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武侠江湖梦华录
17698100000294

第294章 离京

往事如烟,一一重现。

重现的往事只可回忆,却难更改。铁无私犹记得齐云山上遭徐先生囚禁的清风道长,白发苍苍,却自仙风道骨,不涴尘埃。

在铁无私看来,清风道长是白玉笙师父,更是徐先生生父,骨肉至亲,重于师徒之情。不难想象,若教清风道长自白玉笙与徐先生之间做一个选择,必定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后者。

荀巽之言,无疑是一记实锤,使铁无私认定清风道长即为灵犀阁主。

铁无私只是有些疑惑,使他疑惑的不是清风道长即为灵犀阁主的既成事实,而是七年前的清风道长为何会受囚于徐先生。难道只是徐氏父子二人唱的一出苦肉计?苦肉计想要迷惑谁?

七年之前,汴京被围。若非白玉笙及时将取到宝藏的徐先生击沉江底,后果不堪设想。若清风道长果真是灵犀阁主,则白玉笙无疑已站在清风道长的对立面。师徒相遇,却难复恩情,白玉笙会作何感想?

一念及此,铁无私竟是不由自主地担忧起白玉笙。

如今的汴京城已是风雨飘摇,动荡不安。或许暴雨只是前奏,接下来会有何种灾难降临远未可知。朝廷受难则汴京受难,汴京受难则天下受难,若白玉笙身在汴京,必定会不顾一切阻止灾难降临。

白玉笙,是一个谜。

铁无私不敢想象自己与白玉笙虽彼此信任,却算不上深交,甚至知之甚少。

譬如,他只知白玉笙与清风道长是师徒、徐先生与清风道长是父子,却不知三人与李氏南唐的微妙关系。白玉笙的身世是一个谜,剑术、身法乃至品格皆为一个谜。当江湖传闻疯狂散播这个谜时,谜会更谜,教外人无从琢磨。

若要解谜,需靠近谜。

但是,铁无私只知白玉笙已携小燕子隐居,却不知白玉笙具体所在,或许在七里镇,或许在齐云山,或许在别的山水之间。山水田园,与世无争,那两只燕子想必正怡然自得……

荀巽道:“兄长可在听?”

铁无私自思绪中惊醒,回道:“在听,只是想起一位故人。”

荀巽道:“兄长可是认识那名老者?”

铁无私道:“实不相瞒,愚兄认识贤弟口中的白发老者,并与凶犯有过交锋。怪只怪愚兄剑术浅陋,轻易教他逃脱。”

荀巽道:“连兄长都不是他的对手?”

铁无私道:“愚兄惭愧。”

荀巽道:“兄长可是害怕?”

铁无私道:“面对如此强大的一个对手,很难做到镇定自若。”

荀巽不再言语,却亲自斟茶,待轻抿一口,方朗声道:“巽虽重伤未愈,却不忘当年一诺,誓要将凶手及其师祖捉拿,以告慰亡者。若兄长果真决意毁诺,大可不必再来见巽,巽自当以死尽忠。”

铁无私道:“愚兄未曾毁诺。”

荀巽道:“既未毁诺,便该与巽一起,匡正朝廷,谋福天下。兄长可还记得与巽初见时,正读何书?”

铁无私道:“孟子。”

荀巽道:“何章?”

铁无私道:“告子。”

荀巽朗声诵道:“孟夫子谓天将降大任于斯人,必先苦其心志,劳其体肤,空乏其身。当年巽郁郁不得,一度轻生,多亏兄长点拨,使巽重获新生。如今巽以孟夫子之言相赠,望兄长振作。”

行伍多年,文人将军。

遥想当年,荀巽曾三度落榜,幸得铁无私点拨,奋发图强,终于于第四次科考高中状元。滴水之恩,当思涌泉相报,荀巽慷慨陈词时犹如江水滔滔,观者动情,闻者振奋,无疑受着巨大鼓舞。

铁无私不觉打量起荀巽,心生敬佩,回道:“贤弟教诲,犹如醍醐灌顶,请受愚兄一拜。”

话音一落,铁无私果真站起,躬身一拜。荀巽想拦已是不及,只得回拜,二人如夫妻对拜一般,相敬如宾。不知何时进屋的桂嫂看到他俩,不免打趣,打趣他俩前世是鸳鸯,如今却只能做兄弟。

言语之间,颇为惋惜。

桂嫂进屋,是为喊铁无私与荀巽用晚饭。话已传到,桂嫂便识趣地走开,临走前不忘一阵窃笑,显然正沉浸于方才的打趣之中。铁无私行至门外,看天色已晚,竟欲起身告别。

荀巽道:“兄长可是在怪罪巽方才无礼?”

铁无私道:“贤弟切莫多想,愚兄经贤弟点拨,已决心与贤弟协力,誓死效忠,为百姓谋福。”

荀巽道:“既是如此,兄长更应留下用饭,方有体力为百姓谋福。”

铁无私道:“愚兄要连夜赶去一个地方,故而需回家向老父辞行。待愚兄回京,再与贤弟尽兴。”

荀巽道:“敢问兄长此去何处?”

铁无私道:“见一位老朋友。”

荀巽道:“江湖上?”

铁无私道:“不错,一位江湖上的老朋友。或许当今天下,只有那位老朋友能够对付凶手。”

荀巽道:“愿兄长此行顺利,早去早回。”

铁无私道:“贤弟保重!”

荀巽道:“兄长保重!”

言至于此,荀巽不再挽留。二人皆亭亭立于院中,相互作揖,于冷月清辉下慎重道别。若教桂嫂看到,势必要打趣他俩前世为鸳鸯、今世却只能做兄弟。可是,他俩自结交起,一贯形影不离,别人打趣与否已无关紧要,紧要的是纵各自处于低谷的七年时间,他俩仍彼此牵挂,一如当年。

走出荀府,向着铁府。

与荀府不同,铁府三代为医,可谓医药世家。铁无私曾祖、祖父、父亲皆曾以医术高超闻名,享誉京城。用铁无私祖父铁杏林的话说:“人生于世,唯医者仁心,既可救治四方,亦可幸免于战乱。”

铁府明训:后辈子孙皆应学医,不求光耀门楣,但求安稳度日。

可传至铁无私时,顿觉医药无趣,竟爱舞刀弄剑,最终成为常年与凶犯打交道的六扇门捕头。为此,铁杏林曾多番训诫,直至铁无私荣升六扇门总捕、先皇御赐铁面无私,方才释怀。

使铁杏林释怀的绝非光耀门楣,而是圣命难违。

先皇看重铁无私之才,铁无私怀有忠君报国之志,已是无可回头,唯有从命。他所懊悔的,便是不该送铁无私去习武。所谓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常年与凶犯打交道,难免不会遇到危险。

自铁无私任职六扇门起,往往是与家人聚少离多,常年在外奔波。如今即将远行,深受儒学忠孝思想影响的铁无私自然要回家告别。

告别之后,便是启程。

尚未想好如何告别的他,却已思忖千里之外的老朋友。老朋友不需要多,贵在真诚无欺。他与白玉笙接触不多,却贯穿七年,有过同生共死,便算得可以豁出性命相保的老朋友。

两只飞燕,杳然无踪。

他的老朋友是两只燕,两只劫富济贫的燕。拜老朋友所赐,他曾做过一回燕,是找回自己、简简单单的第三只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