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为了折翼的天使
17619200000002

第2章 关于清平教育——理念与实践(1)

2012年6月16日,在潍坊风景怡人的浞河西畔,一所承载了幸福梦想的学校正式开始接收学生入校,她就是高新区清平小学。从那时起,一棵幼苗植根农村大地,在阳光雨露的滋养下开始了注定难忘的生命之旅。

从人的因素看,这是一所典型的城乡结合部“三农”学校:农村学生、农村教师、农村家长。她既根植于广袤的农村大地,传承着朴实、善良、平和、包容的优良传统,又借助于时代的推动力,穿上了华丽的外衣,赋予了现今学校的应有的时尚元素。

“三农”根基决定了这所学校的教育是平民教育,是普惠教育;“清平”隐喻了学校的清雅、正平之魂。于是,我们定位了“清平教育”的主旨、主体与主线。

一、主旨:“清平教育”哲学

英国哲学家罗素将哲学理解为“某种介乎神学与科学之间的东西”,也就是说,它既不囿于神学的教条又不迷恋科学的权威,而是伴随着思辨的心灵所触及的一切问题。基于此,对清平小学而言,我们需要如此的思考和理性,这样将学校教育提升到了哲学层次。

如何把脉这样一所新建学校?如何准确定位这所学校的方向?这是我们首先要思考的问题。

清平“五解”

我们首先查阅了权威文献,寻觅到“清平”的五解:太平;清和平允;清正廉洁;平静;平等。

一解——太平。东汉班固《两都赋·序》:“臣窃见海内清平,朝廷无事”;唐·白居易《赠梦得》诗:“一愿世清平,二愿身强健”;郭沫若《文艺论集续集·革命与文学》:“世事临到清平的时候,他们或许还可以讴歌一下太平。”

二解——清和平允。宋朝苏轼《〈王定国诗集〉叙》:“(王定国)以其岭外所作诗数百首寄余,皆清平丰融,蔼然有治世之音”;清·袁枚《随园诗话》卷四:“冯古浦在西林相公席上咏《牡丹》云:‘诗到清平能动主,花虽富贵不骄人。”三解——廉洁公正。《后汉书·鲁恭传》:“迁光禄勋,选举清平,京师贵族莫能枉其正”;《隋书·循吏传序》吏之清平,失其所欲,虽崇其赏,犹或不为。”四解——平静。朱德《和谢老〈泛舟古田水库〉原韵》:“湖水清平波浪无,楼船并进路航迂”;冰心《寄小读者》七:“我平时写作,喜在人静的时候,船上却处处是公共的地方,舱面阑边,人人可以来到。海景极好,心胸却难得清平。”五解——平等。清代康有为:“人人相亲,人人平等,天下为公,是谓大同”;十八大报告强调:“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

“清平教育”是适性的、平民的、平等的、普惠的教育,是助力每一位清平人成长的教育,是适合每一位清平人发展的教育;“清平教育”的责任与使命在于教育价值的再拓展与再丰富,以该教育的发展引领更多人的发展。于是,我们找到了“清平教育”的价值:幸福与尊严。

幸福,它既是具象的,又是抽象的。所谓具象,它可以是一件东西,得到了就感到很幸福;可以是一个目标,达到了就感觉很幸福。所谓抽象,它就是一种心态,是对自我价值实现的认可,满足了就感觉到幸福。“清平教育”就是以人的终生幸福为目的的教育。通过教育路径,发现、生成、体验丰富的幸福教育资源,培养有理解幸福的思维、创造幸福的能力、体验幸福的境界、奉献幸福的人格的清平人。

尊严,是一个人自尊、自强、自立、自信、自律的精神,是赢得别人的尊敬、尊重与爱戴。学生因为优秀的品德、全面的素养、优异的成绩、特殊的表现在群体中获得尊严感;教师因为高尚的师德、高度的自信、良好的教学在学生、家长、社区中获得尊严感;家长因为较强的自律、端庄的举止、文明的习惯在教师、邻里、社会上获得尊严感。

