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言特工女帝:吾凰万万岁
17644900001122

第1122章 渐归平静

数日之后……

就在大梁城之中,李墨宸给李哲涵举办了非常隆重的葬礼,自从先皇李行渊的葬礼之后,这是第二隆重的一次。

葬礼一直持续了三天的时间,闹得满城风雨,人人皆知。

老百姓们对李哲涵的印象还是比较深刻的,自从李墨宸继位之后,他是很少在公众面前露面,有什么事情,都是交给李哲涵去办的。

在百姓们看来,五王爷如此年轻有为,又深得皇上的信赖,前途简直是光明得不能再光明了,可就这么个时候,却偏偏得了暴病身亡,实在是令人唏嘘。

皇宫的反事,李墨宸也命人张贴了出来,说出昔日太子联合众大臣等造反,现在叛乱已经被压下去了。

虽然表面上不敢议论,但是有不少好事的百姓们暗地之中都在嘀咕,他们就觉得五王爷死得蹊跷,说不定就会跟这次的宫变有关。

小酒馆,茶肆等各种消遣之地,有不少百姓们都在议论着此事,一时间,这事情成了众人茶余饭后谈论的焦点。

不过还是那句话,老百姓们对政治不感兴趣,不管谁来做他们的皇上,只要能够将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让老百姓们衣食无忧,这也就可以了。

既然李墨宸还牢牢地坐在皇帝的宝座上面,那自然也就没什么可说的了,大家继续拥护就是了。

……

苏正清整整瘦了一圈。

这些日子,苏雪瑶的状态,让苏正清牵肠挂肚,看女儿的样子,苏正清真的是心疼极了。

绝望归绝望,而这一切,也是无可奈何的。

李哲涵的死,自然是让苏正清心痛不已,他也蛮以为李哲涵会迷途知返,因为女儿的介入,而改变内心的看法。

但他还是想错了。

苏雪瑶在刚开始的时候,简直没有办法接受这一切,但几天的时间过去,她也算是慢慢平静了下来。

逝者已去,但活着的人,还要继续前进的道路,这是亘古不变的道理,时间往往是抚平人心中伤痛最佳的良药,尽管这个过程是漫长,而且痛苦的。

苏正清的手里抱着一本账册,急急地进宫,来到御书房之中见李墨宸。

当他抵达的时候,李墨宸正一个人坐在椅子上面发呆。

他故意将宫中所有的人都撵了出去,就这样孤独地在偌大的皇宫之中暗自神伤。

空洞的房间,空洞的内心。

所有的一切,都是这么的一致。

就在龙书案的一旁,李哲涵常坐的那把椅子犹在,李墨宸的目光,就停留在上面。

多少次,就是在这张椅子上面,李哲涵默默地给他批阅着繁重的奏章,也是在多少个不眠的夜晚,兄弟二人一同再次共对孤灯,处理着各种国事,忍受着黑暗的煎熬。

现在,所有的一切都成为了回忆,这张椅子上,恐怕再也不会有人坐上去了。

“陛下……”

苏正清的一声轻唤,这才将李墨宸从杂乱的思绪之中拉了回来。

“陛下,这是此次五王爷葬礼所产生的各种费用,臣已经全部都统计下来了,是一笔不小的数目。”

说着,苏正清将账本放在了龙书案上面。

但是对这东西,李墨宸却连看都没有看,直接回应了几个字。

“照单全批。”

与齐国的大战刚刚结束,因为李哲涵的松懈,现在全国总体的经济状况也不是很好,所以楚国的国库也不是多么的充足。

可是对于这些钱,李墨宸没有一丁点的犹豫,也就算是希望用大量消散的钱财,来平复心中的伤痛了吧。

“朕将此次的葬礼交给你和林夕堤共同去做,只要是必要的花销,不必向朕请示。朕听说,五弟的灵柩已经安放在皇陵之中了?”

“没错,是臣和林统领亲眼看着下葬的。”

坐在椅子上面,李墨宸长长地舒了一口气,他的心中,似乎有什么东西放下了。

如此喧闹的葬礼,从始至终,李墨宸都没有参加,而是就在皇宫之中呆着,像葬礼什么的,他可是最讨厌参加的了。

人往往很容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身处那样的环境之中,整个人的状态很容易变得不好,他不想在外人的面流露真实的情感,但是他在皇宫之中,已经默默地祷告过,希望李哲涵能够一路走好了。

“对了,苏相,令千金知道这些事情,可受得了?你和林统领最近一直在忙这些事情,朕也没有抽出时间来问你……”

苏正清抱了抱拳。

“劳陛下费心了,就在昨天的早上,臣已经派专人护送,让雪瑶返回周国去了……”

“哦……”

“说实话,她的状态一直非常不好,五王爷的离去,对她的打击非常巨大,臣还是希望她能够远离这些,回到周国,和她的妹妹团聚。”

“周国那边现在平静安详,是一个疗伤的好地方,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雪瑶心中的伤痛将会慢慢平复的吧……”

书中代言,苏正清所说,一点都不假,苏雪瑶确实是昨天离开的。

像李墨宸一样,苏雪瑶也没有去参见李哲涵的葬礼,在这几天的时间之中,她一直待在丞相府之中,从没有离开过。

对于这个姑娘,李墨宸还是非常同情的。

“苏相,朕总觉得有些对不住你,令千金现在正是需要人安慰的时候,可如今朕却不能让你返回周国去,毕竟大梁这里的事情还比较多……”

苏正清点了点头。

“陛下,您不用安慰老臣,臣清楚什么是大局为重,去世的是五王爷,是您的亲兄弟,您心中难受的感觉,恐怕是雪瑶的千倍,万倍。臣应该反过头来好好地安慰您才是……”

听了这些话,李墨宸真的是非常感动,虽说朝廷的官员们造反,一下子少了几十人,可苏正清却依然忠心,身为君主者,能够得一如此的知心贤臣,也就很不错了。

现在叛乱彻底结束了,该死的都死了,该关的也都关了,危机四伏的大梁城,也将渐归平静,只希望这次的平静,是真正的平静,不要再发生什么其他的事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