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七情集
17694500000006

第6章 我的残疾人情感(3)

残疾人事业任重道远,需要不懈努力。残疾人事业取得的成就无疑是巨大的,但由于种种原因,残疾人事业发展依然滞后,残疾人生活水平和质量与社会平均水平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仍不健全,他们仍然是我们这个社会里最为困难的群体。同时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转型和人口老龄化加速发展,我国进入残疾风险高发时期,残疾人口数量呈快速增加态势,残疾人占总人口比例持续提高。目前残疾人家庭人均收入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60%,农村6000多万残疾人中贫困的达到1/4,农村贫困残疾人家庭人口超过农村贫困人口的30%,许多残疾儿童无法上学或中途辍学,许多具有就业能力的残疾青壮年没有工作……在贫困地区调研时,我曾实地了解到,有的农村残疾人一年只能吃两三次肉,不少人饮水困难,很多人生病后硬撑苦熬,真令人痛楚心酸!现在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时间越来越近,如果到那时,他们的境遇还不能明显提高、生活还得不到应有改善,我们是没法交代的。对残疾人、残疾人事业要高看一眼、厚爱一分,这是理所应当的。我们下基层时要多看一看残疾人的生产生活,调查研究时要多听一听残疾人的呼声要求,考虑问题时要多想一想残疾人的冷暖饥渴,制定政策时要多给予残疾人特别扶持,通过各方面努力,使残疾人能与全国人民一起迈入全面小康。诚如斯,善莫大焉。

○钦佩:可亲可敬的残疾人工作者○

一项伟大的事业必定会聚集一批愿为这项事业努力奋斗的人。一群志同道合的人不懈奋斗,也必定会推动这项事业持续健康发展。我有幸参与了残疾人事业,有幸结识了残疾人工作者。他们的品格令人钦佩,他们的事迹感人至深,他们的精神催人奋进。

在波澜壮阔的残疾人事业发展史上,有一些名字是永远不能忘记的。邓朴方同志,新时期残疾人事业的奠基者和拓荒者,他在“文革”中因遭受迫害造成高位截瘫,却在轮椅上为人道主义精神的发扬一路披荆斩棘,将人生逆境化作大爱之心,着手建立我国第一个康复机构,创立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和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从此走上了为残疾人服务的道路。2003年,联合国将人权奖颁发给邓朴方同志,作为第一个获得这个奖项的中国人、第一个获得这个奖项的残疾人,这既是国际社会对他个人的肯定,也是对我国残疾人事业和社会人权保障的肯定。张海迪同志,当代的“中国保尔”,她5岁因病高位截瘫,却以非凡的毅力学习和工作,过去她的精神曾经感召了一代人,现在作为中国残联主席担起了领导残疾人事业发展的大任。刘小成、郭建模、汤小泉、王新宪同志,先后担任过中国残联理事长,为残疾人事业发展殚精竭虑,做出了重要贡献。还有很多很多的人,为残疾人事业发展付出了心血和汗水。

同样不能忘记的是那些经年累月、默默无闻战斗在基层的残疾人工作者。正是他们,支撑起残疾人事业的大厦,给无数残疾人带来了希望和幸福。赵小琼,湖南湘西吉首市残联理事长,身患骨癌却始终坚守岗位,肺部切除,右手掌切除,经历了大小手术10余次只请求医生保留下食指,因为她还要用电脑录入残疾人数据,虽然她去世几年了,但现在残疾人一说起她还潸然泪下。陈欠水,在担任福建惠安县残联理事长14年里,骑着一辆“五羊牌”自行车,挂着一只旧的军用水壶,带着一个掉了皮的公文包,每年下乡250余天为残疾人办实事,即使退居二线后也依然坚持,被残疾人称为“活菩萨”。苏柳英,湖北鄂州市残联主任科员,她自学手语和法律,先后扶助1000余名残疾人创业就业,帮助60多名残疾学生步入大学校园,是残疾人心中的“苏大姐”、“苏翻译”、“苏担保”、“苏法官”。王延勤,浙江宁波市海曙区残联副理事长,他将毕生的精力奉献给残疾人,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在他停灵的3天里,上千名残疾人自发前来守灵……

