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悬疑惊悚锁儿爷的鬼故事
174200000029

龙家兄弟窝里斗,夏禹平定西大洋

锁儿爷的鬼故事,之四、倪员外咋尸

第5节、龙家兄弟窝里斗,夏禹平定西大洋

趁倪家爷儿俩看“阳世宝鉴”之机,我们说说前一回没说完的茬口,夏河龙王为什么要救倪有富?这事儿得从头说起,知道西大洋吗?当地人叫西戴唉洋,用当地的发音法:西是一拍,戴和唉是一拍,洋是一拍半,而且还是下滑音,80年我们几人驱车去西大洋钓鱼,用北京话问路,人家不是说“知不道”,要不人家根本就不理我们,最后我用本地话才问清了路。

锁儿爷说有水就有龙,话说远古时代,太行山脚下,方圆百里的西大洋也有两条真龙,生性嬉耍好斗,有时明明是平静的水面,刹时就狂风大作,波涛翻滚,汹涌澎湃,他们有时幻化成两个少年,在西大洋的波涛中嬉打追逐,人们看到不禁问:“这是谁家的孩子?好大的水性啊”。

有时幻化成两个仙风道骨的白胡子老头,各骑一只大龟在平静的洋面对酌,但他们周围却波涛汹涌,人们见了都说是神仙下凡,在岸边焚香磕头不已。

一次他们在水下戏耍,撞翻了一只打渔的小船,打渔的祖孙二人同时落水,龙家兄弟心地颇为善良,立即停止戏耍,各自背负一人游向东岸,东岸密林深处,有一所红墙绿瓦豪宅,那是龙氏兄弟的陆上行宫,这行宫由虾兵打更,蟹将守门,龟承相管家,鲶鱼精司厨,蚌姑娘充当使女,当然它们都幻化成人形,周围百姓都以为是哪个大官或王公的住所。

经过龙氏兄弟救治,这祖孙二人都苏醒过来,得知老人家叫溪存会,八十有三,孙女,溪莲姑年方九岁,儿子、儿媳去年死于瘟疫,家住西大洋南岸的溪尚村,靠打渔为生,人称溪三网的便是此翁。

为何叫溪三网呢?他出洋打渔甭管鱼多鱼少,就是三网,就是鱼再多也不多打,卖鱼的钱够一二天用度就行,遇上谁有急难主动帮衬,用他的话说,钱财乃身外物,再多也生不带来,死不带走,溪老翁不贪不攒、乐善好施,在村里很得人缘。

通过攀谈,龙氏兄弟对溪氏祖孙颇有好感,既有同情之心,又有愧疚之意,好感在于溪老翁未对水族部下网网打绝,不是贪得无厌之人,同情老翁死了儿子儿媳,若大年纪还为生计劳作,愧疚在于无意撞翻人家渔船,使人家双双溺水。

因此,恳意留二人在行宫将养,两天后溪氏祖孙已完全康复,告别龙氏兄弟,乘着龙家的马车回到溪尚村,还没进村,龙氏兄弟已迎着他们走来,溪氏祖孙诧异无比:“刚在龙家别过,怎地他们却先到了这里”?龙氏兄弟拱手说:“老伯,我们给你送船来啦”,说着一指村头水湾栓在大柳树上的渔船,正是溪家的小船儿。

渔船经过修理,粉饰一新,有人问:溪老头的渔船不是在西大洋翻到水底了吗?翻到水底倒是不假,龙氏兄弟不是水中之王吗,那还不是一句话的事儿。

自此,龙氏兄弟和溪家祖孙常有往来,弹指已过七载,频繁的交往,龙氏兄弟都喜欢上了溪莲姑,俗话说男大当婚,女大当嫁,莲姑也确实喜爱龙氏兄弟,却又无法选择,选择龙兄怕伤害龙弟,选择龙弟怕龙兄受不了打击,连溪老翁也拿不定主意,恨不得有一双孙女将龙氏兄弟都招为东床。

那龙氏兄弟打小儿一起长大,心有所思,对方自知,都想娶莲姑为妻,怎么办?比武定输赢,谁赢谁娶莲姑,心意相通,不言而喻,于是在水下龙宫的演武场较量起来,十八般武艺样样相较,七十二种兵刃件件相对,半个月下来,结果是半斤八两不相上下。

他们由龙宫的演武场打到场外洋底,由深水打到洋面,由幻化的人形打得显现了龙态真身,刹时西大洋闪电雷鸣、风雨交加、波浪涛天、汹涌澎湃的涌向岸边,一房多高的大浪吞食了周围的村庄、田野就连溪氏祖孙也未幸免于难。

话说禹王接掌天下时,正值洪荒泛滥,民不聊生,禹王以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赢得天下子民拥戴,洪荒初定尚不敢怠懈,经常以八虎力士抬、拉轿辇,携掘山铲和定海神针巡视天下。

这日行至西大洋,见涛天之浪将周围村落房舍冲毁,立即投下定海神针,说也奇怪,涛天骇浪立即止住,雷鸣电闪无踪,两个斗疯了的龙氏兄弟也筋酸骨软地瘫躺在洋面上。

诸位知道这定海神针吗?那就后来孙悟空大闹天宫的金箍如意棒啊,禹王疏通河道、平定洪荒后,但东海龙王甚是不服,只要禹王不在近前,就兴风作浪吞食沿海村庄,禹王索兴将定海神针作为镇海宝物置于东海,这才有孙悟空龙宫借宝的故事发生。

话说禹王爷的定海神针投入西大洋后,立即风平浪静,那龙氏兄弟也被震得骨软筋酸,瘫躺在洋面之上,禹王的四名神虎力士立即扑向洋面,用缚龙索将龙氏兄弟擒住,押至禹王辇下。

禹王乃仁慈之君,问明情由说:“汝等触犯天条,为争民女好勇斗狠,酿成水患,央及数万生灵,如上达天庭,按律当上剐龙台,念及初犯,给予你们改过自新的机会,尔等可愿意”?

龙氏兄弟自知行事孟浪触犯了天条,不上剐龙台已是禹王给的天大的恩惠,怎能还不愿意?敢忙跪在禹王辇前说:“愿意,愿意,小神兄弟愿听候禹王发落”,“那好,想那莲姑女子已死,尔等也不会再为此进行争斗,但一山难容二虎发威,一水更难容双龙争雄,龙老大你就留在西大洋吧,你要恩泽乡里以赎前嫌,龙老二你就随本王走吧,或许有用你之处”说着从西大洋水中提起定海神针,一摆手,八虎抬起轿辇向东行去。

由于禹王高大,禹王的轿辇也别有创意,有人问禹王有多高?这么说吧,过去说古人有丈二金钢,禹王生就丈五身材,虎背熊腰,别人乘轿四杆足以,但禹王的轿,须有八杆方能抬起。

轿有八杆,辇有双毂,禹王将其合二为一,制成轿辇,崎岖山路由八虎抬行,平坦大路由八虎拉行,平时说老虎拉车---谁赶(敢)呐,天下只有禹王能让老虎拉车,而且还是八只老虎拉车。

龙行云虎生风,禹王有龙虎相伴巡视天下,岂不壮观,这日迤逦东行,逾走逾热,赤日炎炎,八虎汗流夹背气喘吁吁,龙老二更是不堪煎熬,禹王命它蛰伏于轿底,偶有上坡时龙老二才帮助八虎拉一拉套,行至苏泉村东南,苏泉干枯,地里禾苗枯黄,地裂盈寸,按禹王地里图所标,南行二里便是唐河,此处应得唐河滋润,不应干涸如此厉害,一声“停下轿辇”,禹王要在此查探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