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超越:董克仁杂文集
17536200000002

第2章 老子烧砖烧瓦,儿子不离窑门

我有一位邻居,和所有的父母一样,有一颗望子成龙之心,视儿为掌上明珠,大有顶在头上怕吓,放在嘴里怕化,揣在兜里怕压之感觉。一次,仅六岁的儿子与别人家的小孩闹了点小矛盾,便感到“吃了亏”,对着儿子大声说:“谁再欺负你就拿起石头往头上砸……”这样下去,儿子能成龙吗?

一个人的成才与否,取决于后天的教育,而家庭教育则是一切教育的基础,也就是成才、成龙的基础。这是因为,家庭是人才成长的第一学校,父母是培育人才的启蒙老师。家庭成员的文化素养,兴趣爱好,家庭的经济状况,家庭的环境等,都构成了人才成长的第一背景。如果视社会为大气候,视学校与工作单位为中气候的话,那么家庭就是小气候。小气候不可小看,它对一个人的立志、兴趣、爱好、发展等起着不小的作用。“老子烧砖烧瓦,儿子不离窑门”,“兵家儿早识枪”等,都证明了小气候对人才成长的重大影响。一般来说,父母的爱好和言行会直接影响子女。历史和现实中的许多血缘型人才链,就是这种小气候的产品,如梅兰芳、谭元寿是京剧世家,居里夫妇的女儿、女婿是物理学家,作曲家徐沛东的女儿三四岁就登台演唱……类似的情况有很多。当然,不一定父母干什么,子女就一定干什么,但是,上一代对下一代的品行、才学的关心与引导,对下一代的成长无疑是十分重要的,如好多目不识丁的家庭走出了英才而成龙,历史上孟母三迁的故事不也说明了这些吗?

试想,如果照我家邻居那样引导结果会不言而喻的。我想,要使子女成龙、成凤,作为家庭教育要掌握正确的方法,要德、智、体、美并重。家庭教育与学校、社会教育相结合,积极做好子女的工作,使其在家在校都感到温暖。对孩子不要太严、太苛刻,也不要太娇惯、太放纵,最好的是使孩子感到父母对他有一种期望,并使这种期望变成为自觉的成才动力。

朋友,愿您的孩子终成龙、成凤。

1992年10月18日刊登于《银川晚报》第67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