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风衣里藏着的爱
17550000000007

第7章 背着儿子走天涯

王蕾本来有一个女儿刘巧,中年又得一子刘强,别人都说她有福气。看到儿子刘强一天天长大,王蕾由衷地感到高兴。

为了将来儿子有个好的环境,王蕾带着儿子开了一家影楼,她一边打理生意,一边精心地照顾儿子。在刘强一岁的时候,她意外地发现,孩子的右手总是握成小拳头,她使劲掰也掰不开。正常婴儿都开始蹒跚学步了,刘强却连爬也不会,右脚着地时总是踮着脚尖。王蕾突然有了不好的预感,她立即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丈夫。

于是,夫妇俩立即带着刘强赶到儿童医院。在医院忙活了半日,王蕾终于拿到了医生给出的诊断结果,却是一个最意外的答案:刘强的左、右脑发育差异很大,左脑有明显的损伤,导致右手、右脚不能舒张,属痉挛型小儿脑瘫。三岁以前,如果早期康复治疗做得好的话,以后还能下地走路,要是错过治疗最佳时机,孩子就会终身残疾。

王蕾看着儿子,他正安静地靠在她怀里,一动也不动,王蕾的眼泪顿时像断了线的珠子一样落下来。王蕾夫妇当即给孩子办理了入院手续,影楼的生意先交给别人打理。

刘强入院以后,费用花了不少,但还是没有太大的起色,夫妇俩不仅要承担巨大的经济压力,还要面对沉重的难以化解的心理负担。为了给刘强治病,本来就不富裕的家庭已经家财耗尽,债台高筑。

王蕾的丈夫跟她商量说,脑瘫儿的康复治疗不仅花钱,还需要漫长的时间,不如先回家治疗一段时间再说。王蕾一听,就坚决反对,说一定要在医院治。丈夫也只好听她的,出去打工挣钱了。

然而,摆在王蕾面前的一个更大的难题是,刘巧今年高中毕业,要上大学,可家里一分钱都没有了。王蕾就跟刘巧商量,让她先和父亲一起出去打几年工,等有钱了再送她上大学。刘巧一听,眼泪“唰”地一下就出来了,自从刘强来到这个世上后,妈妈就对他格外照顾,此刻,她痛哭着问母亲:“难道我不是你亲生的吗?”王蕾听到她这样说,伤心地直掉眼泪,也不知道该怎么对她说。刘巧一气之下就离开了这个家,和父亲一起到深圳打工去了。王蕾直感到一阵锥心地疼。

为了更好地照顾儿子,王蕾在离医院近的地方租了间房子,刘强在医院一住就是半年,虽然治疗结果不确定,但王蕾为儿子治疗的想法从来没有动摇,在她看来,儿子就是天使,只不过上帝想拿走他的一对翅膀。

因左脑受损,刘强的右足总是绷得紧紧的。医生只好给他穿上了矫正鞋,强迫其脚跟着地,像正常孩子那样用整个脚掌走路。这对一个才一岁多的孩子而言,是极为痛苦的。矫正鞋总会把刘强的脚磨得发红,刚穿上,孩子就想蹬掉。做康复训练时,院方不允许家长入内,王蕾在门外听见孩子尖利的哭声,也跟着抹泪。

经过治疗,刘强学会了爬,还能推着小推车挪步了。此时,已临近春节。医生找到王蕾,说孩子在医院的治疗可以结束了,剩下的康复训练,就在家里给孩子做吧。

王蕾带着儿子就回家了,春节到了,女儿和丈夫都没有回来,但为了挣钱,也只能这样。王蕾知道女儿心里是多么得伤心,可又没有其他的办法。年前,王蕾收到了丈夫从深圳寄回来的一万块钱,在拿到钱的那一刻,坚强的她终于大声哭了起来。

春节过完后,王蕾再次带着儿子来到医院,和以前一样,她在医院附近租下一间房子,继续给儿子治疗。

王蕾听说外地有家医院,治脑瘫不仅有经验,价格也比较便宜,她就带着儿子回家准备到那家医院去。

王蕾一回到家,就看到年迈的母亲一副鼻青脸肿的模样,“前两天出门又狠摔了一跤。几十年都是这样过来的呀,没办法。”老人一边揉着腿,一边向她解释。王蕾从小到大,曾无数次看到母亲跌倒又爬起,母亲小时候患了小儿麻痹症,就是因为早期康复没做好,留下了终身残疾。“决不能让刘强走上他姥姥的路。”王蕾打定了主意:只要对儿子的恢复有利,不论过程有多难,不管花多少钱,都要去尝试。

