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前秦猛士
17677700000089

第89章 :进掠秦地 关中大震

慕容恪帅大军进入洛阳之后,当即便召集军中诸将前来议事。

众将心想现在洛阳已经拿下,正是到了论功行赏之时,这次慕容恪召集他们,也许就是为了奖励军功。想到这里,他们当然一个个都欣然前往。

然而似乎只有慕容垂知道慕容恪的心思,在前去见慕容恪的时候,便吩咐军中整军备战,似乎有随时便要开拔之意。

在议事大厅之中,众将齐聚,一个个都笑语欢颜,畅谈人生得意之事。就在这时,慕容恪来了,厅中也恢复了安静。

俱都行礼道:“见过太宰大人。”

慕容恪道:“这里不是朝堂,也不在军营,不必过于拘礼,大家都像刚才一样随意就好。”

慕容恪话虽如此说,但是众人却不敢这么做,毕竟慕容恪现在地位非同一般,对他表现得尊敬一点总是没有坏处的。

慕容恪见众人依旧谨守礼节,非但不因他们不听话而生气,反而感到高兴,因为他看到在多年的努力下,众将已经渐渐学会了持礼行事了,与汉人无异。

慕容恪道:“诸位可知我此时将你们召来所为何事?”

众人道:“请殿下明示。”

慕容恪道:“如今我等攻入洛阳,晋室必定不会甘心,但虽如此,晋帝新丧又与新败,即使晋军想要反攻,亦不会有如此之快。如今大燕所虑者乃是占据关中之秦也,我欲趁胜领兵西向,诸将以为如何?”

一人道:“燕、秦相安多年,一旦举事,恐边境就此不安。”

慕容恪道:“自苻坚继位以来,修政养民,不起干戈,所为者乃是天下也。且洛阳无险可守,若秦军一旦动向,将何以御之?若待其势不可制,必将举而侵燕,到时再谋恐为时已晚了。”

又一人道:“如今我大燕连年用兵,国力疲弊,若再大举与秦开战,恐终非国家之利。”

慕容恪闻言,心想这人说得倒也有些道理,但就是有些不知形势。

慕容恪道:“现在我军气势正盛,若一股作气,速战速决,必可击秦军于不意,于己无伤也。”

慕容恪这句话的意思是他并不是要和秦军展开一场大战,而只是想趁此获取些利益,到了适当的时候,便会罢手收兵,但只是不知道他会在何时罢手。

又一人道:“那依殿下之意,我等此行志在何处呢?”

慕容恪见慕容垂在厅中一直倾听,作冥想之态,说道:“不知吴王有何良策?”

慕容垂见问,当即出列道:“末将曾闻汉高祖之选都,以为关中之地,有崤函之固,渑池之险,而崤山、渑池与洛阳极近,若可取之使为洛阳屏障,则秦不敢轻谋东向也。”

慕容恪道:“好,吴王所言,正合我意,传令全军,两日后,大军出发,进取崤、渑。”

慕容恪军令已下,众人不敢反对,都一一应声道:“末将遵命。”

然而他们虽然口中如此说,但心里却不十分愿意率军前去,因为这崤、渑本是易守难攻之地,现在他们都是有军功在手之人,如何再愿意前去犯险。

对于慕容恪,他们不敢有丝毫怨言,但是对于慕容垂,就不一样了。虽然慕容垂是慕容恪亲弟,但是却一直受先帝排挤,在朝中与群臣关系也不怎么融洽。

这一次慕容恪本想借此机会让慕容垂表现一下战略能力,但在众将看来,无疑是慕容垂借此将他们往火坑里推,众人对慕容垂的偏见也就越来越深了。

不过尽管众将有此心思,但碍于慕容恪也不好表现出来,而且有慕容恪亲自领军,他们也没法说些什么。

很快,两日时间便已过去,由于这一次慕容恪是志在必取,几乎将所有聚集在洛阳兵马全都带了出去,只留下几百士卒把守洛阳。

大军浩浩汤汤的向西进发,即将逼近秦国边境,然而此时在长安的苻坚却还对即将发生的这一切丝毫不知情,他的心里还牵挂着两月前的一件事。

燕军大陈秦国境上,慕容恪借着大胜之余,兵威仍盛,丝毫不给秦军反应的时间,一路猛攻,所到之处,无不望风披靡,没过多久便已经拿下了秦国边境的十余座城池,眼看要不了多久就要兵临渑池了。

