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行走大宋
17415900000517

第517章 皇亲?府中询

那乞丐听到韩清这话,就把胸口捂了捂然后摇了摇头。

“你这厮着实该打!”游明看到这一情形就来了气:“我家主人看你可怜,才把你安置在家中,给你吃给你喝,还给你请大夫治病,现在看看你那鞶囊都不肯?”

“这鞶囊是我姐姐亲手制成,这么多年我一直戴在身上。”乞丐说道。

“我只是一观,看完后定会归还于你。”韩清说道:“更何况你现在是在我府上,权当做给家主的赏宝物之礼吧?”

乞丐听到这话,接着油灯的光仔细看看韩清,又仰起头看看游明,这才慢吞吞的解开身上衣襟,从脖子上摘下那鞶囊递给了韩清。

韩清接过盘囊之后,让游明把油灯提的近一些,好仔细观看。只见这个鞶囊做工确实是十分精细,两片皮革缝制的线脚十分的密,但是针脚之间距离比例很匀称。

鞶囊中部是一个蜻蜓的图案,也是用丝线缝制而成。这乞丐戴着这鞶囊久了,丝线已经变得发黑油腻。

“这鞶囊的手艺真是不错!”韩清笑道:“可是你家传之艺吗?”

乞丐听到这话,就挺了挺身子说道:“此乃是我李家的绝技,大官人看这鞶囊上的丝线,乃是我李家独有的‘刻丝’手艺。”

韩清一听,仔细又看了看鞶囊,这才发现那蜻蜓似乎是嵌入到皮革之上,而并非是像刺绣般缝制上去的。

“你姓李?”韩清点点头问道:“这位小哥,能否给我讲一下这个鞶囊的来历吗?”

“这鞶囊是我姐姐亲手制成,等姐姐将鞶囊挂在我胸前的时候对我说,姐姐要走了,这一走不知何年何月才能再相见。弟弟你要记住,这个鞶囊你一定要永远戴在身上,无论日子过得有多苦,过得有多么颠沛流离,但切记要保护好这个鞶囊。”

“这鞶囊里有你李家的大秘密吗?”游明听了很好奇,就插了一句。

韩清伸出手指对着游明摇了摇,示意他不要打断这个乞丐的话。

“我和姐姐都是穷苦人家,那有什么大秘密。”乞丐摇了摇头说道:“姐姐告诉我说,等我有了好的前程,一定会来寻你,到时候你我都长大成人恐怕难以认得,如是你我姐弟二人相认,就是以这个鞶囊作为物证。”

韩清听罢这话,就把鞶囊递给了他,等那乞丐伸手去接的时候,一把攥住了他的手。

“大官人这是要做什么?”乞丐惊慌的问道。

“伸开你的手掌,我要看看。”韩清笑道:“如果以凿纸为生,手上应该有老茧的。”

“大官人原来是验看一番。”乞丐放松了神情,摊开手掌任凭他仔细验查,然后神情落寞的说道:“我都已经沦落到这种地步,何必用这种惨像博得大官人的同情呢。”

“游明,你去打来一盆温水,给这小哥洗洗手。”

“刚才已经洗过了。”那乞丐说道。

“再洗洗吧。”

这大晚上的,一盏油灯的光亮不足以让韩清能看的分明,估计刚才乞丐洗脸那会儿已经洗了手,所以手并不是很脏。

等游明打来温水,让这乞丐洗净双手,韩清特意把他袖子往高捋了捋,然后才看清在乞丐的右臂外侧,有一三角形的白印子。

“这是胎记吗?”韩清问道。

“这是我年幼时候顽皮,点火焚烧树叶,不小心把胳膊压在烧烫的石头上,被烫伤的。”

“这天寒地冻的,小哥你身上还患有疾,在这里过夜定是会加重病情。”韩清沉思了一下就对游明说道:“给这小哥安排到锅炉房那边住吧。”

锅炉房在韩清家早就有,因为韩清把家里的炉灶全都改造过,让家里装上土暖气。后来家里人丁慢慢多起来,干脆就在院里重新造了一个大的锅炉房,对各个房间都能做到集中供暖。

“啊?”游明挠了挠头,不明白韩清怎么对一个乞丐这么上心。

“另外你在找一套干净的衣衫,给这位小哥换上吧。”

“好的。”游明虽然不明白韩清为什么这样做,但是也只能答应。

“谢谢大官人,你真是一副慈悲心肠,小的万般感谢。”那乞丐泪流满面,对这韩清不停的作揖行礼。

韩清站起身来抻了抻腰,蹲的久了,腿都有些麻了。

等他回到屋里,看到烧好了洗澡水的澡桶,就脱掉衣物跳了进去,把全身洗个干净换上一身干净衣衫后才敢进入竹娘的里屋。现在这个年代对于疾病的控制十分很成熟,为了把风险降到最低,就要洗个通透的。

“官人,你刚才那般匆忙,难道这乞儿有什么不对吗?”

