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灵异斗墓
17415300000427

第427章 大云山

沈苏最会找重点,捏人软肋,一提到何静,大炮的火气顿时就被熄灭,像是霜打的茄子一样蔫了下来。

“我跟云老头儿认识快二十年了,脾气就是这样,你们要是能忍呢就忍,不能忍呢我也觉得不勉强,别说是你们几个小辈,就是云老头儿来我也是一样!”

坐在车架前面的人突然开口,我心中一惊,脱口而出。

“你认识师父快二十年了?那你......”。

“我在这里住了十年,从不外出,要不是云老头儿递了消息要我全力相助于你,就凭你们几个,还叫不开我卢夏的门!”

原来此人叫做卢夏!

“你看起来不过二十三四岁,竟然和师父认识了快二十年?”

“嗤!无知后辈,我卢夏十五岁出山,二十岁时已经名满西北,我成名之时,你还不知道躲在什么地方没有投胎呢!”

太狂了!

这个卢夏说话的语气十分的张狂,偏偏又让人觉得似乎此人张狂的应该应分。

“不用那么看着我,我今年已经四十六岁了!”

我们四个人你看我,我看你,四个人,四双眼睛,每个眼球都写满震惊,四十六?

难道世间当真有驻颜之术吗?

“卢叔叔,之前......”。

“别跟我说那些虚的,你们愿意的话就叫我老卢,什么叔叔伯伯的我不稀罕,我卢夏一生无亲无故!”

我咽了口唾沫,世间之大无奇不有,师父结交的人还当真没有泛泛之辈,都是个中高人,想到这儿,对于此行我也多了几分信心。

“老......老卢,咱们这是打算去哪?”

面对一张与我年纪相仿的脸喊老卢,还真是有些不适应,所以,刚开口就不由得磕巴起来。

“大云山!”

“可是玛可河东岸,盛传有野人出没的大云山吗?”

沈苏接过话茬,这一路上,沈苏可以说是把一本地图志翻了个稀烂,甚至于还买了一本当地的民间故事选,功夫不可谓下的不足。

“不错,你这丫头知道的不少!”

老卢没回头,但是语气倒是和煦了不少,看来沈苏这丫头还真是人见人爱,花见花开啊!

“老卢,我想问一下啊,我记得好几年前还是我在美国的时候,曾经见过一篇报道,说是大云山内有一处唐代藩王的密葬,里面盛敛着数不清的奇珍异宝,还有很多密不外传的医药奇方,不知道可是确有其事啊?”

“哈,你这丫头年纪轻轻见识倒多,这件事民间传的沸沸扬扬,有不少国内国外的探险家和考古学家,还有数不清的盗墓贼都想要找到这处传说的唐代密葬,因此,死在大云山的人多不胜数。”

“老卢,那你觉得这个密葬是真实存在的吗,还只是民间讹传?”

老卢抬头望着天,手里的鞭子垂在膝盖上,驴蛋儿没了鞭子威吓,速度立刻就慢了下来,还真是头懒驴。

“我进过山......”。

说完这四个字,老卢就沉默下来了,我们等了很长时间老卢都没有再看口,想来可能是曾经遇到了什么,此时才不愿忆起。

沈苏最是懂得人心,当然不会追问,我们哥三跟这个老卢天生带着三分不对撇,巴不得不说话呢,各自靠在车架上,抬头望天,早上还是阴沉沉的天色,此时却忽然大亮,阳光洒落,碧空如洗,不得不说,这青海的天空真是蓝的醉人,望一眼,好像一颗心都沉迷其中不能自拔。

驴蛋儿拉着我们,晃晃悠悠的一直往前,两侧的院落渐渐消失,驴车已经出了村落,一路向着东面的山地而去。

视线远处的一座高山清晰无比的映进眼帘,山峰高耸入云,而且山体周围萦绕着一圈圈白色的浓雾,所有的东西都被浓雾遮住,看不真切,我隐隐的觉得,在那团浓雾之中一定隐藏着什么极其危险的东西。

摇晃了三个多小时,老卢把车停了下来,但是此处完全就是一片露天地,连个土包都没有,不会此处就是目的地吧?

“先吃点东西,垫垫肚子,最快也要下午三点多才能到!”

说完老卢就自己跳了下去,从车架下面拉出一个麻袋,从里面薅出一把干草来,直接扔在了驴蛋儿的跟前,跑了半天的路,这驴蛋儿一见到干草,就好像是赌徒见到骰子、色狼见到美女一样,双眼放光,不管不顾的就张嘴大吃起来。

老卢自己则是直接坐在地上,从那个装草的麻袋里掏出来一个布包,布包再打开,里面露出几个白色的圆滚滚的东西,这东西我认识,是锅盔,刚出站的时候就在路边的小吃摊上见到过。

“这东西扛饿,凑合吃吧!”

其实我们包里有干粮,而且比起锅盔,味道肯定要好的多,可是老卢这样说的了,我们不好拒绝,便相继走过去,一人掰了一块,到底吃不惯,勉强把掰下来的一小块吃完,就再也没有心思吃第二块了!

几个人短暂的修整了一下,就再次上了驴车,驴蛋儿吃饱之后,四个蹄子好像生出不少力气,竟然比之前快了不少。

下午的路几乎都是山道,崎岖不平,也难怪老卢会用驴车当交通工具,汽车上了这样的道儿,就跟旱地里的蚂蚱掉进了臭水沟,怎么蹦跶也是白扯。

随着大云山越来越近,道路两侧的景观和植被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虽然是隆冬季节,但是我们坐在率车上、四面透风却并不感觉如何寒冷,反倒是地势越高反而越温暖,现在,我已经觉得外套穿在身上都有些闷热。

车子两侧,遍地都是半人高的绿色的山生柳,中间零星的能够看见夹杂的高山绣线菊,冬日森寒,这些山生柳不仅没有枯黄,反而生机勃勃,连绣线菊还有些是带着花骨朵的。

车轮滚滚,从车架上往后看,两道深深的车辙一路延伸,可见地面十分的松软潮湿,虽然不过才是第二次来青海,对此并不了解,然而多少也是知道青海当地的土质的,如此潮湿松软很不正常。

“下车吧,再往前,车就进不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