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现实中国人情殇黑非洲
18463200000094

第94章 糖衣炮弹、

设备有了问题,还找不到故障原因,把大家都急坏了。正好通讯科长惦记着增音机的事,也来到班组。

大家七嘴八舌的正分析原因,只听一位工人说:“这是新机子,不行就返回工厂换一台算了。”

班组长生气的说:“尽瞎说。施工正紧,返厂得一个月,来得及吗?”

科长问问旁边一个工人,知道了情况。他也没办法,因为这机器是新设备,第一次使用,就连他也不熟悉。所以没吭声。听了班组长的话也只有邹眉头的分了。

班组长指着图纸说:“大家再分析分析,看看各部件的技术参数都对吗?”

王励尚一看科长来了,就起身搬个凳子请科长坐下,科长看了他一眼,笑着点点头坐下了。

王励尚笑着对班组长说:“班长,刚才我在一边听你分析,觉得很在理,我想试试。”

“你?”把班组长一愣,怀疑的瞅瞅他,一脸的不相信。别的工友也吃吃笑了。大家都知道,王励尚的技术就是二把刀。

可是大家都没想到的是,这增音机是当时比较先进的晶体管设备,比现在普遍使用的继电器设备先进。王励尚由于喜好鼓捣半导体收音机、所以平时没少研究晶体管。所以今天他看科长来了,也就想试试露一手。反正就是整不好也没关系,大家不是都整不好吗?

正在大家要取笑王励尚的时候,科长站起来说:“就让他试试,死马当活马治。”

王励尚拿了块万能表,开始这量一下,那量一下,大家都围在一堆看着。

忽然他对科长说:“科长,这个三极管坏了,得换一个试试。”

科长问班组长:“你们这有备件吗?”

班长说:“有倒是有,就是如果咱们换了配件还不好,那厂家还给退吗?”

科长说:“好办,我给厂家打电话。咱们是他的大客户,他们会通融的。叫他试试吧。”

班长嘱咐王励尚:“别瞎动,看准了再下家伙。”

王励尚也没说话,用电烙铁换了一个三极管。再通电一试,竟然好了。这一下王励尚可露脸了。

科长笑着点点头,意味深长的一笑走了。

半个月后,王励尚接到调令,到通讯科报到,以工代干,负责增音机维修。

因为他都临近不惑之年了,连个班组长都没当过。本来他的群众基础就比较差,别看他岁数大,在班组是个人人都指使,人人都能涮两句的人。这可不怪别人,就因为他和同事长期相处,缺乏做人的信义所致。

那科长平时接触不到他,只是因为在解决增音机故障时的表现,让科长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算是机遇吧,由于增音机是新项目,科里还真没有成熟人才,在要补充这方面的专业人才时,科长第一个就想到他。

在申请调王励尚进机关以工代干时,科长对狐疑的处长拍着胸脯保证:金子埋在土里是发不出光的,现在只是以工代干,先用用试试。于是,王励尚破格进了通讯科。

王励尚平步青云,对科长感激的是涕泪交流,他信誓旦旦地说:“科长,我连班组长都没当过,要不是您的提拔,我怎能进机关?我一辈子也忘不了您!”

他说到做到,只要是科长布置的工作,他真的是披肝沥胆,肝脑涂地。为了掌握增音机的技术,他建议去厂家学习,获批准后,他远赴西安,学了三个月,学成回来就成了增音机技术大拿。

一年后,在科长的努力举荐下,他转正成为正式干部。

在工作上是如此,在生活上,他总能发现科长的家庭困难。有一次,科长的爱人生病住院,他多次前去探望,听见科长的妻子抱怨说,科长工作忙,家里需要买粮食都没人去买,于是他就主动买了粮食送过去。

事后,科长十分不忍,因为那时吃粮是定量的,每个人有每个人的定量。王励尚用自己的定量给科长家买了粮食,那他自己就没有粮食吃了。所以科长便把自家的粮本和钱交到他手上,让他把上次他垫的粮食买回去。

王励尚很痛快的接过了粮本和钱,也确实从科长的粮本买了粮食,这使科长心里很坦然。但从此科长家每月买粮就成了他的雷打不动的一项业余活动。

科长慢慢的也就习惯了,因为他每次都付钱,买的是自己的定量,他没占王励尚一分钱、一两粮,因此觉得很安心。

天长日久,在科长潜意识里,不知不觉的把王励尚当成了心腹,和他无话不谈。他也就成了科长家的常客。

那天,科长一进自己的办公室,就看见王励尚正在给自己擦办公桌,由于习惯了,科长就点点头坐下了,对王励尚随口说:‘哎,励尚,你说今天我去食堂吃早点,那羊汤根本没有羊汤味。”

王励尚一听笑了,拉把椅子坐在科长对面说:“羊汤要想够味道,不是用两根骨头一煮就行。”

“喔,那还加什么作料?”科长饶有兴趣地问。

王励尚立刻说:“煮羊汤要料全。要有羊头、羊骨、羊蹄、下水。那煮出来的汤才够味。”

科长一听就泄气了:“现在上哪儿买这些玩意。”是啊,在物质极度贫乏的年代,连温饱都不能保证,这样的羊汤就是奢侈品了。

王励尚笑了:“我弟弟在农村是杀羊的,过些日子我回去一趟看看。”

科长笑了:“算了吧,不就是一口汤吗?还那么大动干戈干啥,就算我喝了。谢谢你的好意。”过后科长也就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