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武侠江湖梦华录
17698100000109

第109章 重逢

轿中坐的不是别人,正是清风道长。

此时的清风道长正倚靠轿帷,慈祥地看着白玉笙。只是他武功尽失,老态尽显,早已不复道骨仙风,何况他一向清瘦,经此一劫,更是骨瘦嶙峋,孱弱不堪,他的脸上、手上残留一道道伤痕,因而他虽极力挤出一丝笑,却难掩他身体的苦痛与内心的煎熬。

清风道长的痛,亦是白玉笙的痛。

白玉笙眼瞧着憔悴的清风道长,热泪盈眶,猛地跪倒在轿前,泣不成声。后来,他跪行至轿门,手伸进轿中,触到清风道长的手,感受到清风道长手上的累累伤痕,再也抑制不住,哭道:“师父……”

“师父”二字,沉重如山。

他趴在清风道长的腿上,若一切是梦,他情愿永不醒来。

清风道长抬手抚摸白玉笙的发,柔声道:“小笙,莫要再哭,我此番回来……”话说一半,他却猛地咳嗽起来,咳嗽个没完,连身体都跟着打冷颤,如受风吹,如临寒渊。

白玉笙连忙抬起头,抹去泪痕,止住哭泣,并握紧清风道长的手,急切地问:“师父,您要不要紧?”

清风道长咳嗽许久,总算好些,复慈祥地看着白玉笙,缓缓道:“我没事,扶我进屋吧……”他声音很轻,软而无力,白玉笙凑近细听,总算听出个大概,当下便背对着轿门蹲下,示意清风道长上他的背。清风道长稍一迟疑,便自闭目,爬上白玉笙的背。

白玉笙背着清风道长,一步一步踏进观里。

一步入观,全身入观。

师徒二人,重现十八年前情景。只是十八年前,白玉笙尚在襁褓之中,由清风道长自金陵抱来。那时的清风道长不叫清风道长,却是一名剑客,一名磨剑十年、仗义行侠的剑客。

除却与师父重逢的喜悦,白玉笙的内心却掺杂着诸多疑惑:是否是那四位姑娘口中的主人救下师父?他跟丐帮有何仇,何以要杀穆青峰及那么多丐帮弟子?他如何得知自己在齐云观……一切疑惑,偏偏涉及到那份江湖人人渴求的宝藏,是否真的有宝藏?他救走师父是否是为宝藏?

惑由心生,白玉笙心中有惑,只能藏在心中。师父体弱,不宜多问。

走着想着,已走进师父的房间。

养伤期间,在张长生的帮助下,他将齐云观里里外外皆打扫一遍。但师父的房间始终由他一人打扫,只因房间里有师父极钟爱的字画、旧物,他怕张长生毛手毛脚,会不小心弄脏字画、弄坏旧物。

其中有一幅画,画上有山有水。画上的山不是别的山,正是齐云山;画上的水不是别的水,正是齐云泉;画上的落款不是别人,正是徐先生。徐先生是师父独子,他曾在东篱茶楼见过同样的画。

他将师父轻轻放在床上,让师父休息,便恭恭敬敬退出房门。

走出房门,他径直去往厨房,想要亲手为师父煮一碗面。在他小时候,师父常常夸他煮的面好吃,如今师父路途劳累,腹中饥饿,他一定要让师父尝尝自己的手艺。可当他到厨房时,却见张长生已开始和面。原来,他背师父回房时,已近巳时,张长生不愿打扰师徒二人重聚,便自顾自到厨房做饭。

白玉笙知道张长生是做饭的能手,他养伤期间的饭食全由张长生提供。如今的张长生,已不是从前那个只会吃、不会做的嘟嘟胖。何况,和到一半的面就像做到一半的梦,不能中途换人。他只得去劈柴烧水,等张长生的面切好时,水恰好煮沸,滚烫滚烫。

白面下锅,很快煮熟。

他盛好第一碗面,小心翼翼地端给师父。师父颤抖着双手,接过碗筷,他则退到一旁,垂手侍立。可师父一言不语,只尝一口汤汁,便将碗放在床头案上,慈祥地看着他。

他也在看师父,看师父看他的眼神。

在他小时候,他常常这样看师父,师父也常常这样看他。师父对他要求严厉,可师父看他的眼神却很慈祥。

师父于他而言,亦师亦父。

他曾想象过与师父重逢的画面,亦曾在梦中见到过师父,那时他准备过许多话。如今真的重逢,他反倒如鲠在喉,陷入沉默,一同沉默的还有师父。又或者只因师父沉默,他才会跟着沉默。

有的人沉默,只因他天生沉默,沉默于他而言,就像吃饭、睡觉,沉默是他的命,他若不沉默,便活不下去;而有的人沉默,并非他想沉默,但特殊场合下却不得不沉默,他很想说话,说许多话,可话至嘴边,便生生咽回。

此时此刻的白玉笙,便是不得不沉默。

后来师父不再看他,转头看向案上的面,他也就跟着看向案上的面。原本热气腾腾的面,有汤有面,正逐渐变凉,一根根胀得白白胖胖,拥挤在小小碗中,使得面不成面,汤不成汤。

剪不断,理还乱!

