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武侠江湖梦华录
17698100000267

第267章 决战之前

八月十五晨,朝霞飞满天。

朝霞寓意新生,寓意开始。可在白玉笙眼里,朝霞正在酝酿一场暴风骤雨,一旦朝霞褪去,那场酝酿许久的夺剑大会便将如暴风骤雨般展开。暴风骤雨,非他小小油纸伞可遮挡。

四副棋盘,一种棋局。

傅青山是龙首,他是龙尾,与那些热衷夺剑大会的江湖客们一起,盘成第二副棋盘上左下位置的黑龙。没有哪一位江湖客会想到,他们已入局,已成为弈棋者手上随时牺牲的棋。

他们已醉,醉入江湖。

江湖如酒,他们醉入江湖这坛酒,再不愿醒来。

摆在他们眼前的是七年来江湖第一等大事,他们喜欢热闹,热闹早已使他们抛生弃死,无所畏惧。天未明时,他们已齐聚天元府外,一旦府门打开,便如潮水般涌入,涌向那座直入云霄的天元阁。

如梦,梦是不真。

如幻,幻是美好。

不论刀客、剑客,抑或神拳、飞腿,皆褪去各自身份,化身江湖客,沉醉于江湖不真的美好。无影剑即是美好,可无影剑只有一柄,高悬于阁顶。若想成为最终的胜者,并受到皇帝的嘉奖,唯有拼命。

拼命不是拼死,而是拼活。

他们会拼命活着,拼命站上天元阁最高层,成为最终的胜者。在成为胜者之前,他们得留着命拼搏;在成为胜者之后,他们得留着命受赞。

按照计划,会由皇帝亲自宣布夺剑大会的开始。但假皇帝昨夜夜宿梦瑶台,竟是偶感风寒,龙体抱恙,未能亲至,遂命传旨太监代为传达,众江湖客跪拜听旨,叩谢圣上隆恩。

传旨结束,夺剑开始。

天元阁有十八层,无影剑便藏在第十八层之上的天元阁阁顶。阁里每一层皆巧设机关,暗器芸芸,可谓危险重重,死生难测。若要上得阁顶,除需躲避机关与暗器外,还需防备竞争对手的偷袭。

命只有一条,谁都会惜命。

真正走入天元阁参与夺剑的江湖客并不多,更多是站在天元阁外围观。

天元府中院虽足够宽阔,却容不下所有江湖客。另有一些江湖客则爬上房顶,登高望远,可窥天元阁全貌。于是天元府百丈之内的房顶上满是江湖客,或站或坐,或躺或倚,凑着这场期盼许久的热闹。

凑热闹的他们,本身即是热闹。

何处有热闹,何处便有江湖客,确切说是何处有江湖客,何处便有热闹。历来盛会,皆是凑热闹者多过实际参与者。若没有这些凑热闹者,夺剑大会无疑会冷清许多,不复如今的气势恢宏……

他们却不知,无影剑早已不在阁顶。

确切说在昨夜之前,无影剑尚在。可昨夜过后,无影剑已遭取下,此时正随着一位白衣胜雪的公子离开极乐岛。无影剑系于公子腰间,公子则手握油纸伞,眺望着越来越近的淮南城。

淮南城里,一条黑龙。

他要在黑龙点睛之前,与龙首做一个酝酿七年的了断。

原来昨夜得知真相后,白玉笙曾主动找上傅青山。那时傅青山已取下无影剑,自天元阁走出,正端坐赏月亭等他。桌上放着两只酒壶,酒壶里装着清水,清水为酒,酒淡情长。

兄弟之情,记忆之花。

虽未明言,已然彼此心知,他俩一为龙首,一为龙尾,已是同一条黑龙上的黑棋。

傅青山酝酿的小棋局已有新进展,不出白玉笙所料,徐先生拒绝以易筱君、虞若离、冬芷等三人换回那些金银。但傅青山已打听到三人的囚禁之所,酒和尚与不羁真人已等不及前往营救。

令白玉笙意外的是,消息是由冷星落故意透露。

白玉笙拿捏不准消息的真伪,直至傅青山说出另一件与冷星落有关的事。梦瑶台书房里的那四副棋盘,皆为冷星落故意留下。冷星落留下棋盘,无疑是在提醒,提醒徐先生的真正图谋。

他突然想起,冷星落本性善良。

他突然想起,七年前破庙里冷星落曾哭着替受伤的自己向徐先生求情。

他不该怀疑冷星落待他的真心,纵然冷星落一直身在棋局,为徐先生所用,他亦应给予她充分的信任。至少目前为止,除盗剑之外,她没有做任何伤害他的事,反倒处处帮他,违背徐先生的意愿。

棋有棋的命,人有人的命。

或许她有苦衷,或许她有无奈。她年纪轻轻,已是过早涉足江湖……

后来白玉笙问傅青山作何打算,傅青山却说自己是一颗插入天元位置的棋,不得弈棋者许可,不能离开天元半步。他会留在天元阁,以天元阁副阁主的身份陪那些江湖客一起见证夺剑大会。

他知道那颗黑棋的命运,但他无所畏惧。

他确实不能走,夺剑大会是一场酝酿数月的暴风骤雨。黑云压城,已然无可阻挡,他若离开,非但江湖客不答应,连六万禁军都不答应。事实上在他的小棋局里,他既是弈棋者,更是棋子。不过令他欣慰的是,他已完成由黑棋到白棋的转变。

与大棋局一样,他是那颗直落天元的白棋。

他是大燕,有保护小燕的责任与义务,他不想如大燕一般守着空巢孤独飞来、孤独飞去。冬芷与易筱君都是他想要保护的小燕,他不能让古树上小燕的悲剧重演,更不能让七年前姐姐的悲剧重演。

为阻止悲剧,他宁愿自己成为悲剧!

或许自他拜入徐先生门下、成为徐先生手上的一颗棋起,他的悲剧结局已然注定!

最后,他双手奉上无影剑。无影本是太白老怪的剑,太白老怪死后由白玉笙继承。如今物归原主,他希望白玉笙用无影剑做自己想做之事,虽未明言,但他已经知道白玉笙想做之事……

离开天元府后,白玉笙曾找到樊篱。

樊篱有一柄剑,剑名避水。避水之名,曾闻名江湖,人尽皆知。他找樊篱,只因樊篱是一名真正的剑客,值得信任。他告知樊篱夺剑大会的阴谋,劝其莫要中计受骗,并时刻提防徐先生安排的飞羽堂杀手。

没有人知道飞羽堂有多少杀手!

最近数日,樊篱已多番领教过飞羽堂杀手,并险些丧命。但樊篱无所畏惧,剑在人在,绝不妥协!

樊篱道:“夺剑大会需要一名胜者,而我,愿意做那名胜者。”言语之间,他曾看向白玉笙的剑,待些微沉默,方接着道:“很高兴你能拿回自己的剑,作为剑客,本该剑不离手。”

再到后来,释然一笑。

白玉笙想起七年前的樊不凡,想起樊不凡临死前的释然一笑……

思忖之间,船已靠岸。白玉笙与小燕子一前一后,踏上早已黑云压城的淮南城。这是他时隔一月第一次回到淮南城,但他没有故地重游的喜悦,有的只是暴风雨前喘不过气的沉重。

黑云压城,势不可挡。

十涧湖畔,他与她分开。她去接应酒和尚与不羁真人,他则孤身一人,一伞一剑,朝着那团黑云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