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大秦谋略
17620400000005

第5章

赵王有种预感,秦国肯定不甘一直处在边陲地带,肯定想要做点什么,改变目前战国之局。因此,赵王明白,这种局面不会维持太久。史书上说过,赵孝成王有雄才大略,只是用兵不当,再者听信谗言,导致廉颇老将军不得领兵打仗,才导致赵国的灭亡。

错了。

事实上,赵王是非常想用廉颇的。只是这中间出了一个石俊。

其实,出了石俊这个人,倒也没什么,小人物翻不起什么大浪来。要说石俊真的想要干什么,那也得接近赵王才行。因此呢,石俊就想方设法接近赵王,他要告诉赵王,在赵国出了一个非常厉害的人,这个人能够影响到赵国的发展,甚至能让赵国亡国。

上一次他告诉了蔺相如,却没有掀起什么波澜,这让他非常沮丧,这一次一定要让王休死,这样他才舒心,不知道为什么,他和王休没多大的仇,可他就是不高兴,就是要让王休死。

这些话石俊是不可能说给别人听的,他特别想说的对象是异人,现在改了,他特别想说的对象是赵王。他好像能预知异人必然要回秦国,但是只要异人回到了秦国,那么秦国的国力将成倍地增长,到时候,秦国的强大就会让中原之国全部完蛋,而且,秦国还有个更厉害的人物,比在赵国的那个人还要厉害十倍。

那个人就是嬴政,异人的儿子,虽然他的儿子还没有出世。

石俊真的有预知之能,史书上可不会记载这些东西,历史就是历史,历史很严肃的。但是,事情总有对立统一的一面,有正史就有野史,有严肃就有玩笑。

总是喜欢开玩笑的野史说,石俊的师父其实就是伯益,老秦人的祖宗,这玩笑开得有点大了,石俊的师父是伯益,那王休的师父九龙真人是谁?这里,谁都不知道九龙子到底是谁,根据传言九龙真人是条黄龙,真名叫鹄仓,双角,八尾,霸气之极。

石俊第一次见到在赵王,不是在朝堂之上,而是在市井之中。赵王巡守,结果看见石俊蹲在石头后面鬼鬼祟祟,以为是个獐子,于是呼,英勇的赵王一箭射出,正中石俊的屁股,长箭把石俊的屁股射了个对对穿。

石俊是历史上第一个被人在身上用一箭射出了四个洞但还没死的人。

赵王以为射中了,双腿一夹马腹,过去一看才知道是个人。赵王一看心想这个人怎么会在猎场里?真是来找死啊,而且这里是诸侯狩猎场,你一个普通人怎么能到这里来?赵王怎么都想不通,干脆命人把他投进了大牢。石俊很生气:我都被你射了一箭了,你还把我仍到大牢里?怪不得秦国要强大,那是因为你们这些对手实在不中用!

赵王把石俊扔到牢里了之后,又把这事给忘了,而是专心想着怎么伐秦了。这样一耽搁,石俊就在牢里蹲了三年,伤倒是好了,腿却瘸了。石俊心里那个恨,他对着馊了的饭菜发誓,一定要让秦国永垂不朽,让这些王八蛋国家一个二个都活在秦王的统治之下!第一个,就要拿赵国开刀!

石俊的师父说了,秦国必将强大!石俊坚信这个真理,于是他把身上仅有的一个玉带勾拿了出来,贿赂了赵国大牢里的狱卒,然后费尽挫折,终于逃了出来。石俊出来之后,一路向南,直奔韩国而去,石俊的口才不错,加上有心要对付赵国,所以,石俊在韩国凭借着三寸不烂之舌,混到了一个官职,司徒。

说到司徒这个官职可不简单,虽然官职小,但却是管田地赋税的,管小,但是有实权啊!有实权有好办事了,所以,石俊很快在韩国树立了一定的威信。

这时候,赵王正在筹划如何伐秦,而这时候,吕不韦和王休却在商量着见异人。其实,王休见异人很简单,凭借着他的三马之策,很容易地就能见到他,但是吕不韦不行,吕不韦是商贾,在那个重农轻商的时代里,吕不韦其实不算个什么,虽然他很有钱。

可是,吕不韦能通过王休来传话。

“大王,有人要见您。”王休恭敬地说。

“谁?不见,我只是秦国质子,见你,已被赵王怀疑。”异人很清楚自己的身份地位,在赵国,异人没有任何权力,秦赵两国靠着质子这样微妙的关系并存,如果异人有变,惹得赵王一怒,导致两国交战,那么异人就是千古罪人。

“异人,这个人,您一定要见,不是我多言,而是这个人对大王有帮助。”王休直接切中了问题的所在,人家有钱,你没钱就不要装大,吕不韦说不定能帮助我们。再说了,吕不韦是秦人,在这方面,王休多多少少还是有点故乡情结。

