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悬疑惊悚锁儿爷的鬼故事
174200000018

英姑并非亲生女,罗锅保媒玉订亲

锁儿爷的鬼故事之三、皇姑坟,

第2节、英姑并非亲生女,罗锅保媒玉订亲

这英姑并非二老亲闺女,二老中年丧子,以后一直未能生育,二老待人老诚热情,从不欺、慢往来客人,也是二老礼佛虔诚,老天怜悯,凭空送来了养老送终的贴身小棉袄。

这话得从头说起,农历正月十八是远近闻名的大西丈庙会,二老套上驴车拉着做好的豆腐、豆花羹、炸豆腐和炉灶准备去庙会上支摊做买卖,顺便也买回些日常用品,他们走的是奇连屯的小路,冬季唐河里的水极少,而且也冻了冰,驴车从冰面上就能过去,这样走比走大路要近十几里地。

正要过河时,看见路边倒着一个不断呻吟的妇人,二老日常善事做惯了,看见路人有难,自然上前问讯,哦,还是个待产孕妇,孕妇嘴唇青紫,不知是冻的还患了急病,已不能回答问话,只是用手指着自己的肚子。

数九寒天大腹便便的,为什么还出门在外?即便出门,为什么没有家人在侧相随?都不得而知,赵老实的老伴是过来人,知道这妇人就要临盆了,如不及时救治,这母子必死无疑。

于是,庙会不去了,她让老头子把驴车调头,把车上的豆腐、豆花羹、炸豆腐、炉灶都往边上靠了靠,腾出一个能躺人的地儿来,把盖豆腐、盖豆花羹、盖炸豆腐的棉被、棉垫都拿来铺在车上,与老实一起把这妇人搭上车,让这妇人头枕豆腐屉躺下,老实又脱下了老羊皮袄盖在妇人身上,赶着驴车又回家了。

家里灶上的热水是现成的,赵老实的老伴又从灶间撮了一簸箕草木灰,铺在炕上,再垫上草纸,给那妇人当上了接生婆,老俩口一通的“啊咪陀佛,老天保佑母子平安”,的念叨着,孩子呱呱坠地,脆亮的哭声使外屋的老实长出了一口气,又一声“啊咪陀佛”。

孩子是生下来了,那妇人却没熬过这场劫难,那妇人没留下只言片语,身上也没有“家住何方,姓氏名谁的凭证”。

好在是冬天,死人在家放几天也是无防,老两口托经常往来的客商四处打听这妇人的家人信息,好让这妇人归籍安葬,孩子也可认祖归宗,并托人从庙会卖来一口柳木棺,将妇人先入了敛。

孩子是个女孩,眼看就满月了,妇人的家人还没消息,天气渐渐放暧,死人是不能再放了,先让她入土为安吧,老两口在房后不远的沙丘旁挖了一个墓坑将妇人的棺木埋了。

小姑娘起名叫英姑,二老把她当成自己的亲闺女养,真是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摔着,转眼间一十三载,小英姑出落成大姑娘,苗条、白静、漂亮、水灵灵的大眼睛会说话,聪慧、好学、懂事儿,跟娘亲学了一手好女红,打小儿就招人待见,跟有学问的客商学会了识文断字,往来客商送她的百家姓、千字文、女儿经、唐宋诗经都能背诵如流。

真是人见人爱,往来客商都争相给她说婆家,她就是不愿意,她娘背后问她想找什么样的婆家,她说,就是不想离开娘,老两口视她为**子、眼珠子,也确实不愿闺女远嫁,这样就耽误了三年。

“如此清丽的奇女子留在乡野实在可惜”,乾隆惋惜的说,“三爷的意思---”?刘墉装傻的问,“你看把她接到宫里怎么样”?乾隆试探着说,“汉女入宫还没有先例啊”刘墉借故阻拦道,乾隆一厢情愿的说:“可以赐她旗籍呀”,刘墉无奈的说:“我可以去说说,人家愿不愿意,我可不敢保”。

刘墉拿着乾隆的墨玉腰佩去了上房,把原委和二老一说,二老自然是一千个愿意,“可还要问问女儿呀”,没想到英姑也同意,只提出一个条件:带二老进京,为二老送终,事情就这样定了,墨玉佩留给了英姑,三个月后派人接她们入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