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奇幻三石少年
18002200000008

第8章 奇怪的诗

佛修一个缘,缘种一粒粟,

菩提千千结,一花皆一悟。

下课时间,虎子和郝风喜笑颜开的来找吴桐,他们都收到了狗爪邮件,邮件的内容就是这首五言诗。并没有其他多余的话。

吴桐想起王昕之前所说的第三颗石头种子,他暗自揣测这首诗肯定会跟石头种子有关。

找到第二颗种子之后,吴桐曾邀请虎子和郝风来自己家小聚。两个小伙伴听说了三个石头种子的传说,惊叹之余纷纷表示要帮助吴桐一起找到第三颗种子和皮皮狗。但是整个学期都快过完了,三个人还是一无所获。就在他们慢慢失去热情的时候,奇怪的诗句意外出现了。

“第三颗石头种子,没准跟寺庙里的菩提树有关。”郝风开始了自己的推测。因为整首诗句都是在指向一个地方那就是佛院。能确定在哪个佛院?我们就能缩小搜索的范围。

“我完全同意郝风的意见,我奶奶常说佛渡有缘之人,我觉得吴桐就是那个有缘人。说不定三石种子我们真的就能找到呢。”虎子有些激动。这学期发生在他们身上一系列古怪的事情,让三个平时很要好的朋友就像打了鸡血一样兴奋。

“应川市有好几座寺庙?正好下周就要放暑假了,到时候我们可以一起出去找?”吴桐说道;“我还想等期末考试完了去找一下王昕,说不定她会有一些好办法,帮助我们尽快找到第三颗石头种子。”

两个小伙伴对吴桐的安排没有异议,终于有一件比考试还让人紧张的事情要发生了。

吴桐是一个人去了王昕所在的医院,不知道为什么自从他制定了暑假去寺院寻找第三颗石头种子的计划,他就有意识的避开和李小萌讨论有关石头种子的话题。好几次李小萌追问他跟郝风和虎子商量的结果?吴桐每次都支支吾吾得把话题岔开。李小萌对她这个极品同桌还是有点了解的,三句话问不出来个所以然来,也就知趣的不再多问了。

听完吴桐带来的消息,王昕原本苍白的脸上多了一丝红晕。她从病床头的抽屉里掏出了一本破旧不堪的书。王昕翻开其中一页递给吴桐。

吴桐看到了一幅奇怪的画,一个寺庙里,几棵交缠在一起的菩提树下,一位白衣少年面树端坐在一块大青石板上。一株奇怪的小喇叭花在少年脚边的青石旁盛开。每一朵花旁都只有一片绿叶,每一片绿叶上都串有一缕红绳。

王昕告诉吴桐,他要找的第三颗石头种子就在这幅画里。

这幅画里的寺庙就是西山的白云寺,菩提树和大青石就在寺庙一粟堂的院子里。王昕小时候曾经陪妈妈在白云寺一粟堂前烧过还愿香。她清楚的记得那棵很多树干纠缠在一起的菩提树和那块巨大的青石板。

吴桐对王昕自然是一顿满满的感谢和赞美,然后心满意足的离开了她住的病房。

王昕拿起床头的手机轻轻的说了一句“都听到了吧,还不快点进来?”。

李小萌转眼出现在王昕的病房里一脸的坏笑。

暑假的第三天,三个小伙伴一大早就出发了。他们迫不及待的想尽快找到三石之子。不管能不能实现远大的理想和抱负,寻找三石之子本身就是一件有趣的事儿。

从市区到白云寺需要坐2个小时的长途车然后再步行2个多小时才能达到。所以三个小伙伴早早就做好了露营的准备。

大背包、帐篷、睡袋、防潮垫、水壶、手电、户外登山鞋、刀具、食物、打火机..不得不说参加过野外夏令营活动的三人组还是挺有经验的,准备的东西也相当齐全。

一路风景一路歌,下了长途汽车,哥仨兴致勃勃的往群山之中的白云寺奔去。

流火七月,山间的天气变幻无常,刚刚还是晴空万里,蝶飞莺舞的山路上,突然下起了倾盆大雨。

三个小伙伴一看情况不对,撒开脚丫就一个劲的往前跑,他们迫切的需要找到一个可以避雨的地方。

穿过中华门,他们终于在山脚的一个小湖边发现了一座废弃的二层小楼。三人急急躲了进去。

这是一栋四间两层的小楼房,二楼西边的一间房顶已经被拆除,只剩下四面斑驳的墙壁,另外三间有门有窗还都上了锁,玻璃都从里面糊上了好几层报纸,看不清里面有什么东西。一楼的四间房状况更糟,门和窗基本上都被拆走了,断砖头、碎玻璃、烂椅子,黑柴火还有破被褥,几乎四个房间的地上都充斥着这些东西。废弃的楼房前面就是一个碧绿的大湖,奇怪的是湖里还倒立着的一条破旧的木船,一半在水面,一半在水里,纹丝不动。在大湖和楼房之间的空地上孤立得生长着两棵刺槐树,一条铁丝拧成的晾衣绳就绑在两棵树上锈迹斑斑。

房子的后面是一条泥泞的小路,小路的后面是一望无尽的山丘和山丘上密密麻麻的松树林。房子的楼梯在楼房的东边,没有任何的护栏。开裂的台阶上还长了些小草和不知名的植物,走上去颤巍巍的有些气短和腿软。

在房子的西面还有一条通往沥青大路的小道,三个少年就是从这条路上急急的奔波而来。

“看来我们今天得在这个地方安营扎寨了”郝风有些沮丧的说。

“我看这地儿还挺好,有山有水有人家,等这场雨停了,我下湖给你们抓点鱼回来,今天晚上我们就吃原味烤鱼大餐。”吴桐倒是很乐观。旁边的虎子也个是乐天派,跟吴桐一唱一和

“下雨天,”

“留客天,”

“留人不?”

“留!“

哈哈,那我们只有客随天便,终于不用看脸吃饭,需要看天吃饭喽。”郝风总结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