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牛撇捺文集·意识荒草(卷三)
17501900000024

第24章 瓷碗的优势

有一种比喻,把职业叫做饭碗,把中国计划经济体制下的非农业的固定职业叫作铁饭碗,而把脸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兄弟的职业和城市中不固定的职业叫做泥饭碗,好一点的,叫瓷饭碗。拿饭碗比喻职业,十分贴切传神,符合民以食为天的意识,更符合人是铁饭是钢的思想。虽然时移事易,现在正在建立市场经济体制,但是关于饭碗的划分标准却仍然没有变,或者说变化不大。今日的“饭碗”仍有金银铜铁瓷与泥之分。

究竟哪种饭碗最好或者说更好?直观地或者说简单地看是金属的好,而且越是贵重的金属做出来的碗越好。因为这样的碗不但本身就值钱,而且不怕摔打。这两者尤其是后者,对求稳怕乱、安于现状的中国人来说,都是太有吸引力了。这是绝大多数人的认识。那么,少数人怎么看?答案是,他们觉得金碗铁碗固然好,但瓷碗也有瓷碗的优势,某种意义上说,瓷碗更有优势。

瓷碗的优势何在?首先,有的瓷比金子还值钱,有可能价值连城,更惶论铜铁。文物中的一大体系便是瓷器,特别是工艺瓷。一件瓷器就可能卖到几万几十万几百万。就以碗论,一只官窑的供宫廷使用的瓷碗与一只金碗比,可能值钱得多,超出几倍乃至几十倍。如果有这样两只碗,一瓷一金,供大家选择,敢问君选哪一只?我想,不论从价值的角度,还是从艺术的角度,绝大多数的人都会选瓷碗,这是毫无疑义的。这是由其经济性与艺术性决定的。抛开这两个因素,即便极其普通的瓷碗,比之金碗铁碗等金属碗,也大有优势在。

其一,瓷碗比铁碗端起来轻。这个道理很浅显,但这个问题并不是不重要。如果碗很重,吃饭可能就有问题。过去的铁饭碗好处不少,但不易端上;端上了,虽然吃得未必方便,未必开心,但还不敢轻易换掉,更不敢轻易抛弃,因为得来实在不易。稍有不慎,就可危及生存。现在情况虽然有所好转,但要得到一份固定的工作似乎难度更大。而得到瓷碗却较为方便。现在的就业方式很多,与计划经济时期相比,不可同日而语,个体户、私营业主等等,可以说五花八门,不一而足。选择这些职业,自由、便捷,机会成本也不是太高,虽然别人还有这样那样的看法,但其中的轻松,其中的乐趣,其中的得意实在不足为外人道。

其二,砸了瓷碗可以随时更换。我们从国外的影视片中看到过人们不断就业、失业、再就业的情况,因为不是终身制,饭碗砸了也就砸了,从经济到心理都能适应。有时是老板炒雇员的鱿鱼,可有时雇员也会炒老板的鱿鱼,这就是西方经济学中所谓的结构性失业和自然失业。端瓷饭碗可以使人性得到最大程度的张扬,可以找到最佳的生存和生活方式,可以更加自由自主地支配自己的人生。端铁饭碗的人就不会这样自由,倒不是别人限制他扔或者砸那只碗,这方面的限制虽有,但很小,主要的,是人们端惯了铁碗,不再会端其它的碗。因此,砸了铁碗就等于碗了自己的命脉。端瓷碗的人这方面的顾虑就少得多。

其三,瓷碗不发生化学反应。瓷碗怕摔,怕碰,但不怕腐蚀,一般地说,瓷碗不朽烂,埋在地下,几千年不坏。瓷碗可以装饭,装水,还可以装烧碱,装硫酸,装得下酸甜苦辣,百物百味,不象金属碗那么娇气,只要小心使用,用几年几十年不成问题。

其四,瓷碗盛食品无怪味,用它泡菜会更香。这一点,甭说铁碗,金碗银碗也难以匹比。历来官场就是说不清道不明的地方,所谓的铁饭碗里所盛的饭,不但有香味,而且也有怪味。如果对此还有不明白处,可以翻翻《官场现形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等小说,或者看看各种报纸,体味体味社会现象,就可以加强对此论的认识。与某些铁碗里的饭相比,瓷碗里的饭更干净卫生,吃下去不但肚子舒服,而且心里也安稳。大街上警笛响起来,心惊肉跳的,大多不是那些正经端瓷饭碗的,而是端金碗铁碗珍珠碗的。这一点,毋庸置疑。

其五,话又得说回来,瓷碗毕竟劣势也不少,特别是容易破碎,而破了,虽然代价不大,也容易更换,但毕竟不全是幸事美事,会带来大小不等的麻烦。因此,端瓷碗者切不可只看优势,忘乎所以。既然端上了瓷碗,就不妨端好它,端出一番滋味、一番风情来。

1997.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