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现实中国人情殇黑非洲
18463200000105

第105章 东窗事发

今夜王励尚值班,他躺在值班室床上心潮难平,屈指一算,出国已经有一年零三个月了,还有三个季度也要回国了。

王励尚不由的回忆起在国内他的升迁之路。特别是回忆起他被批准出国时那刻骨铭心的一段。

王励尚进了科室没多久,就正式转干,任科员、副科长。这次出国又提拔为正科。他可算得上是一步一步从工人上来的。

就是在他出国欢送会上,科长举着酒杯来到他的桌前,歪着嘴笑了一下说:“来,祝你飞黄腾达。”

王励尚连忙站起身,满脸堆笑,殷勤的说:“谢谢科长,我一辈子忘不了你,是你的栽培我才有今日,谢谢谢谢!”

两人一仰脖把酒干了。科长凑近他的耳边,低声说:“你是个小人。”

王励尚点头哈腰的笑着说:“科长夸奖!”

看着科长走去的背影,他敛起笑容,心里恨恨的想:“想阻止我出国?我现在有处长撑腰,你耐我何?等我镀金回来,保证替你的位置。等着吧。”

刚才科长敬酒时王励尚对科长说的“有了你的栽培我才有今日”确实是从心里说出来,但科长却直言不讳、面对面的说自己是个小人,也确实让他有些涩颜。其实他并不是不知道自己的作为被同事们所不齿,只是本性使然,他可以厚颜并自得。他坚信,不管一个人怎么无耻,爬上了一定地位,问题也就不是问题了,而且也不乏追随者。

“是啊!我确实是个小人。”王励尚苦笑了一下。不过,苦笑归苦笑,他总是成功者,“胜者王侯败者贼”这就是他的体会。

当时在国内,援建任务下达到单位,处里点名有王励尚。而且王励尚的两个女儿从待业在家又一次都调进铁路,没几天还都到了处机关“以工代干”这得有多大的力度啊?处长为什么肯为王励尚出这么大的力?

对有些职工的质疑,处里的答复是:“王励尚要出国援建,他的家庭困难处里必须帮助解决,这是对援建的支持。”

人们沉默了,有人想向上反映,可谁也拿不出反映的实质证据。上级来人检查工作,也都是处长陪着,一般的人也接触不到。这就是中国的体制,也是腐败之所以能藏身的根本——不能被监督的权力。

王励尚红极一时,别说科长级的,就是个别副处长对他的事也装聋作哑。人真是奇怪的动物,王励尚的身边渐渐的多了几个忠心的助手,替他冲锋陷阵。

回想在国内的的种种,王励尚冷笑一声,自言自语的嘀咕:“只要豁出脸去,就能人前显贵,只要人前显贵,就会有人巴结。目的能达到,其他的都不重要。”想到这儿,他走到上了鎻的文件柜旁,打开锁,从里面拿出一架精巧的小照相机。

这架照相机比火柴盒大一圈,这在当时中国人眼里那是新鲜货。皮革包的机身,雪亮的镜头和泛着幽兰光的镜片,花了他150个先令。据大卖部管理员介绍,这架照相机是德国货,是世界一流的。

王励尚小心的打开镜头盖,先用镜头布小心谨慎的擦擦镜头,把照相机举到眼前,透过窗户看外面的一棵树。再去相框里清晰地看到树上繁茂的树叶,连叶片上的脉络都能看得清楚。

“太棒了,真是一流货。你可要为我立功啊!”他的手指一动,相机发出了一声清脆的“咔嚓”声。这声音清脆,有隐隐的钢铁撞击的回声。他听得心里发痒,都有些醉了。

突然,他一皱眉,心里想到:“这声音是好听,可他们也会听到的啊?”他心里隐隐有些不安。看着相机发愣。

忽然他脑子里灵光一闪,连忙从柜子里掏出装图纸的资料袋,他翻来覆去的看着,一丝笑意浮现在嘴角。

工作上了正轨,少了许多临时突发的麻烦。何安一高兴就带着王励尚和陈玉芝用了一周的时间,把整个现场设备和电报、电话所走了一遍,情况令他十分满意。回来后放松了两天,算是休息休息。

这天,他独自坐在办公室在想:“信号设备马上就要上了,还得和信号科长好好研究一下,把图纸重新核对一次,还得把设备沿着站运过去,还得组织施工人员进场施工??????”想到这儿,他伸手去拿电话。

门突然开了,王励尚一脸严肃的走了进来,表情很沉重。

何安看了他一眼,把伸出的手收了回来,疑惑的问:“王科长,有事?”

王励尚也没说话,从他拎着的一个皮文件包里取出一个大笔记本,又从笔记本里取出一张照片,递给何安,用沉重的声音低低的说:“何处长,我捡到一张照片,不知是谁丢的。”

何安接过来一看,立刻觉得头“轰”的一声大了,脑子里一片空白,冷汗唰唰的从头上冒了出来,顺着麻木的脸颊淌了下来,脸色立刻变得蜡黄。他呆若木鸡,就那么拿着照片,浑身都颤抖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