燕军气势汹汹的攻城掠地,而另一边派往长安告急的传令兵也在拍马急驰,他们迫切的想要将边关急报传到长安的心情,简直就如同想要生出一双翅膀,可以即刻飞向长安一样。

不过还好洛阳距长安不是太远,八百里加急快马,一天一夜也就到了。

那送报士卒到了长安驿馆,已经累得已经虚脱,在下马后只说了一句:“边关急报,亟送中书。”便昏死了过去。

那驿馆中的负责官员闻言当然不敢怠慢,让人从马厩里牵出一匹马来,骑上便前去送报。

到了中书省外,那官员对在外守卫的的禁兵道:“边关急报,烦请代为呈递。”

那侍卫见这送报官员行色匆匆,而且没有多少礼数,本想多为难他一会儿,但是等听到‘边关急报’四个字后,便立马脸色一便,说道:“交给我吧。”

拿到急报,那侍卫便疾趋入内,将手中急报交给王猛,然后道:“禀大人,边关有急。”

王猛接过来,拆开一看,见上面写着:“燕军来犯,已进逼渑池,请朝廷速派兵来救。”

王猛看完之后,说道:“即刻备马,我要入宫面圣。”

这以往王猛进宫,都是徒步前行,而现在军情紧急,王猛要争夺时间,也只好用一用他从来没有用过的苻坚赋予他的权力了。

那侍卫乍一听,还以为自己听错了,但是等到看到王猛神情,却发现那并不是他听错了。这侍卫说道:“大人忘了,中书之内无马。”

王猛一听,笑道:“倒还真是,看来这心中一急,还就容易生乱了。我走着去。”

说完,王猛便疾步向外走去。等到走到门外,才看到有一人牵着马在外等候,王猛问道:“此人何故在此?”

那侍卫道:“回大人,这就是送报之人。”

王猛道:“哦,原来如此。”

说完,王猛又道:“不知可否将这马借我一用,稍后便差人还你。”

那驿官道:“大人要用,尽管使就是,还说什么借。”

王猛道:“那就多谢了。”

说着,王猛便踩蹬上马,扬长而去。一路虽有人拦阻,但看到是王猛,也就当即让开了道路,王猛很快便得入宫,见到了苻坚。

苻坚见王猛前来,形色匆匆,正想问他是遇到了什么事,王猛便开口道:“臣拜见陛下,方才臣接边关急报,驰来送报,衣冠不整,望陛下恕罪。”

苻坚闻言,忙道:“边关急报,是什么事?快让朕看看。”

王猛不敢迟疑,当即起身上前,将手中的奏报送到苻坚案上。

苻坚一看,脸色大变,说道:“这可如何是好?”

王猛道:“燕军攻克洛阳的消息刚刚传来,他们便马不停蹄的向我大秦出手,急于混一之心,已昭然若揭,而我边境守兵尚少,不足御敌,臣请速派援军往救。”

苻坚在看过奏报之后,便一直在思考着该如何应对。苻坚道:“燕军大胜之后,兵锋正锐,已成势不可挡之势,这告急文书是两日前发出的,朕想渑池恐怕已经不守,现在派兵增援,已为时已晚了。”

王猛道:“那陛下以为当如何是好?”

苻坚道:“即使渑池失守,崤山依然有险可恃,派兵救援或许还来得及。”

王猛道:“陛下圣明,请陛下速发诏旨吧。”

苻坚道:“速令邓羌率五千精骑,驰赴崤山御敌。”

王猛闻言,当即道:“臣领旨。”

于是王猛赶紧出宫,直接奔赴御史台,找到邓羌,说道:“邓羌听令。”

邓羌被王猛突然的这一下给惊得不轻,但又不知王猛到底是什么意思,说道:“邓羌在。”

王猛道:“令邓羌速领五千精骑,驰赴崤山御寇。”

邓羌闻言,问道:“这崤山出什么事了?”