他有些自责,轻声道:“师父,面凉,小笙再给您盛一碗。”

话音一落,他便径直走向师父床头,想要拿碗去厨房,不曾想他刚碰到碗,师父便拉着他的手,命他坐下。师父的手很无力,只轻轻触到他,他却乖乖坐下,坐在师父的床边。

在他小时候,师父常常坐在他床边,给他讲故事。

此番却是他第一次坐在师父的床边,他不知道该不该给师父讲故事,更不知道该讲什么故事。他尚未想好故事,或许他下山后的经历就是故事,可这个故事刚刚有开头,却没有结尾。何况他非但不喜欢这个故事,甚至极是厌恶,他不能讲一个烂故事给师父听。

师父已远离江湖,他得讲一个江湖之外的故事。

他讲不出故事,师父却有故事。但在他听来,师父讲的不是故事,而是经历。师父讲的经历,既跟江湖有关,也跟江湖客有关。原来兜兜转转,遮遮掩掩,他们始终离不开江湖。

用小燕子的话说,一入江湖,终身江湖。

江湖是一坛酒,江湖客把命交给江湖,若想远离江湖,便要把命留下。

清风道长闭上眼睛,两手按着被褥,缓缓道:“那是个日落黄昏,我的好师弟穆青峰突然上山,没错,我一直当他是好师弟。他说你在刘青城手上,让我拿出宝藏,去救你的命,我有些奇怪,问他为何刘青城会找他当信使,或许你已知道,刘青城是我的另一位师弟,一位好师弟,我不该让他带你下山……后来,我让穆青峰带我去找你,他有些生气,竟是屠杀山下所有百姓……”话至此处,他突然睁眼,紧盯着白玉笙,自责道:“小笙,我是不是不该惹他生气?都怪我,我若不惹他生气,百姓们或许便不会惨死。”

其音悲痛,极是凄然!

眼前倚床而坐的早已不是曾经仗剑行侠的剑客,而是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

白玉笙不忍师父难过,遂宽慰道:“师父,不是您的错。穆青峰想要嫁祸给刘青城,就不会放过小牛村的叔叔婶婶们,小笙……小笙已经重伤穆青峰,替叔叔婶婶们报仇。”

清风道长道:“喔?”

白玉笙道:“穆青峰已死,至于死于何人之手,小笙却是不知。”

清风道长道:“我知道……”

话说一半,复咳嗽起来。他身体太过虚弱,连说话都软而无力,白玉笙急忙扶着他的背,帮他顺气,并劝他好生休息,莫要烦心。后来,他果真闭上眼睛,陷入沉默,但白玉笙刚想起身退出,却被他拉住。

清风道长缓缓睁眼,复缓缓闭眼,回忆道:“我被穆青峰关在地下,手脚皆被铁链锁住。地下阴暗潮湿,他却时时来拷问我,问我宝藏的下落。有一回我曾听到你的声音,可我不敢叫你,怕他会伤害你。后来,他曾以你的性命相要挟,让我用宝藏换你的命。我没有答应,只因我知道他的图谋,十万丐帮弟子犹如十万军队,若让他得到宝藏,势必会挑起……”

话至此处,复咳嗽起来。

白玉笙只得帮他顺气,急道:“师父,您且好生休息。等您伤好,小笙必聆听教诲,寸步不离。”

清风道长道:“小笙,你可怨为师?”

白玉笙道:“师父待小笙恩重如山,小笙怎会怨师父。师父是对的,若让穆青峰得到宝藏,一定会天下大乱。”

清风道长道:“那****在密室,曾听你身边有个小丫头,若我所猜不错,她就是依依,她离开齐云山时只是个女娃,如今却长成大姑娘,你果然是跟她在一起,她现在怎样?”

白玉笙听后,竟不知该如何作答。

那回在穆青峰房里用饭,同桌的确曾有位姑娘,只是那位姑娘却非小燕子,而是穆青峰的义女傅青青。一想到傅青青,他便会想起下山以来的种种不幸遭遇,那是他的故事,一个如噩梦般铺展开来的故事。

傅青青不是噩梦,小燕子也不是噩梦。

噩梦的只是她们的遭遇,她们的遭遇发生在残酷的世道,却时常在他的梦里萦绕,如一团乱糟糟的云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