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武侠江湖梦华录
17698100000135

第135章 燕子

有一只燕子,飞入百姓家。

七年之前,白玉笙与小燕子散尽那一船金银后,便归隐桃源,再不过问江湖事。七年时间,百姓们翘首以盼,却再难得见燕子,各地陆续有建燕子庙者,供奉燕子犹如供奉神灵般虔诚。

供奉,是为福报。

世道艰难,谁能给百姓们带来福报,百姓们便供奉谁。

但自那以后,燕子绝迹江湖,百姓们得不到福报,便无可供奉,燕子庙由此渐渐荒废。转眼七年过去,不曾想燕子重现,飞入寻常百姓家,带来数量颇丰的金银。有些受恩惠的百姓,争相传颂燕子的事迹,并编成歌谣,道是:

“燕子好,燕子妙,燕子来时送福报,福报多丰饶,整年不再愁温饱;燕子早,燕子到,燕子已至门前绕,模样多俊俏,好香供奉燕子庙……”

这只燕子自江南飞至淮南,每至一处,便救济一处。歌谣起初只在江淮之间受过救济的百姓中传颂,后来渐渐传至大江南北、举国各地,那些没受过救济的,便祈福燕子早日来到,烧香拜燕。

在寻常百姓心中,燕子已成为他们的活神仙。

此时的燕子,正独立淮南城门前,倒出荷包里的唯一一枚铜板。一枚铜板,足可买一只肉包,换一碗糖粥,抑或救济一名乞丐。但她出身富贵之家,一贯锦衣玉食,出手阔绰,着实吃不得苦。在她看来,一枚铜板连救济乞丐都拿不出手。

何况她并不救济乞丐,她所救济的唯有穷苦百姓。

倒不是说她对乞丐存有偏见,而是在她看来,或许乞丐有着非凡的不幸遭遇,或许乞丐有着难以言表的诸多苦衷,或许因世道维艰才迫使越来越多的人沦为乞丐……不论出于何种原因,一旦他们身为乞丐,便已然丢掉他们生命中最重要的东西:尊严。

“尊严”二字,重如泰山。

一个人只有自重,方可获得别人尊重。

她尊重那些穷苦百姓,正是敬重他们纵是生活遭遇不幸,直至难以为继,亦要鼓起活得更好的勇气。只有救济那些拥有勇气活得更好的百姓,方显得她的劫富济贫意义非凡。

这只燕子不是别人,正是酒和尚与不羁真人口中的宝贝。

有人以钱财为宝,甚至将钱财看的比生命还重;有人以名誉地位为宝,绝不做有损形象的事。不同的人便会有不同的宝,酒和尚与不羁真人视若珍宝的却是一个女人,一个初入江湖却到处惹是生非的女人。

在他俩看来,劫富济贫本身便是没事找事。

依据不羁真人的道,道生万物,万物各有其序,分贵贱,有高低,明黑白,存善恶。道自在,人存在,高低贵贱之分恒在,若行正道,便要任其自然,顺其自由,使其自生自灭。

酒和尚却并不以为然,且常常反驳。

名为反驳,实为吵架。他俩自相遇起,便没少吵架,有时会动手,打得各自鼻青脸肿。在成为她的师父之前,他俩吵架的缘由有许多;在成为她的师父之后,他俩便只会为她吵架。

怪僧怪道,素来不受拘束。

他俩一生洒脱不羁,本来从不收徒,却因机缘巧合,收下他俩此生唯一的徒弟。

那是在姑苏城外寒山寺,酒和尚与不羁真人正因佛与道孰先孰后而争执不休,却迎面走来一位女娃。女娃结鬟于顶,眼睛一闪一闪,透着一股机灵劲,却不言语,只是面有不屑的看着他俩。

被一位女娃鄙视,是何等惊奇事!

他俩身在江湖,傲立天地间,不屈富贵,不服强权,本自洒脱,不羁于江湖,可谓最为奇特的怪僧怪道!