王蕾辗转来到另外一家医院,在这个过程中,她也认识了一些脑瘫儿家长,学会了一些简单的康复治疗手法,刘强的康复治疗效果也日渐显现。

让王蕾感到欣喜的是,刘强能走了,只是姿势很怪异,他总是想跑,可一跑就会栽跟头。这时,又有人向她介绍了另外的一家医院,王蕾很感兴趣,背上儿子,扛着锅碗瓢盆就出发了。

长年带着刘强在外求医,王蕾准备了一套被褥和厨具,在哪儿看病,就在哪儿租房子安家。

刘强在这家医院的治疗效果很好。这让王蕾冒出一个大胆的想法,能不能让院长收她为徒?可大家都说这根本不可能。院长收过很多徒弟,没有一个留在他身边,“徒弟们学会本事后,都自立门户去挣大钱了。院长的心早就凉透了,怎么可能教给你?”有人向康复室努努嘴,那里是院长的工作间,他每次带着脑瘫儿进去做康复时,总是拉上窗帘,关紧房门。

经过多方打听,王蕾终于得知,院长的夫人和自己是老乡。她有意向这位老乡套近乎,并托人寄来家乡特产送给她,院长夫人十分感动。由于王蕾本身也有良好的推拿基础,最终,院长也被她的诚意打动,收下她为徒。

从此以后,这位四十岁的母亲每天下午这个时候,就要给儿子做康复治疗。每当这个时候,她就想到,她花很多的时间来给儿子做康复训练,但是她真的不觉得自己是一个医生,她只是一个母亲。

为了给儿子治病,王蕾和家人都付出了许多,亲戚朋友看在眼里,疼在心里。看着她日渐憔悴,朋友劝她,如果真的喜欢儿子,按照国家政策,她们两口子完全可以再生一个,何必这么辛苦地坚持呢?王蕾却坚定地摇摇头。

一年之后,王蕾又带着儿子到开始治疗的医院为儿子做检查,医生给刘强拍了脑部片子,并进行了智力测试。结果却让人大吃一惊:孩子左右脑发育均衡,左脑的病症几乎看不见了,智力测试为115。医生惊讶地问王蕾:“几年没见,这个结果简直让人吃惊,你是怎么做到的?”医生惊诧地盯着王蕾母子,他俩脸上则洋溢着自豪的微笑。

回到家里后,王蕾按照自己的思路给儿子制订了一整套康复方案。买来了小钢琴,让儿子每天弹几支曲子。请人做了一套高低宽度不同的木盒,让儿子进行跨栏训练。刘强在家里,每天还要练习半个多小时的拳击。而王蕾则坚持亲自给儿子做康复训练,随着儿子体重的增加,她每次都累得满头大汗。

在为儿子做康复治疗的时候,王蕾用手轻轻触摸儿子的肌肤,让他完全忘记了疼痛,有一种温暖完全融入进了他的体内,儿子的脸上始终露出的是幸福的笑容。

如今的刘强,不仅走路姿势正常,而且能跑能跳,能做游戏,与同龄孩子无异。王蕾给他在幼儿园报了名,他正在学习汉语拼音,作业写得一丝不苟,极为工整。

春节时,王蕾一家团圆,从深圳回来的丈夫看见儿子的变化,乐得合不拢嘴,抱着儿子一阵猛亲。街坊邻居们也觉得不可思议,说这简直是发生了“奇迹”。刘巧也格外高兴。那晚,她搂着刘巧,眼中闪着泪花说:“巧儿,你要理解母亲,我这样为你弟弟也是有原因的,因为只有你才是我的亲生女儿,你弟弟是我从街上捡回来的。”刘巧听得张大了嘴,一句话也说不出来了。

刘强确实是王蕾捡来的,那是在一个下午,她在街上看到围了很多的人,她挤进去一看,是一个被人遗弃的婴儿,只见很多人议论纷纷,却不见有人抱走孩子。王蕾觉得孩子很可怜,就把孩子抱回了家,和丈夫商量申请了领养手续,取名叫刘强,并一直对外人称是自己生的。当然,做这一切的时候,都是瞒着刘巧的,她本想把这个秘密永远封存起来的,但由于遇到了这种情况,就不得不说了。

王蕾最后又做了一个决定,她要到康复医院进行考试。她这一决定让家人都很支持,王蕾的考试结果也让人吃惊,她竟然得到了良好的成绩。

王蕾从此就带着儿子一边做康复训练,一边上学,一边为其他脑瘫儿做康复训练。

写在纸上的爱,一个早晨就可能读完;说在嘴上的爱,一转身就能忘记;而唯有母爱写在大地和天空,永远珍藏在每个人的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