我常常在想,这是怎样的一群人?他们对残疾人怀有感情,竭力帮助残疾人排生产之忧、济生活之困、解发展之难;他们对残疾人工作抱有热情,以积极主动的态度、认真负责的精神、持之以恒的努力,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千千万万的残疾人心坎上;他们开拓创新具有激情,以蓬勃朝气、昂扬锐气,着力推动破除各种障碍,大胆探索新的发展路径;他们献身这项事业充满痴情,虽历经艰难困苦而初衷不改、矢志不移,专注于心、执着于行,倾注着心血汗水,甚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这是怎样的一种情怀?没有豪言壮语的誓辞,只有无声的行动,迎着寒风、顶着烈日,踏遍千山万水、走进千家万户;没有惊天动地的事迹,只有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努力,做着一件件看似具体琐碎而攸关残疾人切实利益的事情;有的人带病工作、最后累倒在工作岗位上,有的把自己的家产拿出来抵押、贷款给残疾人办事。这是怎样的一种精神?服务着最为困难、最为弱势的群体,手中权小、钱少、势缺,工作艰苦、清苦、辛苦,有时还要放下身段、到处求人,但却一直在坚守、坚持,没有怨天尤人,没有消极怠工,不图高薪厚酬,不求感恩回报。有人说他们傻,有人说他们愚,可我却觉得:

——这是一群高尚的人,有着崇高的人道主义情怀。人道主义是爱与尊重的体现,是社会进步的产物,是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也是一种信念、一种力量、一种奉献、一种希望,是最质朴平凡也最不容易达到的人生境界。直接帮助最困难的群体,就是最现实的人道主义。残疾人工作者全心全意为残疾人服务,用实际行动践行着人道主义精神。从他们身上,我们看到了牺牲小我、成就大我的道德风范,看到了乐于付出、甘于奉献的崇高品格,看到了纯洁如玉的美好心灵,也标注出当代中国人精神的新高度、当代中国文明进步的新荣耀。如果我们每个人都懂得人道主义的内涵,都拥有“人道”的情怀,那就会使人有更宽阔的胸襟、更广大的视野、更博爱的情怀,就会使人生更有意义、更有价值、更加精彩。

——这是一群有担当的人,致力于为国分忧、为残疾人造福。残疾人工作看似简单平凡、实则非同寻常,看似普通平淡、实则非同一般,它关乎民生、连着民心,既是善举又是德政。几十万残疾人工作者背负着道义和责任,真情服务着8500万残疾人,做的不仅是扶弱济困、造福老百姓的善事,而且是为党和国家分忧解难的大事。从他们身上,我们看到了对党和国家事业的无比忠诚,看到了勇于任事、敢于担当的主人翁态度,看到了埋头苦干、认真负责的敬业精神。如果每个人都能像他们这样,我们的事业就能无往不胜,就能创造更加灿烂美好的明天。

——这是一群懂得幸福真谛的人,拥有令人动容的人间大爱。人生什么是幸福?可以有不同的阐释,但是我们在实际生活和工作中,往往会看到这样的现象:越简单就越愉快,越单纯就越幸福。幸福的人不一定是得到的多,但幸福的人必定是计较的少,知道自己是幸福的人,才能享受幸福,幸福的最大障碍是奢求过多的幸福。幸福的人一定是心态平和、心灵满足、心情愉悦、心地善良的人。广大残疾人和残疾人工作者深深懂得这个道理,所以他们是幸福的。如果我们每个人能知晓此理并身体力行,也一定会是幸福的。

我的办公桌上放着一幅画,是用铅笔素描的我的头像,画技明显很稚嫩,却很认真,每一个线条都画得一丝不苟。这些年,我调换过办公地点,办公桌上的物品也有更新,而这幅画却一直摆在案头。它不是出自什么名家之手,于我却有特别的意义:那是北京第二聋人学校的孩子们郑重地送给我的——我想,它还会长久摆放在我的案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