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追梦
17535400000007

第7章 再次失业

文清听到这个消息后,上班似乎再也没有了激情,为今后去哪儿担忧,再也看不到他高兴的微笑了,一种失落感和不知所措的情绪,总是写在了他的脸上。但他还是坚持把这期已编好的《科普开发》报印了出来。这一期报纸不管在编稿上还是在排版上,他都很细心很认真,而且生怕出一点差错。他知道这是最后一期报纸了,这一期报纸出了可能再也没有机会从事他喜欢的编辑工作了,他像即将与老朋友告别一样,依依不舍地拿着刚出来的报纸看着,看过去看过来,总也看不够似的,仿佛那散发着的油墨味道,是那样好闻,那样香。

报纸出来后,县科协办公室仍通知各乡镇农技员来把报纸领回去,很快报纸就发到老百姓手中。第二天一上班,罗主席就把文清和向燕叫到办公室,语气十分委婉地说:“文清,本来我是想把这《科普开发》报,作为县科协的一张机关报办下去的,可现在是政策不允许,办不了报刊准印证,没准印证就成了非法出版物,这事我也尽力了,我想这期报纸也出版了,《科普开发》报从现在起停办了。至于你呢,你是一个人才,我也很看好你,也想把你留在县科协,可是你作为农村青年,条件限制了你,你去把这个月的工资领了,尽管这个月你才上半个月的班,也按一个月的工资发给你,从明天起……你就不来这里上班了。今晚,县科协聚个餐,大家也好敬你一杯酒。”

文清听了后,心里一时觉得有些接受不了这个事实,但他马上使自己镇静了下来,轻声地说:“好的,谢谢罗主席!”

罗主席又说:“向燕,你是城镇待业青年,我们县科协决定将你留下,《科普开发》报不办了,你明天就去办公室上班,协助小攀做好文秘工作。”

向燕高兴地说:“好的,谢谢罗叔叔,我一定好好干。”

罗主席说:“你们还有什么没有?”

他们摇头说:“没有了。”

罗主席说:“既然没什么了,你们就去收拾东西吧。”

文清走出罗主席办公室,一句话也没说,回到他的办公室,略微坐了一会,就开始收拾起他的东西来,边收拾东西边看着这间曾给他带来希望和梦想的办公室,心里真有点难过,眼看这编辑工作一天天熟悉起来,这里的环境也一天天的适应,转眼间又要离开了。虽然来的时候他就知道早晚都得要走的,但没想到这么快,时间虽短但对这里的感情却很深。

这时,一位农业局的专家送稿子来了,他一进门就说:“哎呀,你们《科普开发》报办得不错,老百姓反映很好,我今天专程送一篇稿子来,是关于老百姓怎样给秧苗施肥的,现在正值秧苗施肥的季节,你们一定要及时编发出来,如果错过了季节,这篇稿子就没任何作用了。”

文清看了看这位热情的老专家,也不知说什么好,没有告诉他《科普开发》报已停刊了,只是说:“好,好的,谢谢你。”

老专家坐了一会,便起身要走,出门时再三叮嘱他这篇稿子一定要及时编发出来。

文清说:“行,你放心吧。”

待老专家走了后,向燕问道:“你怎么不直接告诉他,《科普开发》报停刊了。”

文清说:“你看这位老专家这么热情,我不想打击他的积极性,所以才没告诉他报纸停办了。”

向燕说:“他早晚会知道的。”

文清说:“但这跟我说出来不一样。”

向燕说:“好的,我明白你的心情。”

文清又看了看向燕说:“向燕,祝贺你,你能留在科协工作,我好羡慕你。你是城镇待业青年,我却是农村青年,这两种不同的身份,却是两种不同的人生,这些也是我自己无法改变的,你说是不是?”

向燕说:“是的。文清,你很优秀,我相信你今后一定会找到好工作的,我还要向你请教写作呢。”

文清很快将他的东西收拾好了,他把钥匙送到了办公室,用一个袋子提着几本书、茶杯等少许东西就走,办公室的小攀说:“文清,罗主席说了,晚上在棠城大酒店聚餐,这是专门为你准备的,你一定要来哟。”

文清点了点头说:“好,晚上我一定来。”

晚上6点,文清去到棠城大酒店,县科协所有人都先到了。等文清一到,小攀便吩咐服务员上菜,大家马上围坐在订好的酒席边。不一会,菜上好了后,大家倒上酒,罗主席说:“大家举起酒杯,今天我们在这里聚餐,是因为文清为我们县科协的《科普开发》报辛苦了,现在《科普开发》报停办了,他明天就要离开县科协了,我们敬他一杯!”

