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牛撇捺文集·民族情怀(卷一)
17501800000022

第22章 全民共诛之与全民共为之

现在有一种令人忧虑的社会现象,那就是,几乎人人痛恨不正之风,诅咒不正之风,几乎人人又程度不同地受不正之风影响,或艳羡不正之风,或多多少少也搞点不正之风。对于我们这样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传统的民族,对于一个想摆脱贫穷、落后,致力改革开放,建设民主、文明、富强国家的古老而又年轻的民族,你说这是一件多么可悲的事情!

全民共诛之,你,我,他,我们大家都有体验。在严肃的会议上,在私下的闲聊中,谈起不正之风,人人义愤填膺,个个慷慨激昂。我们的理论家、文学艺术家对社会的种种病像作了淋漓尽致、鞭辟入里的揭露和鞭笞。我们的各级领导干部为纠正它作了难以计数的指示和忠告。我们的全体人民都在热切地盼望党风和社会风气的根本好转。其中希望与失望交替,喜悦与悲愤夹杂。个中滋味,真是酸甜苦辣咸样样俱全。

全民共诛之,不是夸张。与此相对应,全民共为之,也并非随意捏造。在旷日持久甚至愈演愈烈的各种不正之风面前,我们似乎逐渐失去了免疫力和抵抗力,更有甚者,几乎失去了是非观念。我们反对官僚主义,但我们有的人当个芝麻小“官”也“僚”气十足。未当“官”的,还要摆摆“兵僚”。我们反对以权谋私,我们有些人又都自觉不自觉地用手中的权力谋取好处。大小有枚公章,可以横行天下。权力交换,“互惠互利”,在我们的社会已不鲜见。我们反对大吃大喝,铺张浪费,而某些人对每天8元的会议伙食标准又大不以为然。至于借检查、互访等名义,吃吃喝喝,肉来酒往已是公开的秘密。吃喝是今日社会的“润滑剂”。在大大小小的不正之风影响下,我们的一些党员、非党员,高级干部、一般干部,各行各业,各个阶层,几乎都卷了进去。大有清净之地有几何之概。“全民共为之”,已成为我们社会的沉疴。

面对这种严峻的局面,该是我们深刻反思的时候了。成绩要讲,但讲问题更重要。我们民族的优秀品质要讲,但我们民族精神劣根性的一面,我们目前存在的令人忧虑的世风日下和道德沦丧等现象,不但要讲,而且要将它彻底曝光。挤脓疮痛,挤自己身上的脓疮尤其痛,如若不挤,“养痈遗患”,可以免乎?十亿人民,应当力求精神的复归、良知的苏醒。“莫以恶小而为之”,这是先哲的训诫。我们不是大谈珍惜传统文化吗?这一训诫就该珍惜。要下决心改变整个民族目前的心理素质和心理状态。在这一点上,借用一下“灵魂深处爆发革命”,倒不为过。不要觉得别人搞大的不正之风,自己搞点小的算不了什么。须知,久而久之,我们整个民族精神都将被侵蚀,从而失去对不正之风、对一切邪恶势力和腐败现象的鉴别能力和批判能力,民族的精神支柱就会逐渐垮掉。这比物质的贫困更可悲,更可怕。

全民能共诛之,说明我们民族对邪恶势力、邪恶现象仍然富有鉴别力、抵制力和批判力。“全民共为之”,显露了我们这个世世代代以“文明”自诩的民族又陷入了多么尴尬的两难处境。这是一个怪圈,一个难于突破的怪圈。但是又到了非突破不可的时候了,否则,我们的民族希望何在?!

(载《共产党人》1989年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