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绍兴名人传略
17501000000001

第1章 前言

绍兴名人众多,犹如群星璀璨,博得了“名士乡”的美誉。“名人”的含义比较宽泛,善恶,忠奸;名垂青史的,遗臭万年的;伟大的,宵小的;大浪淘沙,古今实同。选入本书的传主,侧重于政治家系列。从洪荒时代的大禹到20世纪的周恩来,纵跨四千多年,他们像一颗颗星星,或璀璨耀眼,或疏朗明丽,或悲怒相含,划破历史的天空,裹挟着时代的风烟,穿云破雾,留下了或浓或淡的一笔。均在历史上为中国社会的发展作出重要贡献的、青史留名的人物。

他们中有的以成功者的形象出现在人们的视野,如大禹。在华夏大地洪水泛滥、民不聊生之际,大禹临危受命,率领民众疏江河,治水患,“居外十三年(一说八年),三过家门而不入”,终于治平洪水,使百姓安居,成为把华夏先民从洪水浩劫中拯救出来的伟大领袖;征服三苗、划分九州,确立贡赋制度,参与建立军队,制定刑法,设置监狱,修筑城堡,奠定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的基础,完成了中华大地从原始的部落社会进入奴隶社会的飞跃。大禹一生活动所表现出来的精神,就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的化身,至今仍在激励着我们。又如勾践,卧薪尝胆,奋发图强;整顿国政,励精图治;招贤礼士,重用范蠡、文种等贤人;“十年生聚,十年教训”,使越的国力渐渐恢复,终于转弱为强;灭吴封伯,成为春秋末期的最后一个霸主。勾践卧薪尝胆的精神成为传统文化的精华之一而流传于今。

有的成功了,但留下了终身的遗憾,如文种。文种辅佐越王勾践终成霸业,但没有听从他的知交好友与同僚范蠡“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为人长颈鸟喙,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乐。子何不去”的劝告,功成而未退,结果被勾践赐剑而亡,遗恨绵绵;至今卧龙山仍存有他的一抔丘土。

有的失败了,如王叔文。以其为实际领袖的政治集团所发动的“永贞革新”,经过短短几个月的辉煌以后就失败了;其政治集团的骨干“二王八司马”都被贬为州司马,王叔文本人则于次年被贬,死在渝州(今重庆市)贬所,年仅五十四岁;但其革新精神一直被后人称颂。

在写作本书的过程中,参考了不少的文献资料,在此,我们对曾经参考过的文献资料作者表示衷心的感谢。

由于篇幅有限,本书仅选了十位传主,并不能说是最恰当的,但我们还是作了认真的筛选。虽然入选者中有的还有种种争议,但不管怎样,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精神遗产。再举大禹为例,有学者认为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信而有征的上古人物,是为数不多的几个影响和改变了中国历史走向的伟人之一”。“九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夏商周断代工程的阶段成果,则对夏代的基本年代框架已有初步的估定,自大禹代舜时算起,暂以公元前2070年作为夏的始年,也就是《史记·夏本纪》所载“帝舜荐禹于天,为嗣”始;十七年后帝舜崩,三年之丧后帝禹立,又十年后禹崩,三年之丧后启杀伯益自立,因而估算启自立为公元前2037年。而如顾颉刚先生在1923年建立的“层累造成的中国古史”观则认为,在西周的文献中,禹是一个为大地铺放泥土、主管著名山川的神灵;到春秋时期,禹被说成是个国王,开始从神变成人;在战国中后期,又出现了许多关于禹的详细记载,描述禹治水的功劳和尧把权力让给舜,舜把权力传给禹的过程,禹变成了夏朝开国的圣贤君主。

本卷撰稿:大禹、勾践、王叔文、姚启圣撰稿陈水泉,文种、谢安撰稿周萍,李光撰稿张全礼,沈炼撰稿俞芳,邵力子撰稿戚一冬,周恩来撰稿冯海娜。

限于水平,书中一定有不少缺点与错误,敬请读者指正。

编者

2006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