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粽香在舌尖舞蹈
17567800000007

第7章 悠长的小巷

小巷也许不长,但因为记忆,小巷就悠远绵长,如同时光。

小巷在山村里常见,没有青色条石的豪华,大多是小河里就地取材的乱石铺就,没有图案和什么规则,质朴得如同农人抽着旱烟袋的话语,尽管粗砺,却温馨实用。

因为房屋的逼近,小巷大多时间是阴凉,阳光总是在距离之外。在许多时候,小巷是鸡鸭和狗歇息的“天堂”,或趴、或卧,或站,尽可随心所欲,没有什么规则。相安无事可能就是它们的“主旋律”了。有哪只鸡抬头张望,却不是因为穿巷而过的凉风。鸡鸭没有那么多的诗情画意。小巷只是宁静地守望岁月,任阳光舒缓地淌过。

小巷也是堆积柴火的地方,屋檐下是各家的“宝地”。柴火能在屋檐下躲避风雨已经是一种幸福。记忆中,小时候每每到了下雨前夕,总是急匆匆地把在阳光暴晒的柴火拢起,堆放到小巷屋檐下。某些时候,小巷成了各家的名片,柴火的多少映衬了各家勤快程度,而堆放的整洁程度又是考量各家人能干利索或者邋遢随意。后来不烧柴火,烧煤,烧液化气了,屋檐下空荡了,小巷就冷清了许多,不用进进出出,有的地方甚至长了青苔,小巷却没有寂寞之感。

有小孩子在的时候,小巷就很热闹。欢声笑语或者吵架打架,让小巷增添了许多生气。即使是打架,也不必着急,往往流淌在脸上的泪水未干又凑合在一起玩开了。小孩子玩闹的花样总是很多,玩泥巴、玩石子、打陀螺、扔贝壳、踢毽子等等许多童年的游戏在小巷里上演,有时候声音太大了,弄得路过的大人笑骂“把屋顶上的瓦片都吵飞了”。小孩子很善于察言观色,知道大人话语中的善意,不管不顾地玩自己的。

也有时候就在小巷里玩蚂蚁,各样的花招让蚂蚁惊慌失措,四散奔逃,换来的是脆亮的笑声。小巷里能够带来惊喜的还有抓蜗牛。潮湿的季节,屋檐下常可以抓到蜗牛,看着它缓慢但执着地爬动,小孩子显得特别有耐心,有时候恶作剧地把蜗牛放在合着的手掌心,使劲拍掌,把掌心中的蜗牛震晕,再把蜗牛放在地上,看多久蜗牛才缓过劲来,继续爬行。

玩累了,夏天时节,有小孩子就躺在小巷里吹风,有把衣服撩起来的,也有个把小孩子干脆把上衣脱了,让风抚摸着肚皮慢慢入梦。哪个调皮的孩子脱了上衣之后,趴在地上,让肚皮贴着石地面,把头和双脚都跷起来,来个“双头跷”。小巷也不全是欢笑。到了夜晚,沉寂的乡村陷入黑暗之中,小巷就有了莫名的震慑力。总是担心小巷里出来个传说中的恶鬼或者挂着舌头的女鬼。那种对黑暗中不可知的恐惧总让孩子们经过的时刻不敢随意张望,不自觉就加快了脚步。小巷就没有了温文尔雅,凭空变换成狰狞的嘴脸。

长大之后,知道那些恐惧完全是自己内心的张皇,但却没有洞察之后的喜悦。知道小巷不存在狰狞的同时,小巷也就没有盛满欢乐的向往。我们知道小巷没有鬼了,可是同时小巷再也没有吸引力让我们停留整天依然笑声不断。

小巷依然存在,许多事情却只能在悠长的记忆中咀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