他走到竹娘跟前用双手捧着竹娘的脸,看着她精致的面容笑着不说话。

“官人,你这是做哪般?”竹娘看到韩清这奇怪的动作,往旁边躲了躲问道。

“我家娘子真的是福气之人。”他笑个不停:“出门捡个乞丐都是宝。”

“什么宝?”竹娘听不懂。

“娘子你不知道,圣人派人找这个乞丐已经有很多年了,想不到居然在我韩清家出现。”他说到这里哈哈一笑,把竹娘往怀里搂了搂说道:“而且这乞丐是被我娘子拾回来的。”

“圣人?刘圣人?”竹娘很是惊奇。

“对,刘圣人!”

“圣人找这个乞儿是为哪般?”竹娘更是糊涂了。

“在官家的后宫之中,有一位李姓的妃子,一直在民间寻找自己的亲弟弟,这乞丐很可能李妃的弟弟。”

“啊?这么巧?”竹娘听了之后也是觉得很不可思议。

“要不说我家娘子是个福气之人。”韩清用手捏了捏她的脸笑道。

“奴家哪知道这是皇亲啊。”竹娘推开的手说道。

“这种机缘巧合别人可碰不上的。”他被竹娘推开了手。

“别乱动。”竹娘嗔道。

韩清这时候心里即使有想法也不敢付诸实施,竹娘产后这才不到两月。

“我已经安排游明把那乞丐带到锅炉房里,那边暖和一些。”他停止了动手动脚。

韩清之所以问询这个乞丐一些细节,就是怕冒出个什么假的皇亲国戚,如此一来就会连带很多责任。

至于这个乞丐,他知道是有些来头,因为这个此人也是“狸猫换太子”那戏文里的一角色。如果刘美算是戏文里的反派大龙套,那么这个乞丐就是正派的大龙套。此人就是李宸妃的亲弟弟,也就是未来官家宋仁宗的亲舅舅。

在戏文里,这个大龙套就是赫赫有名的李国舅。

“狸猫换太子”这一戏文里,将刘娥描述的阴狠恶毒,并且为了不让秘密泄露,派人毒杀李宸妃,而李宸妃阴差阳错躲过一劫,但是双目后来却失明了。包拯率人拯救李宸妃,最后让宋仁宗与自己的瞎眼亲娘相见。

但真正历史上,这李宸妃也并没有流落到人间,刘娥不但没有杀人灭口,反而十分善待这个李宸妃。

至于戏文中的包黑子,更是连边儿都沾不上。包拯于仁宗天圣五年(1027年)考中进士,踏上仕途,开始做建昌知县、天长知县、端州知州等地方官,自然无从参与官廷斗争。到他进入大宋中央政府,仁宗已经亲政很久了,元杂剧和明传奇中,都无包拯出现,明朝《包公案》小说专说包拯故事,其中有包拯放浪回朝途中,在桑林镇遇李太后,还朝后,设阴曹、审郭愧,将刘妃用丈二白丝帕绞死的章节,却无打龙袍事。

刘娥得知李宸妃一直希望寻找自己的亲弟弟之后,通过李宸妃的描述,记下了认亲的一物证记号等,安排了殿前侍卫司刘美在全国寻找。

(章懿李太后始入掖庭,才十余岁。唯有一弟七岁,太后临别,手结刻丝鞶囊与之,拍其肩,泣曰:“汝虽沦落颠沛,不可弃此囊,异时我若遭遇,必访汝,以此为物色也。”后其弟佣于凿纸家,常以囊悬胸臆间,未尝斯须去身。一日苦下痢,势将不救,为纸家弃于道左,有入内院子者,见而怜之,收养于家,怪其衣服百结,而胸悬绣囊。因问之,具以告。院子惄然惊异,盖尝受旨于太后,令物色其弟也。)刘娥因为不生养,所以把李宸妃的孩子抱来抚养,此事虽然经过官家之口告诉群臣是刘娥自己生的,但是群臣不信,而且朝中已有秘闻传出现在的太子是李宸妃所生。正因为如此,寻找李宸妃的弟弟之事只能是秘密进行。

之前因为让自己的出身高贵而与朝中刘姓攀亲戚一事,导致很多人对此事深恶痛绝,刘娥最鼎力的帮手也只能是刘美和韩清。至于丁谓,虽然目前属于是刘娥一派,但观此人从政作风来看,不能够完全得到刘娥的信任,所以这等秘密之事只能是刘美和韩清来做。

第二天一大早,韩清在盐铁部点了卯之后就去了殿前司。

“刘虞候刘伯伯!”韩清看到司里还没几个人,刘美正坐在堂里看书,就走过去作揖行礼。

现在的刘美和韩清算是合作伙伴,这种合作形式是多层的。

第一层方面是二人都是刘娥最铁的帮手,也就是说属于一个战壕的。

第二层则是从生意角度来讲,俩人共同执有影剧院的份子,不过这里也有说讲,因为影剧院被一分为二,顾若兮当初执掌的是西剧院,经过折惟玥捐献以及刘娥这么一倒腾,西剧远的两成半份子落在了刘美身上。南剧院则是与刘美没有丝毫干系。

第三层面来是因为韩清与刘涵的交情,既是狐朋狗友关系还是同窗,所以韩清在正式场合称呼刘美为刘虞候,私下里见了则是尊称一声刘伯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