异人很清楚自己现在的处境,人家赵国要杀就杀,要放就放,完全是看人家的心情,那天因为天气不好,腰酸背通而导致心情大坏,赵王说不定就会把异人干掉,当然了,这是玩笑话,可异人保不准事情就会以这样的方式发生,诸侯王的心情可不随着质子心情的变化而变化,杀一个人对诸侯王来说,比踩死一只蚂蚁还要简单。因此,异人每天都活得提心吊胆,虽然身边有二十位秦国死士,但是那是抵挡不住赵国二十万军队的!异人没有一天不想着回到老秦谷里,但是回去又能怎么样?回去一样还是勾心斗角,尔虞我诈,至少在赵国暂时还没有人陷害他。

这一点,异人心知肚明,在赵国没有人陷害他,他已经是质子了,还有人愿意去害一位质子?除非是那些有人想要让秦赵两国开战的人。不过,这些人还存在的,只是没有显露出来,相对来说,在赵国要比在秦国安全得多,最危险的地方也就是最安全的地方,这是亘古不变的真理。

“我在赵国久为人质,实在不想多生事端,让他走吧!”异人有些心灰意冷。

王休道:“非也,不如见见吧,说不定对你有好处,而且这个人有远见,如果他帮你了,那么对你将来有好处的,难道大王想一直处在赵国位质子,就不想秦国的太子之位?”

异人没有说话,而是看着王休,似乎从王休的话语里品出了什么味道来。太子?太子这个字眼就从来没有在异人的脑海里出现过,太子是什么地位,自己是什么地位,不说有没有争夺太子的资本,就是连故乡都回不去了。

王休接着道:“安国君和华阳夫人无子,而你兄弟却有二十多个,你排行中间,难道你还指望安国君和华阳夫人立你为太子?大王,您现在需要的是一位能够帮助你的说客,说服安国君立你为太子,而不是需要一支军队。您只有掌控了秦国的经济政治大权,才能独步天下,饮马中原!”

“那就见吧!”异人的眼里闪过一道寒光。多少年了,异人第一次以这样的方式见客,身在异乡为异客,异人从来都是把自己当成是流浪在外的浪子,如今,他内心里面的火苗终于被王休点燃了。

吕不韦长得非常魁梧,很像北方人,其实赵国不是在北方,吕不韦还有些不太适应赵国的气候。对于吕不韦来说,这一次算是试探,他听说过在赵国有怎么一位异人,但是多年为质子,郁郁不得志,吕不韦是带着同情的心理来试探试探这位异人的心思,如果他有那些雄心壮志,那么吕不韦可以考虑一下是否能够把这位异人扶上位,如果没有,那也做罢。在试探的同时,吕不韦也不太肯定,异人就是如自己想的那么有魄力。

商贾是没有地位的,吕不韦很想通过政治来提高自己的地位,那个年代,有了钱并不代表什么,有了地位,有了一定的威望才能被人看得起,如果没有了地位,纵使家财满贯,也难登大雅之堂。

低贱的地位让吕不韦受够了别人的冷眼,那些权贵,早晚要被他踩在脚下,吕不韦不止一次发这样的毒誓,他需要一个人来提高自己的地位,并且一直把自己稳固在那个地位上,而眼前的异人,就是他的最佳人选:还有谁比异人的条件更好的?怀才不遇、郁郁不得志、身为秦王公子却在他国为质子的异人就是他心目众中的不二人选。如果把异人和吕不韦的身份互相调换,吕不韦早就疯了。

见面之后,吕不韦和异人没有那么多的客套话,大家都是秦人,没必要那么客气,客气得多了,反倒显得太做作。吕不韦见到异人之后,觉得眼前的这位异人,真的如他想的那样,虽然说不出来是什么样,但是异人的相貌和谈吐,就是吕不韦心中选定的人选,或许是命中注定要如此,吕不韦当即就在心里拍板:就他了!

异人不卑不亢,吕不韦正义凛然,两个人各怀心思,在王休的介绍下,双方正式认识。一个伟大的政客的身后,必然有一位非常厉害的财团在支持,不然政客的施政纲领无法通过政权来实施,这一点,吕不韦非常清楚,异人在王休的“教育”之下,也非常明了。

看到异人,吕不韦觉得自己以后的道路似乎光明了许多。

异人问吕不韦:“先生可是姜姓后人?”

吕不韦连忙说道:“是的,我是姜姓后人,吕氏。”

异人坐了下来,道:“先生见我,应该是有所图,而非有所求。”

吕不韦哈哈大笑,道:“当然了,我见先生韬光养晦,他日必成奇才,今日不韦前来,只是为了投资。”

异人很惊讶地看着吕不韦,道:“何谓投资?”

吕不韦笑了笑,道:“不韦喜欢经商,商贾最让人看不起,但是商贾却是讲究低价买进,高价卖出,我看先生是位奇才,将来定然是件奇货,可以囤聚也!”