文清说了一声谢谢后,将一杯啤酒一饮而尽。罗主席又招呼大家吃菜,平时不喝酒的文清,这时也倒上啤酒主动敬起酒来。他先敬罗主席说:“罗主席,我敬你一杯,我来县科协只有两个多月,但感谢你对我的关照,我真诚地敬你一杯!”

罗主席端起酒说:“文清,你是很不错的,我很看好你的,相信你以后肯定有很好的发展的。好,干杯!”

然后,文清又一一地敬酒,坐在一旁的向燕一再小声地提醒他说:“文清,你别喝完了,少喝点。”

但不管向燕怎么提醒,文清每次敬酒后他都要喝完满满的一杯。最后,文清也敬向燕说:“向燕,我也敬你一杯,祝贺你能留在县科协工作,希望你好好干,一定要干出点名堂来。”说罢,就一饮而尽。

这时,文清喝得有些醉了,他再也坐不住了,马上起身说:“罗主席,对……不起,我已喝醉了,我先……走了。”

文清起身就走,向燕马上追了上来,主动送文清回去。一路上,文清歪歪倒倒地走着,但向燕却不好意思扶他,只有看他要快站不稳时才扶他一把。

文清说:“向燕,说真的……我很想听你唱歌,你唱得……真好听,那晚我听了你唱的……歌,耳边久久回荡着……你的歌声。”

向燕笑了说:“真的吗?”

文清说:“我,我还想和你……跳舞呢,那晚和你……跳舞后,也让我久久……不能忘。”

向燕说:“那好,哪晚我又再请你去唱歌,陪你跳舞。”

文清说:“好,你说话可得……算数。”

向燕说:“当然算数,可你一定要去哟。”

文清想了想,似乎又明白了什么,说:“不,不……可能了,我明天,还不知道去……哪儿找活干呢。”

向燕听文清这么一说,再也没出声,她为文清担心起来。

不一会儿,他们就到了文清的租赁房门口,向燕说:“文清,你进去吧,我回去了,你多保重。”

文清说:“放心吧,我……没事。”

向燕看着文清歪歪倒倒进屋去了,她才转身离去。

一路上,向燕心里也似乎高兴不起来。

文清睡了一会懒觉,他还想睡一会的,但他在床上怎么也睡不着,翻身起床,洗漱后,他拿起一本杂志随手翻了翻,却怎么也看不下去。

要是在往常他现在又该上班了,以前却总是觉得还想多睡会呢,心里也时常在想,如果哪天不上班就舒舒服服地睡上大半天。今天,一下子不去上班了,还真不习惯了。他想:现在没工作了,又去哪儿找活干呢?去找李大良在建筑工地上干活,那活儿太重了,不是挑就是抬,肯定干不了。再去找其他活儿呢,一时恐怕也难找……想来想去,他还是打算回老家算了。

但他觉得这房租已交了,又刚领了工资,生活没问题,即使要回老家,也要在县城里玩几天,以前忙上班,还没有真正的在县城里逛逛,也没有认认真真地在县城里走走,而县城里的公园和游乐场所也没去看看。虽然,现在没工作了,相反的他反倒觉得轻松多了。

但文清马上意识到这事得去给田菊花说说。于是,文清就沿着步行街走去田菊花打工的那个服装店,服装店里有两名顾客在挑选衣服,田菊花正在和他们讲价。田菊花看见文清来了,示意他等会,文清只好站在一旁看着。

顾客说:“这件衣服我只出200元,多了我不要。”

田菊花说:“这是名牌哟,原价600多的,现在是厂方打折,你看,这么着,400元你买去。”

顾客说:“不要,200元,多了我不要了。”

田菊花说,“那这么着,打对半300元,行不?”

顾客摇了摇头。

田菊花说:“算了,那就算了。”

那顾客嘴上说不要,却没有转身走,田菊花明白他想要这件衣服,就不出声了。

田菊花又说:“打折是最低价了,300元你要就拿去,不要就算了。”

顾客又看了看,想了想,终于以300元买走了这件衣服。

文清看了这一幕,眼睛一亮,对田菊花似乎另眼相看,没想到田菊花这么快就适应这种工作,而且还对这买卖中的细节搞得这么熟悉,对顾客的购买心理搞得这么透,不简单。

文清说:“田菊花,你怎么一分钱也不少呢?”

田菊花说:“这个顾客一进门,我看他就是真心买衣服的,所以只要他看上适合的,多少钱他都会买的。”

文清说:“你真拿捏得这么准!”

田菊花笑了笑,说:“当然,这是老板教的经验嘛。”

文清说:“你卖不卖,卖多卖少,每月老板给你的工资还不是一样,你何必这么费口舌硬要这么卖力?”

田菊花说:“那才不一样呢,衣服价格卖高点有提成的,卖多就有奖金。”

文清笑了:“哦,我明白了。”

田菊花问道:“哎,文清,你今天怎么不上班,来我这儿有事?”

