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牛撇捺文集·民族情怀(卷一)
17501800000020

第20章 比“希望工程”更大的希望

80年代末90年代初,在各种硬的软的、大的小的、方的圆的工程纷纷出笼的背景下,中国又多了一项令国人乃至世界瞩目的“工程”。这项以“希望”这样美妙的字眼命名的“工程”,其核心内容是:“建立中国第一个救助贫困地区失学少年基金,集社会之力,捐资助学,让千千万万因家庭贫困而失学的孩子重返校园。”

中国人开创“希望工程”是颇具求实精神与无畏胆略的。首先,中国人敢于向世界宣布:“我国有近两亿文盲,全世界每四个文盲中,就有一个是中国人;近十年来,我国平均每年至少有一百万名儿童因家庭贫困而失学。”其次,中国人也不怕百姓在心中默问,何以出现今日之窘况,责任在谁?不怕别人将此事与什么制度之类的东西联系起来。我认为,这已远远超出了救助失学儿童的范畴,超越了教育本身的意义。

我们过去认识论上的误区不少,其中之一,便是将财富与罪恶、贫穷与进步划了等号,在越穷越光荣、越穷越革命的年代,国民的主要精力用去搞“其乐无穷”的“与人奋斗”。因此解放几十年,经济发展速度迟缓,至今仍居经济落后的国家(好听的名字叫“发展中国家”)之列,国民收入只有日本的六十分之一。面对如此尴尬的局面,我们偏又不肯承认,而且打肿脸充胖子,动辄宣称我们已生活在天堂,而忧心“全世界尚有五分之四的阶级兄弟在受苦受难”。老百姓勒紧腰带,甚至饿死不少,几枚铜板还让点了“欧洲的一盏明灯”(阿尔巴尼亚),装了亚洲一个“小兄弟”(越南)的腰包。那时,对于敢于说我们贫穷的人,我们是十分恼火的,国内无数为此遭受迫害甚至杀害的人自不必说,就连意大利摄影艺术家、著名导演安东尼奥尼拍了一个空酱油瓶,也被视为“恶毒攻击”,被中国人以大批判的方式声讨了好长时间。事实如何,我们过的究竟是什么日子,大家心里自然是太有数了。我想批安东尼奥尼之举,百姓们是言不由衷的。

如今的中国人在仍不忘四大发明的同时,敢于承认自己的贫困落后了,这是历史的一大进步。敢于面对现实,就有希望改变现状,走出贫困,奔向富强。我想,如果捐资助学可以成为希望工程的话,那么中国目前的思想解放运动则是更大的希望工程。

(载《共产党人》1993年第11~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