王休以为异人听了吕不韦的话后会生气,结果,异人反倒是一笑,道:“原来我只是一件货物而已。”

吕不韦道:“哈哈,其实这天地之间,什么不是货物?这一草一木,一山一水,只要有钱,就可以买到,但是有些东西是买不到的。”

“什么?”

“情!”吕不韦道,“这里所说的情,是指亲情,爱情,人情,军卒之情,手足之情等。这些都是金钱买不到的。”

异人若有所思。

王休上前道:“但不知,吕先生所说的可以买到的,有哪些?”

吕不韦道:“兵器、粮草、甚至是细作!”

异人突然睁开双眼,道:“难道先生要帮助我?”

吕不韦道:“秦王已经老了,安国君被立为太子。不韦私下听说安国君非常宠爱华阳夫人,华阳夫人无子,能够选立太子的只有华阳夫人一个。现在你的兄弟有二十多人,你又排行中间,不受秦王宠幸,长期被留在赵国国当人质,即使是秦王死去,安国君继位为王,你也不要指望同你长兄和早晚都在秦王身边的其他兄弟们争太子之位。”

异人道:“那我该如何?”

吕不韦道:“我有金一千,可以去秦国游说安国君和华阳夫人,立子楚为太子,还有五百金给你,让你在赵国结交宾客,拉拢人心,当时机成熟,自然会带你回国。”

异人和吕不韦之间的君子协定就这样定下来了。

异人拿到了吕不韦的五百金,用来结交宾客,不知道为什么,当异人拿到五百金之后,的确有很多人开始注意起了异人。赵王并不在意这点,在意异人的,是身在韩国的石俊。

石俊这几天坐立不安。

王休的行为间接地证明了王休在异人处已经得到了相对多的宝物,作为一位和王休一样有身份有地位的客卿,石俊越发地觉得自己在战国七雄当中的地位远不如王休。可怜的自卑心理让他不得不殚精竭虑想着怎么才能把王休永远彻底地踩在脚下,思来想去,他决定还是从韩国着手。

韩国国君韩昭王很看中石俊,因为他把赋税一事办得异常妥当,很多年了,都没有人像石俊这样能把差事干得那么漂亮的。正好在这时候,韩昭王想要到赵国去一趟,因为韩昭王想要联合赵国攻打秦国,因为秦国已经对韩国边境上的卷国动手了。

韩国感觉到了事情的严重性,必须要让赵国采取点措施,让秦国害怕。韩国国力不如赵国,而且韩国又毗邻赵国,虽然中间各了一个魏国,但是距离并不一定能够让韩赵两国产生多少的隔阂。韩王一厢情愿地认为,赵王会出手的。至于怎么出手,那就要看赵王看到使臣送出去的书信了,那里面可关系到韩国的存亡。

韩昭王的算盘打得那叫一个精细:异人在赵国为人质这是事实,秦国如今攻打卷国,明显是要对韩国动武,卷国是韩国的门面,打了卷国,韩国还会安全吗?答案是否定的,秦昭襄王是不会等到卷国灭了还会老老实实地看着韩国继续发展下去,因此,韩昭王在想,如果把异人借过来用用,以此来要挟秦国让秦国撤军,一方面省去了许多兵马劳顿,另一方面也和赵国行成了共享外交——赵国应该也不愿意看到韩国就这样被秦国灭了。

理论上的想象力远比经推敲之后的想象力还要丰富,韩昭王把赵孝成王想得太简单了。

韩昭王是这样计划的:借异人来退秦兵,等秦国从卷国退兵了之后,韩昭王再把异人还回去。这是多么扯淡的交易,偏偏赵孝成王还答应了!面对突如其来的惊喜,韩昭王都有点不太适应,赵孝成王就这样答应了?没提出什么别的条件来?

韩昭王很高兴,他立即打算派一个人带上礼物和借人质的钱,来赵国领人。那么,这去赵国的使臣,必须是嘴皮子好的,相貌英俊的,并且能吃苦的而且还是很忠心的。于是,石俊成了韩昭王心中的最佳人选,同时,韩昭王让石俊带了一个除使团之外的团队过去,这其中便有献给赵孝成王的二十名韩国美女。

上千里路,石俊一直走了三个月,终于在入冬的时候,来到了赵国。

“大王!”石俊跪拜,口呼大王,但是心里却把赵王骂了一万遍。妈的要不是异人在你们国家,石俊至于千辛万苦地在赵国和韩国之间来回折腾么?

而在朝堂之上的那些武将们一见到石俊,都觉得这个家伙很眼熟,但是却想不起来在什么地方见过了。唯独有一位认了出来,这个人就是乐乘。乐乘天生就有一种记人脸的本事,只要被他看过的脸,他一辈子都不会忘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