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前秦猛士
17677700000254

第254章 :调运军资聘问相寻

听郝晷说完,王猛不禁叹道:“不想慕容氏之间还有这些恩怨,就连当朝太后都与吴王有如此深的嫌隙,真是让人难以置信。”

郝晷心想,若非慕容氏内不相和,他又怎会看到终有一天,燕并于秦呢!

郝晷道:“说来这也是一件怪事,自慕容氏创业之初,慕容翰便因兄弟猜忌而丧命,而到了先帝慕容俊时,又与吴王结憾,以至于除了太宰掌政之时,吴王一直受排挤。似乎他们慕容家,一直便是兄弟不和。”

王猛道:“王某有一事还要请教光义兄,望光义兄以实相告。”

郝晷道:“景略兄尽管问,郝某定知无不言。”

王猛道:“慕容评比之慕容恪何如?”

郝晷道:“慕容评虽燕朝老臣,然固非太宰之比,在郝某看来,就是与吴王比起来,也尚有不足。”

王猛道:“那燕之朝政,与我大秦比来,又如何?”

郝晷不禁叹道:“不瞒景略,就以郝某这数日之见,长安风气,为天下之盛,而邺中情形,就要差得多了,可以说是秦中大治,而燕政不修了。”

大秦在燕国并不是没有密探,王猛对邺中治安如何,还是有一点清楚的,现在听到郝晷这么说,王猛更是确信,现在已到了灭燕之时。

王猛道:“多谢光义兄直言相告,你我同窗多年不见,不如今日之后便到我府中落榻,你我好好叙叙旧情。”

郝晷闻言,不禁问道:“景略兄,郝某亦有一事请教,还望景略兄以实相告。”

这本是王猛问他的话,现在他又原封不动的还给了王猛。

王猛道:“方才光义兄都能坦诚相待,王某又岂能藏私。”

郝晷道:“景略兄是否已有意取燕?”

郝晷并不是什么都不明白,方才王猛问他的那些话,无非就是想知道燕国如今朝政如何,是否可以取之!

王猛道:“自古以来,天下之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弱并于强,乱并于治,此自然之理也!我处可行之地,岂可坐失良机?”

王猛虽然没有直接说要取燕,但却说明只要时机到了,他必会率秦师取燕。

郝晷道:“景略兄的意思,郝某明白了,只望等时机到时,景略兄莫要忘了知会郝某一声。”

王猛笑道:“这是自然。”

……

在馆驿呆了两三个时辰,王猛这才告辞离开馆驿,踏上回王府的路。

这一路,王猛就没再坐轿,而是与李化一起,走路回去。

李化道:“看师弟满面喜色,看来这一趟收获不下?”

王猛道:“今日一行,虽说不上得知了多少机密,但是对于我大秦用兵,可算是起了助力的作用。”

李化道:“师弟已决定了。”

王猛道:“现在就是最好的时机,若是迁延下去,恐怕形势有变。”

李化道:“现在已然入冬,再有不久,寒冬到来,恐不宜动兵。”

王猛道:“师兄不必忧虑,现在我大秦国力强盛,只要做好充足的准备,就算寒冬力战,也未为不可!”

的确,以大秦现在国库积蓄,别说一个冬季,就是连续两年的征战,也是耗的起的,更何况他们并不是坐吃山空,还有源源不断的补给。

回到府邸,王猛便进入了书房,详细的起草了一份如何备战、转运、进攻的奏表,洋洋洒洒千余字,准备等明日送与苻坚御览。

然后才收拾了一番,叫上李化,进宫赴宴。

宫内摆宴,群臣皆到,共赏歌舞,只庆今宵,可谓是一片欢喜,其乐融融,但是谁又能想到,一片欢声笑语之下,竟酝酿着巨大的风暴,使整个天下为之颤抖的风暴。

宴席罢后,群臣回府,一切都显得那么的平常,只有郝晷和王猛,心里都明白,这天下即将变色!