基于学生、教师、家长幸福的追求与尊严感的需要,我们确定了“清平教育”发展愿景:创办一所学生自强、教师自信、家长自律的幸福学校。

自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支持着中国人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一种精神,一种信念,一种境界,是流淌在中华民族文明血管中的生生不息的血液,是中国人民代代相传的传世之宝。自强就是自立,自强就是坚持,自强就是创新。清平学子,要为自己的生命负责,勇于承担对自己的责任,靠自己不断地创新,坚持不懈地努力,不断提升自己,最终到达幸福的彼岸。

教师是推动学校发展的核心力量,是学校发展的第一资源。教师的职业自信是教师职业幸福感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的职业自信一是来自于对相关心理学、教育学理论与实践的准确把握与应用;二是来自于扎实的专业功底、基本素养和课堂教学的自由驾驭能力;三是来自于对家庭教育的理解和与家长有效沟通的能力。清平教师的职业自信就是在教育教学的行为中,永远保持平和而谦逊的心理状态,遵循教育规律,有深厚的教师底气、高度的责任感和事业心,相信自己一定能够成为孩子人生中的引路人,成为学生心目中的好老师,成为大家学习和尊重的优秀教师,最终提升教师职业幸福感。

家庭是孩子最早的课堂,父母是孩子第一任老师,如果家长不称职,对孩子的一生来说,将是毁灭性的。家长自律,就是倡导用行动来传播、人格影响人格的教育思想,避免一切言不由衷、行知不一的说教唠叨,摒弃唱高调、扯嗓子、拍桌子和瞪眼睛的硬教育文化,回归父范母仪的软教育本真,用家长的示范作用,让读书声、欢笑声和静思内省的书香味弥散到每一个家庭,成为家庭幸福的“粘合剂”。

清平校训

随之,学校的校训也被固定下来:做幸福的清平人。

这里的清平人是一个面对未来的大概念,不仅仅是局限在清平小学的学生、教师、家长,它还包括清平小学所辐射的社区以及所有与清平教育相关联的人;不仅仅是面对当下的清平小学,更是面向未来的“清平教育”。我们的目标是将“清平教育”的烙印深深嵌入每位清平人的肌体内、血液中,陪伴每一个生命体走向幸福,获得尊严。

在校训的统领下,我们开始思考清平教育之下的校风、教风、学风。

校风:风清气正心平气和(校园生态与心态)

教风:清风扑面平易亲和(教师师德与师生关系)

学风:创新地做快乐地学(学习方式的转变)

清平管理理念

任何一所学校都要研究、确立适合自己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清平也不例外。那么,什么样的管理是适合清平的呢?

管理理念:

什么是管理?管理就是一群人对另一群人的唤醒、点燃,让更多的人走到一起,用群体的智慧和创意完成既定的任务。管理的主体是人,所以管理的策略定位于:相信人、依靠人、为了人。

管理模块:心中有爱、目中有人、手中有法

心中有爱,是清平管理的原点。心中有爱,管理才会变得有血有肉、有情有义,才能让教师服校“管”,学生信师“道”。

目中有人,是清平管理的起点。教育的对象是人,目的是影响和促进人的发展。管理者目中有人,才能做到以师为本;教育者目中有人,才能做到以生为本。

手中有法,是清平管理的保障。学校要依法办学,要按照教育规律办学,要具备有效的教育教学管理策略与方法。

管理思维:从对方的视角思考问题

从对方的视角思考问题,就是换位思考,将心比心,体谅对方,宽容对方,实现从“自我”到“他人”思维模式转变。

管理理念之下的教育信念:关系重于教育;成长重于成绩;身教重于言传;相信就会看到。

管理理念之下的行为方式:理念转化为行动,行动转化为成果,成果丰富于理念。

二、主体:“清平教育”方法论

现代管理学之父——彼得·德鲁克将管理定位为一种“人文艺术”与“人文科学”,因此,管理不仅意味着对一个组织或者一个人的稀缺资源的有效激发、调度和利用,而且也意味着对人这一主体的尊重。

作为一所学校的内部力量可以分解为三个层次:执行力层次,这要靠管理;发现力层次,这要靠领导;影响力层次,这要靠文化。所以,管理寄望于执行,领导寄望于发现,文化寄望于影响。调动这三种力量构成了学校教育发展的方法论体系,这就是“清平教育”之“零管理”文化的由来。