酒和尚道:“小娃,你何故鄙视我?”

女娃瞅一眼不羁真人,复瞅一眼酒和尚,回道:“和尚,我并没有鄙视你,而是同时鄙视你俩。”

不羁真人道:“为何?”

女娃道:“你俩一个披着和尚的外衣,却浑身透着酒气;一个披着道士的外衣,却离经叛道。我常听闻佛道辩论,皆为当世高人,却是头一遭听闻假和尚与假道士争论佛与道的孰先孰后,本身便足够可笑。”

酒和尚道:“你知道孰先孰后?”

女娃道:“自然知道。”

不羁真人道:“道生万物,一定是道为先。”

女娃道:“非也。”

酒和尚喜道:“臭道士,我就说嘛,一定是佛在道前。”

女娃道:“非也。”

酒和尚道:“你这小娃当真有趣,不如你来说说,除佛、道之外,还有谁敢为先。你若能说服我,我便收你为徒。”

女娃道:“我才不稀罕做你的徒弟。”

不羁真人道:“臭和尚,她不稀罕做你的徒弟,你可死心。”

酒和尚灌下一口酒,佯装盛怒,瞪着女娃,没好气道:“女娃,听你这么说,我非收你为徒不可。否则,非教臭道士笑话,压过我一头。不过在此之前,你得说清楚,佛与道到底哪个在先。”

女娃道:“我为何告诉你,你许我什么好处?”

酒和尚道:“若能说服我,我就……就把我的一身武功都传给你。”

女娃道:“我才不稀罕。”

不羁真人道:“丫头,算我一个。你若能说出佛与道哪个在先,纵是你要天上的星星,我都去摘给你。”

女娃道:“果真?”

不羁真人道:“自然当真。”

女娃道:“我虽知你没有飞天摘星的本领,但到底诚意满满,不似臭和尚那般随意应付,便勉为其难,指点你一二。听好,我只说四字:天地为先。”

不羁真人道:“天地?”

女娃道:“不错,天生万物,地为养育。人生于天地之间,故而佛与道皆为虚,唯天地为实,若无天地,则无万物,更无你我。”

此言一出,惊为天人。

那时女娃只有十岁,小小年纪,着实语出惊人,因而酒和尚与不羁真人虽不甚认同她的观点,却已然暗暗佩服起来,以致后来两人抢着收她为徒,无奈谁都争不过谁,只得成为她共同的师父。

以师为名,行争宠之实。

他俩皆对女娃视若珍宝,谁都想要成为对女娃最好的那一个。

女娃本名易筱君,家住姑苏,祖上为官,官至宰辅,奈何唐末藩镇割据、宦官乱权,遂弃官从商,因而家境颇为殷实,算得姑苏城第一等富贵。唯一遗憾的是易家数代单传,其父易知行更是老来得女,易家上上下下对其颇为宠爱,素来由着她。

她自幼不喜读书,倒偏爱舞刀弄剑。

但舞刀弄剑着实有伤斯文,易知行便重金聘请江湖上的轻功高手,教她一些逃生的本领。这位高手轻功不咋地,嘴上功夫却十分卓绝,常常跟她讲江湖上的大事小事,而讲的最多的便数“满天星云落,飞燕不留痕”。

她开始向往江湖,向往劫富济贫。

而她所劫的第一个富,便是自家。那夜趁父母熟睡,她留下一封书信,便携裹库房里的两袋金银,悄悄离开易府,一路向北。所过之处,她会学着小燕子的方式,救济穷苦百姓,并留下一张画着燕子的纸。待行至淮南,她已金银散尽,唯剩一枚铜板。

小小铜板,她曾鄙视。

那时她尚有一袋黄金、一袋白银,足可富足。救济百姓之余,她更善待自己,住最贵的客栈,吃最贵的美食,穿最贵的衣裳。

如今的她,一贫如洗。

思忖之下,她决定劫富,既是救济百姓,更是救济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