书城军事抗战之最强狙击手
18623400000015

第15章 恩怨

赵花花指挥经验丰富,王武和刘大宝也不傻,脑子里一转就明白赵花花这话的意思了。

抓到李兴发这个刺客,不管审问的结果如何,以小鬼子的凶残,为了泄愤,杀李兴发时绝对不会有片刻犹豫。就算为了震慑,也会第一时间将李兴发游街示众后直接枪毙,又怎么可能张贴告示,满世界嚷嚷着要在三天后才处决李兴发?

那就只有一种可能:小鬼子把李兴发当成了诱饵,钓九龙镇游击中队这条大肥鱼。顺着这条思路想下去,那么,到时候,就算九龙镇游击中队不上当,那么,小鬼子也肯定不会轻易弄死这个鱼饵,多半会把李兴发弄到县城去,去钓县游击大队或者****精锐小队的鱼。

“花花姐,您说的很有道理。可万一滕田雄这王八蛋见我们不上钩,发神经的非要直接枪毙李兴发同志,那可就晚了。”

对于大宝的提醒,赵花花显然也早有准备。淡淡一笑,道:“所以啊!为了双保险,我才请你们俩来商量,最好是能在镇上就救出李兴发同志,实在不行的话,只能在半道伏击。”

“既然小鬼子把李兴发同志当成了鱼饵,那么,鬼子在镇上肯定设好了套,无论我们是想劫狱,还是劫法场,恐怕都行不通……”说到这儿,赵花花轻叹一声,道:“可惜人手不足,只能智取了。”

说是智取,可‘智’从何来?三人皆陷入沉默。

一小会儿后,小宝端饭进来,才打破了沉默。

大宝拿着筷子,刚要夹片酸萝卜,猛地抬头问道:“花花姐,李兴发同志到底被关押在哪儿?”

“还不清楚,上级说得靠我们自己去查。”

“如果被关押在二鬼子的驻地(以前的镇公所),我们还可以试着买通内应,或许有机会。可要是关在鬼子的军营,那就麻烦了。”

又陷入了沉默。

“算了,时间紧迫,大家先出发,反正,取得情报才能制定计划……大宝,你吃完后带两个同志先到镇上跟自己同志联系,摸摸底。”

“是!”

王武吃完早饭,就坐在大门口,脑子里老觉得这个任务恐怕很难完成,变数又多,也许,真如花花姐所说的那样,要劫道了。可自己是不是该做点什么?怎么做?

很快,留下老田和另一位年纪稍大的同志守家,大家出发。经王武的建议,大家绕道去王武的茅草屋,取出王武收藏的两把三八大盖和四十多发子弹——都是王武前两次刺杀后,从小鬼子手里夺过来的。又拿了些兽皮,这才向九龙镇急行军。

一路上,王武还是没想到救李兴发的万全之策,不过,他却从小宝口中知道了赵花花跟县游击大队的罗大队长之间的恩怨。

我党在九龙镇所属的百桥县及其周边的几个县建立了梅山根据地,七七事变后,梅山根据地改名为梅山军分区,原来的主力变成了一团、二团。四个多月前,根据形势发展,军分区决定成立梅山独立团,兵员自然得优先从各县游击队中挑选。

当时,九龙镇游击中队虽然没有达到鼎盛时期的两三百人枪,却依然有一百二十六人,比县大队差不了多少,自然要被重点‘照顾’。军分区第一次来招人,赵花花顾全大局,二话不说就送出去了五十个青壮老兵。第二次,赵花花真的心疼了,却只轻轻地说了句“留点种子行么?”上级派来的那个连长一听这话,再看看周围的游击队员老的老,小的小,感动的眼睛都红了,只带走了二十个青壮。

恩怨就出在第三次上。

5月初,鬼子一路杀来,县大队接到了命令:配合主力,杀鬼子。

罗大队长的外号叫罗二愣子,从这称呼上就可看出他的秉性不仅一根肠子通到底,还有些大男子主义,所以,他觉得像各镇各乡里的中队、小队之类的只是辅助,要那么多人岂不是浪费?还是把你们的好手都派来统一指挥的好,尤其听说赵花花招兵买马一番,人数又达到了八十多人,心里自然火热了。

罗大队长跟赵花花是老战友,知道赵花花这头花老虎不仅脾气火爆,还特爱护短,偏偏还是个党龄悠长的老资格——二团团长就是她的入党介绍人之一。只是她为何一直霸占着中队长的位子而屡次拒绝到军分区去工作的真实原因,没几个人知道。

他亲自来跟赵花花商量,好说歹说,赵花花却以‘先前给我的命令是为将来防守九龙镇做准备,现在只是配合主力’为由拒绝。

罗大队长火了,回到县城,立马以县大队的名义让赵花花到县上开会,他却偷偷来到九龙镇游击中队的驻地。一纸命令,想把队员们一锅端了,好在刘大宝机灵,虽然不敢公然违抗命令,却私下里让大家找借口拖到队长回来。奈何,罗大队长是领导,最终,还是被他忽悠走了三十多个。

赵花花果然提着红缨枪连夜去县里找罗大队长的麻烦,结果,罗大队长早有准备,直接带人去军分区配合主力了……说不上到底谁对谁错,但可以确定的是,一直到现在,罗大队长也不好意思来九龙镇,赵花花也不亲自去县大队开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