第二日,奏表呈上,摆在苻坚宣政殿内的案上,苻坚一大早,翻开的第一本奏章便是王猛的奏表。

这么多年来,苻坚不知道看过多少份王猛亲写的奏章,本已应该习惯了,但是每一次,对待王猛的奏章,他总是显得十分重视,总是怀着期待,也是这是因为每一次王猛都会给他惊喜吧。

这一次当然也不例外,苻坚看到奏章开头写到:“今四海板荡,神州割裂,数国并立,陛下以雄武之姿,欲廓清四海,混一六合,故致力政事,富国强兵,以待天时,今燕政不修,国受其弊,此天以燕授陛下,谚曰:天与弗取,反受其殃。愿陛下审之。”

苻坚看到此处,内心已是激动不已,他等待多年的机会,终于来临。

苻坚又继续看了下去,只见王猛写到:“……然燕虽不治,亦非易取,陛下既欲取燕,当细备战,臣有三策,献与陛下……”

王猛所言三策,无非就是运粮,增兵,设备。

再之后,只见王猛又写到:“今秦、燕结好,不可轻毁盟约,然以臣观之,今桓温已退,燕使至秦,丝毫不言割地之事,则燕有悔意,待我大军、粮草具备,陛下可遣使入燕,使兑其前诺,若燕人不许,则我用兵之义正矣!”

苻坚看完,将奏表放下,不禁激动的站了起来,连声叫好。

不一会儿,苻坚便冷静下来,对身旁的宦官道:“传朕旨意,宣梁成来见朕。”

现在王猛的奏章既然已将一切都说得十分明白,那他便可以直接按着王猛的计划,一步一步的去做了。

一个时辰之后,梁成便来到了宣政殿,见到苻坚,梁成当即拜道:“臣梁成拜见陛下。”

苻坚抬手道:“梁爱卿请起。”

梁成闻言,站起身子,苻坚道:“梁爱卿从朔方回京有多久了?”

梁成道:“回陛下,已近两年。”

苻坚道:“这两年间,朕常听人说你闲在无事,颇有不甘,是否当真?”

梁成不知道苻坚突然这么说是为了什么,连忙道:“臣不敢!”

苻坚道:“不管是真是假,朕今日找你来,就是想要给你找点事做,不知你可愿任职。”

梁成闻言,心想难道苻坚要派什么重任给他,连忙道:“陛下请讲,臣万死不辞。”

苻坚对左右宦官道:“你们都下去,朕有要事与梁将军商议,没有朕的吩咐,谁也不准进来打扰。”

众宦官闻言,连忙退去,关上了宣政殿大门。

见苻坚如此郑重,梁成知道,这一次苻坚交给他的,绝对是一个机密且极为重大的任务。

苻坚道:“梁爱卿进前来说话。”

梁成道一声是,便上前两步,来到案前。

苻坚正色道:“朕欲取关东,先要往陕城运送军资、兵马,此事事涉国家机密,决不能让他人特别是燕人得知,满朝众将,虽皆忠心,但行事周密的,便只有梁爱卿能让朕放心,此事交给梁爱卿,想必定不会让朕失望。”

燕、晋交战,早已将梁成心中热血点燃,他早就盼着能为大秦开疆拓土,立名沙场。

现在机会来了,梁成自然不会放过,连忙道:“请陛下放心,臣定不负陛下信任。”

苻坚笑道:“好,梁将军先运送三万兵马所需各种物资,前往陕城,等一切完毕之后,朕另有吩咐。”

梁成道:“臣领命,臣这就去办。”

苻坚道:“现如今长安城中,有不少燕人,时刻注视着我大秦动向,为了隐秘行事,运送物资一事,可分为数次,由夜间出发,以掩人耳目。”

梁成道:“臣明白。”

苻坚又道:“朕马上下一道圣旨,交于度支尚书,让他配合你转运物资,凡一切军需物品,只需登记在册,无需呈报,便可运走。”

梁成道:“陛下考虑得周到,臣今日便前往与度支尚书接洽,商讨一应事宜。”

苻坚道:“那好,梁爱卿这就回去准备吧,此事越早完成越好。”

梁成道:“臣告退。”

