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现实男儿无泪之一念之差
18431700000170

第170章 悲痛,将功折罪

这时,发生了一件足以动摇国本的重大事件,这件事在掀开历史新篇章的同时给马经夫的灵魂深处带来又一次由量变到质变的冲击。

……

公元1976年9月9日一代伟人逝世,举国上下一片哀痛。一来为表示对伟人的忠诚,更重要的是担心在这种特殊时期出现意外,因而国家有关部门对吊唁仪式进行了统一布置。

吉顺郊区有一位乡镇干部一向以极左的面目愚弄百姓,这次更是指派民兵挨门逐户清查,以便将所有人在指定时间集中起来集体默哀吊唁。马骏得到消息后为避免发生什么意外只好安排侄儿躲进自家的菜窖。

……

当神州大地响起一片哀乐及哭泣声时,蜷缩在菜窖里的马经夫也流下痛苦的泪水。

马经夫不单是为伟人辞世而落泪,他更为自己连哀悼的资格都没有而感到悲哀。

不行,我得想办法改变现在这种状况,说什么也不能再这样人不人鬼不鬼地生活下去,与其这样活着莫不如死了。马经夫痛苦万分地思索着……

……

去参加追悼的人陆续回来了。马经坤抢先打开菜窖告诉堂哥可以出来了,然而,思想发生裂变的马经夫根本不想出去。痛定思痛,逐渐平静下来的马经夫决定要想尽一切办法重新回到社会上去,重新回到人群中,重新回到家人身边,如果没有其他出路宁肯投案自首也要结束这种见不得天日的生活。

唉——能不能想出什么死中求活的办法呢?能不能为GUO家做出一些什么特殊贡献?或者说,需要用什么样的方式方法才能求得国家和人民对我的谅解呢?唉!要是能碰上有什么巨大危险的事情就好了,那样的话我豁出这条命往上冲,死了就算了,如果侥幸活下来我也不想当什么英雄,只求政府能原谅我以往犯下的过错就行。

对了,要是能遇到有什么穷凶极恶的人正在杀人放火也行,抓住对社会有危害的坏分子也等于有立功表现。马经夫在胡思乱想着,他希望自己能做出对社会有特殊意义或者巨大贡献的事以此求得国家和人民的谅解。

后来马经夫突发异想,这个昔日江湖上的大哥大决定拟写关于如何治理社会治安的万言书以换取自由。

鉴于对社会上各种不法分子的心态、作案方式、活动规律、弱点、藏匿地点、逃亡方式等方面的了解,马经夫决定以毒攻毒利用自己特有的优势起草一份切实可行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方案,然后携带方案去市、省或者国家公安部投案自首。

马经夫在献计献策的同时声明自己愿意投身于打击各种刑事犯罪的斗争中去,当万言书写好他却犹豫了。

想到要立竿见影马上拿出成绩就得在自己熟悉的地方下手,那样必然会牵连到从前的朋友们,最终,马经夫放弃了这个在他看来唯一有可能会换取自由的机会,这个已经浪子回头的年轻人耐着性子等待家里的消息。

————

在秋风瑟瑟中一年一度的秋收已近尾声,住在半山区的庄户人家又迎来打柴禾的季节。由于马骏年事已高,马经坤年纪尚小,因此往常都是到季节时由几个早已出阁的女儿回娘家打柴以供一年家用。

得知这一情况后,马经夫在闲聊时主动向伯父提出今年打柴禾的活儿由他承担。

马骏对侄子的这种想法倒是非常欢迎,不过打柴禾有一定的季节性和时间性,万一没打过柴禾的侄子不能在天冷前打够明年一年用的烧柴那就惨了。

马骏思索着开口道:“嗯,你要是能打柴禾敢情倒是好了,不过打柴禾可是个硬活,尤其山上的枝子没使惯镰刀的人割起来很吃力,何况你还是个左撇子,咱家又没有左手的镰刀。嗯,再说这个活儿季节性很强,打早了柴禾会烂,打晚了天冷伸不出手来而且柴禾也晾不干了,这件事儿你可得好好掂量掂量。”

马经夫充满自信地说:“二大爷,我肯定能行。二大爷,不知道咱家一年得需要打多少柴禾?”

“这一年连烧炕带做饭怎么也得六七百捆柴禾,而且这捆还都得够个儿。嗯,咱张家沟这儿的好劳力一天能打四十捆柴禾。”

马经夫站起身来一本正经地说:“二大爷,我去磨磨镰刀。您老休息吧!”

马骏闻言笑了。“把你能耐的。镰刀你可磨不好,还是我给你磨吧!”

……

第二天吃过早饭,马经夫就背着绳索拎着镰刀上了后山,他希望自己能够抵得上农村的好劳力。马经夫找了一片长势茂盛的蒿草地有摸有样地挥舞镰刀打起柴禾来。

算上这个十六捆了,不对,好像是十七捆。马经夫边挥舞镰刀边在心里计算着打了多少柴禾。

不行,这几捆太小,应该把它拆开变成大捆。马经夫思索着把已捆好的柴禾打开两捆合成一捆后再重新捆上,这回才满意地点了点头。

哎呀,还是不行。柴禾让风一吹,再加上太阳一晒肯定得蔫巴,到时候虚泡涨肚的别人会怎么想?还好,好在现在发现还来得及。转念间,干什么都想干出样来的马经夫把刚捆好的柴禾再次打开使劲儿踩着、压着。

天渐渐黑了,马经夫仍然沉浸在忘我的劳动当中。

马骏见天都黑了侄子还没回来有些担心,因而打发正在写作业的老儿子去山上看看有没有什么事儿,如果没事儿赶紧回家吃饭。

马经坤放下手里的笔就往山上跑,由于害怕遇到野猪之类的动物,他边走边喊以便给自己壮胆。

“夫哥,我是经坤,你二大爷叫你回家吃饭。夫哥,你在哪儿呢?”马经坤的喊声离马经夫打柴的地方越来越近……

马经夫在堂弟的帮助下捆好最后一捆柴禾,当确认堆放在一起的柴禾累计是四十三捆时他开心地笑了。

马经夫瞅着站在身边的马经坤,有些不放心地问道:“经坤,你看夫哥打的柴禾有没有别人打的柴禾大?”

“夫哥,你打的柴禾捆儿比别人的大多而且也沉多了,不信你自己掂量掂量。”说着马经坤吃力地拎起一捆柴禾递过去。

马经夫掂了掂拎在手里的柴禾放下心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