文清说:“没事,我只是来看看你。”

田菊花说:“那你怎么不上班?”

文清想了想,似乎很为难地看了看田菊花,轻声地说:“我……现在不上班了,《科普开发》报由于没办到报刊准印证,从今天起停办了,我也不再去县科协上班了。”

田菊花听文清这么一说,也有些担心起来:“那你打算怎么办?”

“怎么办?”文清轻轻地叹息了一声,“要是找不到适合的工作,我就只有回老家了。”

田菊花说:“你先去找找嘛。”

文清说:“好的,我会去找的。”

田菊花说:“你先别急,慢慢找。我想凭你的本事,一定能找到好工作的。”

文清笑了说:“没什么,找不到工作我就回家。”

田菊花说:“文清,你千万别想到回家,我来县城是因为你在县城,我才来的,现在你如果回家了,我是不是也回家呢?”

文清说:“你好好干嘛,我会努力找的,要是找不到工作,我也会经常来县城看你的。”

文清从服装店出来,他没有心情再去找工作,准确地说,他不知道去哪儿找工作,又该去找什么工作,他只有漫无目的地在街上走着。街上依旧人来人往,热闹非凡,他不知道去哪儿,只东看看西瞧瞧,就连他自己也不知道看什么,总觉得县城太让他留恋了,因为他想着自己马上就要离开县城回家,以后很可能难得来一次,趁现在还没走总想多看看。没想到,文清在县城步行街上碰到了赵飞,文清喊道,“赵叔叔,你去哪儿呀?”

赵飞说:“我去那边采访了一个个体户。哎,文清,你不上班,你来这儿干什么?”

文清说:“《科普开发》报停办了,我也不再去县科协上班了。”

赵飞一听,吃惊地问:“怎么,《科普开发》报停办了!”

文清点了点头说:“因为没有报刊准印证,只能停刊了。”

赵飞叹息道;“哎,当初我们办呢,县科协硬要拿过去办。你看看,才出几期就停了。”

文清没出声,也不明白其中的原因。

赵飞问:“文清,你不在县科协上班了,准备去哪儿呢?”

文清说:“现在还没找到工作,只能回老家了。”

赵飞说:“文清,凭你的才能,你肯定能找到活干的,如果今后县报社招人,我一定推荐你。不过,现在你得去找点事干,等待机会嘛。记住我的话,你一定能找到好工作的。”

文清说:“谢谢赵叔叔。”

听赵飞这么一说,文清心中似乎多了一丝温暖,更多了一些找工作的勇气。

这时,文清突然想到,他那天在县委伙食团吃饭时碰到团县委《大风青年》报的李主编,说:“文清,你干脆来我这儿干,给我编《大风青年》报嘛。”

文清想,在这关键时刻何不去找找李主编呢,但他又一想这样去找他行不行,想来想去他还是觉得没什么,反正工作是找的。文清就去到县委大楼九楼,找到了李主编,他说:“李总,我听你说过,叫我来帮你编《大风青年》报,现在县科协《科普开发》报停办了,我想来你这儿找点事干,你这儿还要人不?”

李总编想了想,笑了说:“对不起,文清,我那只是随便说说,我们团委这么一张小报,又是双月刊,我一个人就行了,再说这点办报经费也请不起你嘛,请理解。”

“没事,打扰了。”文清说完,就走出了团县委办公室。

当文清走出县委大楼,他想起了就在大楼下面有县科协的一个服务公司,那天王经理拿来了一篇稿子请文清发表,十分热情地说:“文清老弟,你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你随时可以来我这儿干,我可以给你高工资哟。”

这时,文清鼓起勇气,心想也可以去那里试试,人在这样的紧要关头,哪怕是一根稻草,也想抓住。王经理看见文清来了,赶忙叫他坐,又十分热情地给倒茶,说:“文清老弟,这期报纸出了没有呀?”

文清说:“出了。”

王经理问道:“我那篇稿子发出来了么?”

文清说:“你的那篇稿子这期报纸发出来了,你去县科协拿样报和领稿费嘛。”

王经理说:“谢谢了,以后我还会写的。”

文清说:“《科普开发》报停办了。”

王经理一听吃惊道:“怎么,停办了,不会吧?”

文清说:“真的。”

王经理说:“那你呢,还在县科协工作么?”

“没班上了。”文清说,“我现在没找到工作,你这儿还要人不,我想来你这儿找点事干,你看?”

王经理想了想说:“对不起,文清老弟,我这儿前几天才请了一个人。像你这样的人才,哪里还愁找不到工作。再说,你在我这儿干,不是浪费了人才么!”

文清听后,笑了笑起身就走,径直往自己的租赁房走去,回到寝室里,就一头倒在床上,心里很不是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