第二日,郝晷动身离秦,在长安城门口,郝晷收到一封书信,上面只写着四个大字“好自珍重”。

这自然是王猛送给他的,希望他好好的在燕国等着秦军到来。

当夜,梁成帅军开始了第一次运送,他们先将物资转运到城外大营,然后再从大营出发,出了长安之后,为了避免泄露消息,梁成仍是白天歇息,晚上赶路,直奔陕城而去。

这样一来,梁成的行军速度便慢了许多,甚至还比不上离开长安的郝晷走得快。

郝晷还未到邺城,慕容垂便派人从襄邑送报到邺城,说他现在已将桓温此前所占临的城池俱都收回,只等形势稳定,便可班师回朝。

慕容暐得知这个消息之后,以为燕、晋之战结束,应当派人再使长安,告知秦王,以示盟好之义。然而他却忘了,当初他们建立盟好的前提,是虎牢以西之地。

这一次,慕容暐派出来的是给事黄门侍郎梁琛。

梁琛和郝晷不同,他对燕国是绝对的忠心,此次入秦为使,也是抱着查探秦国用心的想法去的。

数日之后,梁琛来到长安,而此时苻坚正率众臣于万年游猎,不在宫中,一时不能接见梁琛。

梁琛作为使者,自然是客随主便,等着苻坚回来,于是就在长安馆驿住了下来。

就在梁琛在长安住了两日之后,苻坚便得知了梁琛到长安的消息,苻坚当时兴起,便想于自己的游猎之所引见梁琛,于是派出随行的尚书郎辛劲前往宣旨,请梁琛前往万年。

辛劲得到苻坚的旨意,当即马不停蹄的赶到长安馆驿,找到梁琛,见礼道:“敢问尊驾可是燕使?”

梁琛道:“正是,不知足下是?”

辛劲道:“我乃大秦尚书郎辛劲,奉陛下之命,请尊使前往万年见驾。”

本以为梁琛会当即答应,随他一起前往万年觐见苻坚,可是谁曾想梁琛却无意前往。

只听梁琛道:“秦使至燕,燕之君臣朝服备礼,洒扫宫庭,然后敢见。今秦王欲野见之,使臣不敢闻命!”

辛劲闻言,不禁一惊,用目光审量着眼前这人,他没有想到,梁琛竟然将此上升到了尊严的程度,似乎苻坚不在宫廷之中见他,便是无礼于他。

辛劲道:“宾客入境,惟主人所以处之,君焉得****其礼!且天子称乘舆,所至曰行在所,何堂居之有!又,《春秋》亦有遇礼,何为不可乎!”

辛劲这短短几句话,却是引经据典,要说梁琛也该识趣,就此随辛劲而去,可是既然方才凛然正色,现在别人说一句话便放弃原则,岂不是说明自己没有见识。

梁琛道:“晋室不纲,灵祚归德,二方承运,俱受明命。而桓温猖狂,窥我王略,燕危秦孤,势不独立,是以秦主同恤时患,要结好援。东朝君臣,引领西望,愧其不竞,以为邻忧,西使之辱,敬待有加。

今强寇既退,交聘方始,谓宜崇礼笃义以固二国之欢;若忽慢使臣,是卑燕也,岂修好之义乎!夫天子以四海为家,故行曰乘舆,止曰行在。今寓县瓜裂,天光分曜,安得以乘舆、行在为言哉!

礼,不期而见曰遇;盖因事权行,其礼简略,岂平居容与之所为哉!客使单行,诚势屈于主人;然苟不以礼,亦不敢从也。”

梁琛话分三点,首先强调大燕对你秦国使臣敬待有加,他到了秦国,应当受到同样的礼遇,不然便是秦人无礼。

其二,以天下四分,天子非一,秦王所在不可称行在所,驳斥辛劲。最后更是斩钉截铁的表明态度,只要秦王不以礼相见,他宁愿等下去。

辛劲闻言,虽然气愤,然而却无法反驳,因为他自己已被全面反驳了。

辛劲道:“既然贵使如此坚持,辛某只好回复陛下,待陛下裁断。”

梁琛道:“那梁某便在此等候。”

辛劲快马返回万年,将方才与梁琛的争论如实禀告苻坚,他本以为苻坚会勃然大怒,然而谁曾想,苻坚非但不怒,反而对梁琛大加赞赏,还下令在万年设置行宫,宣文武百官前来,然后才再次派辛劲前去延请梁琛。

当辛劲再一次来到梁琛面前,梁琛便已猜到自己的要求已经全部被满足,辛劲还未开口,梁琛便道:“看来秦王陛下已设好行宫?”

辛劲笑道:“一切如贵使所言,现在可以随我前往万年见驾了吧。”

梁琛道:“这是自然,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