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武侠大宋武英传
17688600000180

第180章 良善的百姓

冬雨很冰,少女的手却很暖。

李仲飞感受着掌心传来的温柔,脸色微红道:“好,好,你先回去,我随后就到。”

少女却不依不饶地想把李仲飞拉起来,这时又有一个身形消瘦的年轻人挤过来,一把将少女的手扯开,责怪道:“小妹,守着这么多人在旁,你怎么可以如此无礼?”

“要你管!”少女倔强地冲年轻人扮了个鬼脸,又要来拉李仲飞,李仲飞只得急忙站起身,却不敢再碰触那双柔荑。

袖手走在这对兄妹身后,李仲飞饶有兴致地听他二人拌嘴。

只听年轻人不住地责怪妹妹:“小妹,这么大的人了,还整天像个小孩子,与人拉拉扯扯,将来怎么嫁人啊?”

又听少女不服气地回道:“还说我不懂事,都是你的错,大哥哥都不愿理我了。”

年轻人无奈摇头,语重心长道:“他理不理你是他的事,但你要学会矜持,懂吗?矜持!”

少女撇着小嘴道:“像你整天老气横秋的,便是矜持了吗?”

李仲飞心中暗笑,却又不住感慨少女的纯真。

这对兄妹是他在南下的路上遇到的,和他们在一起的还有一支三十多人的商队。

那日,李仲飞埋葬了木子风后寻路南行,由于人生地不熟,只能依照胡清平的指点,沿附近的官道一路向南。

最初的两天倒还算平静,但后来官道上来往的官军忽然多了起来,尤其南下的骑兵甚多,个个打马狂奔,似有紧急军情。

李仲飞疑心刺杀阡陌山庄之事败露,不敢再走官道,便将马舍了,就近寻个村落打算暂时住下,看看情况再说。

为了不引人注意,他思量再三,最终趁着夜色敲开了村头一家农户。

农户的主人是一对老夫妇,在李仲飞表明来意后,老夫妇格外热情,不仅不收李仲飞的银两,还将家中最好的吃食取出,让李仲飞果腹。

说是最好的食物,也不过是一些糙米干饭,配上几根沾了盐水的青叶,家中清贫可见一斑。

老妇也感觉有些难为情,搓着手道:“我们无儿无女,虽有几分薄田,却无力耕种,只能做些针线活换点米粮,公子莫要见怪。”

老农旁边听了,不悦道:“公子赶路困乏,哪有心思听你这老太婆唠叨?回去歇着吧。”

老妇叹口气,又冲李仲飞道声惭愧,脚步蹒跚地走了。老农拱拱手坐在桌旁,笑道:“我这老婆子平时就爱唠叨,让公子见笑了。”

“不敢,不敢,老人家至诚至善,晚辈岂敢取笑?”李仲飞注意到老农的目光始终盯着自己手中的筷子,明白他也在担心饭菜简陋,忙端起了饭碗。

饭菜确实难以下咽,但李仲飞感念老夫妇的善意,仍做出一副津津有味的模样。

见状,老农脸色稍缓,等李仲飞吃完最后一粒米,才笑道:“看公子说话穿衣,定是出自大户人家,不知从什么地方而来,又打算到什么地方去?”

李仲飞想了想,故意叹道:“晚辈有急事欲往抚州,不想半路病死了坐骑,如今只能孤身徒步,有些不知所措。”

“怪不得公子会离开官道来我们这里。”老农听了,跟着叹口气道,“不过公子不用担心,我们村子虽小,却是南来北往的必经之地,经常有商队经过,顺路来村里换些山货。”

李仲飞只当他聊的闲话,并未在意,却听老农又道:“公子可在我家住上几日,等商队来后结伴而行,彼此也好有个照应。”

闻言,李仲飞略作沉吟,暗忖道:“若能混入商队,既省却不少脚程,又无需担心走错路,就算有官兵追捕,也比独身一人要安全的多。”

于是,他再三谢过老农,便在这家农户中住了下来。

待到第二天晚上,他趁着夜色悄悄去官道附近打探情况,竟然发现路上多了许多关卡,每个关卡士兵颇多,均是一副如临大敌的摸样。

他不敢造次,只得耐住性子等待商队路过,谁知这一住便是五天,就在他忍不住打算另想他法的时候,商队终于来了。

这天上午,李仲飞正在屋内打坐调息,老农从院外匆匆跑进来,不等进屋便叫道:“公子、公子,来了,商队来了!”

“真的?太好了!”李仲飞高兴地跳下床,喜道,“老人家,商队到哪里了?快带我去!”

“好。”老农也兴奋地点点头,转身又跑了出去。

李仲飞紧紧跟在老农身后,一直来到村子里面,只见一支大约三四十人的商队被村民团团围住。

村民们有的拿着自家打的猎物,有的拿着编造的竹筐、木桶,争相同商队换取所需的物品,场面极其热闹,李仲飞借宿的这家老妇也在其中。

老农让李仲飞在旁等候,分开众人,走到一个留着山羊胡子的中年男子身边。二人大声说着话,不时还朝着李仲飞这边指指点点。

过了片刻,老农忽然用力地冲李仲飞挥舞着手臂,李仲飞会意,忙走上前去。

老农笑道:“公子,这位是商队的孙领队,我与他说好了,让他带你到隆兴城,只收你三两银子。”

“隆兴城?在哪?”李仲飞愣道,“为何不是抚州城?我去隆兴城作甚?”

不等老农答话,孙领队翻了个白眼,没好气地道:“抚州那地太远也太偏,没有商队肯去那里。我们只到隆兴城,跟不跟着随你的便。”

老农忙道:“公子,我听孙领队说,隆兴城就在去抚州的路上。”

“好吧,走一步算一步吧。”李仲飞想了想,只得道,“等到了隆兴城,我再自己想办法,总比什么都不做要强。”

说着,他从怀里掏出所有的银两,取了三两交给孙领队,又将剩余的银两塞向老农怀里,正色道:“老人家,这次多谢你了。我带的银两不多,也知道再多的银两也比不过二老收留之情,这点心意还望老人家莫要推辞。”

不料老农一见银子,反倒生气了,瞪着眼睛道:“你这人也真是的,能在我这里住几日,便是我的福气,怎能还给我银钱?”

老农说完,觉得语气似乎重了,忙又缓声道:“你出门在外,多留些银两总是好的,我虽没去过抚州,但依照孙领队的话,想必极远。你用这些银两可在隆兴城买匹好马,也能早日赶到抚州。”

老农的淳淳叮嘱,让李仲飞眼圈霎时间变得通红,他吸了吸鼻子,声音有些哽咽:“老人家,我记住你了,他日办完事,我定会回来重重谢你!”

“哈哈,你何时回来,我随时欢迎,不过银钱就不必了,若有好酒倒可给我带来一坛。”老农拍拍李仲飞的肩膀,大笑道,“好了,我回去了,你就跟着孙领队赶路吧。”

老农开心的回家了,久久不散的笑声深深感染着李仲飞。

多么淳朴的人啊!多么善良的人啊!大宋有这些百姓,朝廷有何理由不让他们过上好日子?

可恨那李后!

李仲飞仰首向天,在心中暗暗发誓:“若天不公,我便要翻了这天!若地不平,我便铲了那地!谁不善待百姓,我便誓与她斗到底!哪怕粉身碎骨!”

仰天一番豪气过去,目光转回地面,李仲飞随即看到了孙领队那撮山羊胡。

只见孙领队轻捻胡须,嘿嘿笑道:“这位公子,虽说隆兴城只有三四百里远,但眼下却不能说去就去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