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现实中国人情殇黑非洲
18463200000030

第30章 援建营地、

“这也不合用人条例呀?他这么做是为啥?”从何安办公室出来,他的脑子就急速转动着,很自然的脑子里就浮现出陈玉芝靓丽的容貌。

说实在的,王励尚不是圣人,他同样有七情六欲,对漂亮女人同样欣赏。可是,如果是自己顶头上司青睐的,他就能很明智的不抱幻想。王励尚在这方面很明智,他在国内由于工作环境的近水楼台,也不乏接触一些心动的女人,但他知道自己还没有条件赢得女人的芳心,他要功成名就,那时候才是他俘获女人芳心的时候。所以,他虽然也心动过,但动过也就过去了。

现在当他觉得何安与陈玉芝关系特殊时,他的直觉隐约感到他的“副科级”的身份,将会变成正科级干部,没准还会升为“副处”也说不定。

距D市三百零七公里处有一条大河叫“姆亚贝河”,由东向西蜿蜒流去,河面宽阔,水流湍急。河面上败草充塞,枯叶遍撒,在激流的冲击下旋转追逐,聚散沉浮。河岸上杂草丛生,朽木横卧,加之猿啼鸦噪,极富原生态的沧桑。

从河岸向南,纵深二百余公里的广袤区域都是野兽的天地。数千种飞禽走兽在这里拼抢厮夺、弱肉强食。它们在这里繁衍生息,适者生存,优胜劣汰,遵循着大自然的法则,丰富着地球的生机。这就是非洲大草原的迷人风光,就是T国闻名遐迩的“国家天然动物园”

姆亚贝河用它那奔流不息的河水,在******之间划上了一道天然界限。野兽们自然难以逾越,而居住在河西的人类,为安全计也绝不对河东轻易涉足。

有史以来姆亚贝河割断了人类与野兽的接触,但人类文明高度发展后,打破了人、兽的平衡,数不清的野生动物遭到了人类的血腥猎杀。T国政府为了保护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就划定了这一国家“天然动物园”,派出“猎警”常年驻守。

现在,铁路大桥像一道长虹横跨大河,****间互不侵犯的局面被打破。那些体型硕大的猛兽,见了两条腿走路的人便摆出“井水不犯河水”的态度我行我素。偶尔也有一些胆子大的动物,趁火车过往的空间,带着强烈的好奇,战战兢兢的试探着接近铁轨,苦苦的研究着笔直而又冰冷的钢铁道路。当那庞大的钢铁怪物以雷霆万钧之势,呼啸而来的时候,连大地都会颤抖,足以让这些孤陋寡闻的生灵吓得屁滚尿流,四散逃命。可是,渐渐的野兽们发现,这怪物只是沿着铁轨跑,从不下来像狮子那样追你。你不惹他,他也绝不伤你。渐渐的,它们习惯了,也就不再远遁,只是远远的、警惕的注视着,随时准备逃命。

在这次援外任务中,有一支四十五人的小工程队——复测施工队,负责全线的电讯线路的复测和架设任务。也就是负责电话、电报、供电线路的测量,挖基础、架设电杆、架线的任务。这支队伍虽然人少,但从工序、人员编制、机械配备方面都是独立的,也很正规完善。这就是所谓的“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九月底,还是旱季,正是施工的好季节,所以根据援建指挥部的决定,在明年三月底,要完成502公里的通车任务。铁路已经铺过了姆亚贝河,现在还差一百九十五公里。铁路是铺出去了,也可以低速过车了,但电讯线路的架设和通话、供电还刚开始进“天然动物园”,复测施工队面临着严峻的考验。是啊,铁路路基完成后,他们才能施工呢,进度不允许他们超前,但还必须在通车前开通通讯和供电。根据这一情况,复测施工队必须立即进入“动物园”。

队部就设在离刚建成不久的M城车站不到十公里的地点,就在一片森林旁边,用铁丝网围了一个很大的院子,所有的房屋都是用木板作墙,瓦楞铁做屋顶的临时建筑。

整个院落的布局是:院中央是食堂兼礼堂,比普通民房大十倍。以食堂为中心点,放射线似的伸出用石渣铺出的几条小道。东通大门,南通宿舍、浴池;北通队部办公室。而院的西侧是一间很大的木板房。这间木板房是半封闭的,下半截是用一米多高的木板围起来,上半截是空的,只露出几根木柱子支撑着瓦楞铁铺的屋顶。屋顶和木板墙之间的空间是用铁丝网格围了起来,这奇特的房子就是鸡舍。鸡舍距铁丝网只有十米来远,铁丝网的外面紧邻一片黑沉蓊郁的原始森林。这片林木长得很密,翠障蔽天,日光难泄,从林外看进去,黑压压一片,令人生畏。林中枝桠交错,虬根盘绕,枯藤倒挂,阴森可怖,简直就是《水浒传?野猪林》里描写的“猛恶林子”。

复测施工队正在休整。所谓休整,就是当时流行的一种形式主义的政治整顿。在“政治压倒一切”的时期,这种整顿可以使人提高思想和路线觉悟,可以使队伍战无不胜,所向披靡。说实在的,当时的政治教育确实让人民斗志昂扬,意气风发,一心为公。但任何事物都有一个极限,特别是由于数年紧绷一条弦而疲惫、麻木的人们,大多数会产生懈怠和漠然。

整顿刚开始,不变的程序是,政治动员、******著作、中央文件和两报一刊社论的学习。对于这次整顿,队部制定了周密细致的计划。不过,和大多数集中学习一样,三天一过,严肃的讨论会变成了聚众聊天的说书场。队部的领导们也就像猫头鹰一样,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他们“领导班子”也自学去了。

有着传统沉闷习性和安贫乐苦的中国人,可以为节约一分钱勒紧腰带,却偏偏不知道珍惜无价的时光。中国早就有“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寸金失落还好买,光阴一去不复还。”的古训,而流传下来的却只限于课本和口头。中国人的生活节奏就像中国的“国粹”——京剧里的“老生”一样,任你锣鼓敲打得再急、再响,他也是缓缓地伸出一只脚,颠啊颤啊的半天才落地,试探着踩稳后才能把另一只脚像从沼泽地里拔出来一样,再颠再颤,才落下。舞台上是艺术,在现实中就是惰性。在“算政治账不算经济账”的价值观中,大量的学习、开会使国民经济像春天的雪峰一样崩溃、消融,即使在花费巨大资金的援外工程中,也要花费大量的学习、开会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