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坐言起行录
17620500000001

第1章 序

博客最初流行时,我也有些着迷,每天坚持写点什么。感觉是写作的理由所在。写作时兴致勃勃,过后自己读着意犹未尽,一些朋友也时常留言点评,这些都是基本的动力。从2007年初开始,几乎每天都写一篇博文,一直坚持到2009年底。每到年末,都会欣欣然盘点一番,把有点意思和意义的博文汇编成册,这样,就有了《2007卷》、《2008卷》、《2009卷》。汇编时依据内容的相关性排序,舍去了具体的写作日期,博文的原初景象就只能在网上寻觅了。

每卷都曾打印若干,送给家人和朋友,反响之一即是“出书啊”,很是直白。现在三卷合一,取名《坐言起行录》,予以付印。这个命名最直接的缘由,是书中所叙写的,有20世纪前半期文人的言行及命运,也有自己的举止与反思;有对语言、思想和社会的感悟,也有对空灵虚幻的痴想;有调侃、讥讽和自我讥讽,也有希望、执着和努力。坐言起行,按照辞典的解释,坐能言,起能行,原指言论必须切实可行,后比喻说了就做。出自《荀子·性恶》:“故坐而言之,起而可设,张而可施行。”坐着言谈,起立行走,这些都是人之为人的基本存在状态,然而,有那么一些时候,我们却不能自由地言说,更不能随意地行走,甚至,坐也坐不稳,站也站不直,遑论言与行了。那么,只要有机会和可能,就要主动地言说,果敢地行动。

坐言起行的近义词是言行一致,反义词是纸上谈兵,所有这些,都把言和行对立起来。其实,二者未必能截然分开。英国哲学家约翰·奥斯汀认为,在把人们的言和行相对照时,可以说他们仅仅在说而没做什么,但在把单纯思考某事和将其大声说出相对照时,说就是做。奥斯汀提出了言语行为三分说,“话语行为”是说出一个有意义的语句,“话语施事行为”以作陈述、提疑问、下命令、作许诺之类的语句展现话语施事的力量,“话语施效行为”则是经由说些什么而达到某种效果,如使相信、使惊奇、劝服、制止,等等。对我这种以读书、写书和教书为业的人来说,言说和写作都属于言语行为,进而如何细分另当别论。这本《坐言起行录》所载的也不过是“言”述之“行”、“言”及之“行”,以及言即是行。

话语就是力量。

作者

2014年3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