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牛撇捺文集·民族情怀(卷一)
17501800000010

第10章 也说“吃肉”与“骂娘”

关于“吃肉”与“骂娘”的话题,说了好几年。此话完整地讲,叫“端起碗来吃肉,放下筷子骂娘”,意在指责某些人从现实中得到了好处,还对现实说三道四。

对此现象,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肯定者有之,不以为然者亦有之。一介先生最近在《银川晚报》上发表了高见,认为“骂娘”固不可取,但如果使每个人碗里的肉越来越多,骂声定会逐渐平息以至绝迹。此论切中要害。时下就有人讲,说吃肉,过去天天吃,后来月月吃,现在只能年年吃(每年一次)了。其言不无夸张和偏颇处,但也确实透视出部分人对物价上涨已难于承受,由此不得不骂娘的苦衷。

“吃肉”与“骂娘”,固与肉的多寡有关,但也并非只此一因。除此之外,窃以为尚有几个方面需予注意。

其一,作为主人,人民得到了好处,吃了肉,甚至吃了鱼,但并未因此丧失对社会进行监督和批评的权力,他们有权力要求社会现实更好。通货膨胀不制止,社会分配不公得不到合理解决,腐败现象得不到铲除,人民的心情就不会舒畅,憋不住就会骂一两声。

其二,大部分人端起碗来可以吃到肉,这是事实。但极少数人依靠权势和各种不正当手段,碗里不仅有肉,而且有对虾、燕窝、熊掌,你叫吃肉者如何不骂!

其三,对于“骂娘”问题要辩证地看,不要骂一两声,就视之为不肖之子甚至逆子,从而另眼相看甚至于扫地出门。比如一个孩子看到母亲脸上沾着灰土,指出来了,这是“骂”。但你把它擦了,才正常,才好看。假如那孩子看见母亲脸上的灰土,硬要说是美丽清新的花朵,或者缄默不语,这样的孩子才真正要不得。

当然,一味骂娘也不是好事,要进行引导,但首先要有度量,容得下骂。必要时还得学学唐太宗,买魏徴那样的骂。要从骂声中找不足,并加以改进和弥补。如此,不亦善乎?!

(载1988年12月15日《银川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