王猛道:“将军难道真不知道?燕军取洛阳之后,直接领兵西向,刚刚接到急报,燕军进逼渑池,陛下虑渑池已经不守,恐燕军进攻崤山,故派将军前去救援。”

邓羌道:“原来如此。”

王猛道:“将军准备何时动身?”

邓羌道:“军情紧急,刻不容缓,邓某即刻便要去军中挑选将士,即日便要动身。”

王猛道:“将军此行,切不可大意,此次燕军统帅乃是慕容恪,此人谋略非常,攻必克,战必取,将军千万要慎重。”

邓羌闻言,脸色也有些变了,慕容恪之大名,他当然早已耳熟能详,没想到现在还有机会与他一战,邓羌的神情开始变得有些激动,那是一种遇到对手的激动。

邓羌道:“邓某知道了,军情紧急,恕邓某无礼,先行告退了。”

邓羌刚刚离开不久,坏消息便传来了,果然苻坚所料不差,渑池失守了。

王猛在殿中说道:“没想到燕军攻势如此之猛,速度如此之快,竟然不到一天,便攻下了渑池。”

苻坚道:“邓羌走了没有?”

王猛道:“现在邓将军应该还在军中整兵。”

苻坚对身旁宦官道:“快去传旨,让邓羌先不要有所动作,就说朕另有安排。”

宦官闻言,应一声是便快速出宫,直奔军营而去。

王猛道:“陛下是怕崤山也难守了吗?”

苻坚道:“燕军既下渑池,崤山近在咫尺,慕容恪又怎么会就此收兵呢?”

王猛道:“虽然如此,但崤山乃关中屏障,不可轻弃啊。”

苻坚道:“都怪朕之前没过听从爱卿劝告,提前派兵增强防守,不然也不会出现现在这样的情况。”

王猛道:“陛下不必自责,谁也想不到燕军会来得如此之快。往事已不可追,现在最重要的就是派兵抵御燕军。”

苻坚忽然像是又想起了什么,问道:“燕军压境的消息可曾传了出去?”

王猛知道苻坚是在担心百姓听到燕军大举进攻的消息后,引起恐慌,导致民心不稳。可是现在形势如此,要想让消息不流出,又如何能做得到呢!

王猛道:“今日消息才从边境传来,尚属机密,外间应无人得知,但等几日后,消息传出也是无法阻挡的。”

苻坚忽然道:“传旨,明日早朝,文武百官应到者不准缺席,违令者降级一等。”

苻坚此言一出,就连王猛都感到有些震惊了,苻坚一直以宽仁治国,对于犯罪之人都时常想法子减轻他们所受的刑罚,而现在却要因为官员不去上朝而将其降级一等,足以看出苻坚对于这一次事变是有多么的重视。

王猛道:“难道陛下想要御驾亲征?”

苻坚盯着王猛看了好一会儿,才笑道:“知朕之心者,唯独景略一人而已。”

王猛道:“陛下身系天下,当以天下为重,不可亲犯矢石,愿陛下更择良将前往。”

苻坚道:“燕国大军已至,危及我大秦社稷,唯有御驾亲征,方可砥砺士卒,保住大秦。况且朕也想借此稳定人心。”

王猛知道苻坚心意已定,也不再多说。他需要做的,只是让苻坚不要有后顾之忧。

王猛出宫之后,便径直回家,在路上的时候,他无意中听到有人议论道:“听说燕军已经攻下渑池,即将攻破崤山,关中已岌岌可危了。”

“你的消息已经过时了,据说燕军现在已经占据崤山,正准备进军函谷关呢!”

“哪有那么快,难道秦军如此不堪一击吗?”

“据说这次领兵的乃是燕国太宰慕容恪,此人自领兵以来,从无败绩。从攻洛阳,到下崤、渑,只在瞬息之间,看来盛名之下,果然无虚。”

……

王猛没有想到流言传得越来越快,也传得越来越夸张,他本想下令禁止市井传言,但又想到流言是越禁传得越厉害,要想禁止流言,只有让事实来说话,相信等到燕兵退走的那一刻,百姓自然就不会再传什么了。

然而燕兵还没有退,却传来了更坏的消息,崤山守军不支,恐不日燕军将占领崤山。这消息一出,关中百姓无不人心惶惶,就像战火燃到了身边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