零批评——回归教育的生态

教育要守护文化、化育情感、健全人格,因为教育除了人,别无目的。学校的管理更是如此,因为这是一个更具人气的地方——教育者是人,被教育者也是人,管理者是人,被管理者也是人。因此,要想成为明智的管理者,就必须把管理人心放在第一位,所谓“管人要管心,管心要关心”,这是学校管理的起点,也是学校管理的落脚点。我们经常听到诸如“学校管理要制度”“打造制度文化”“提升学校管理执行力”等等学校管理方面的提法和说法,但不管制度也好,执行力也罢,最终起关键、核心作用的仍然是人。一支队伍的管理不能仅靠制度,也不能一味强调执行力,而忽视人性管理与以人为本的重要性,毕竟,我们管理的起点在人心。

在学校管理上要重视用情管理,以心换心,关爱每一位员工,爱护每一位员工,你的“春风化雨”必然会带来员工们的尊重和爱戴,当你做到了经常“换位思考”,设身处地为对方着想时,管理就变的游刃有余,顺风顺水。因此,当你尝试记住每一位教师生日时,就会有更多的教师记住你的生日;当你在为老师发出生日祝福时,你就给自己储备了祝福;当对教职工付出关爱、关心与关照时,你就会发现老师们会把他的感激带到工作中,加倍地关爱他的学生,提升他的工作;当某位教师工作出现失误时,你不是严厉斥责,而是与其促膝交谈,帮其查找问题症结与原因,你会发现他的进步之大令你瞠目结舌……人是有感情的动物,人心都是肉长的,铁石心肠的人在我们这支队伍中是不可能有的,即使有,在这个大熔炉中也会变软,变得有人性,有人情味。要相信,付出就会有回报。因此,清平的管理,要多一些褒奖,少一些批评。

零考勤——发挥信任的力量

多年来,考勤作为一项传统的常规性管理有它存在的合理性,对规范教师的出勤,保证日常工作的正常运转发挥了很大作用,但是,也存在着很多弊端。从实质上讲,考勤制度只对极少数人起约束作用,于是,我们大胆尝试颠覆传统,以“零考勤”赋予教师自我意志和自我约束力,以最大程度的尊重和信任,让每一位教师获得尊严感和归属感。

“零考勤”制度是建立在领导和老师之间的极大信任基础上的人性化管理,本质上说是一种信任管理,既相信他人,同时又被他人信任。信任,对一个人、对一个单位、集体来讲,是一种巨大的精神财富,能产生出无穷的力量。“零考勤”制度正是靠着相互之间的信任而发挥出其神奇作用的,这也是“零考勤”制度的精髓之所在。

“零考勤”制度以人性化为基点,以相互信任为核心,以工作高效为目标,从施行之日至今,在教学管理方面充分显示出其独特的魅力。这一人性化管理模式在信任的基础上充满了对老师的人文关怀,也激发了老师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实行“零考勤”以来,老师们感觉轻松了,也方便了,但是对自己的要求也更高了,到校、离校也更符合制度的要求了。制度好,心情好,并将信任的思想转化到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中,工作也就会注入活力,以便轻松应对。

零距离——拓展沟通的途径

为了加强学校民主管理,进一步拉近学校领导、教师和家长之间的距离,搭建家校“直通车”,满足家长、社会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知情权、参与权,我们推出了“零距离”沟通制度。

一是学校向家长公开校长办公电话,并24小时开通,随时接收家长的意见和建议;二是开通飞信系统,利用飞信平台,在校长和教师之间、班主任和家长之间、学校与家长之间建立起密切联系;三是开通“清平乐·爸妈群”,全体家长实名入群,搭建家庭教育交流网络平台;四是搭建网上学校平台,家长、学生可以随时上网通过微信了解学校教育教学活动情况;五是设立校长信箱,及时了解学生心声和建议;六是建设“心桥沟通室”,及时排解学生、家长困惑和难题,解决学生、家长心理问题;七是开发“教师民主生活会”制度,定期收集教师层面对学校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尊重每一位教师的知情权、话语权。

这种方便、快捷的“零距离”联系制度通过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信息互动,极大地提高了全体教师的主人翁意识,有力促进了学校各项工作。

零监考——构筑诚信的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