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言娇女归来:皇上臣妾要爬墙
17260800000066

第66章 江都公主

自从上次迎宾宴乌孙国请求和亲以后,宫里一直处于人心惶惶地状态,所有人都害怕一不小心就选中了自己,嫁去那黄烟遍地的塞外。

宣室殿内。

“皇上可是在为和亲之事忧虑?”

被人猜中心思的刘彻并没有向往日一样恼怒,反而是问公孙卿是否想到了什么办法。

和亲是个不错的选择,可是刘彻却忧于没有合适的人选。自己的女儿且不说自己舍不舍得,单是年龄就没有一个适合。

大臣的女儿乌孙国又不愿意,而且也没人会愿意自己的宝贝女儿远嫁他乡,沦为政治的牺牲品。

其实他也大可以下一道圣旨,让他们的女儿以公主的身份出嫁,反正对方要求的是公主,又没有要求一定要是他的女儿。

自古以来,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可是一旦他下了旨,也必会引起不满,他还没有坐稳这皇位,不能轻举妄动。

“皇上可还记得江都王刘建?”公孙卿提醒着刘彻。

刘彻当然记得,他这个侄子野心还不小,竟然敢公然的起兵造反,只是刘彻明白公孙卿突然提起的这个人与和亲有什么关系。

见刘彻还没明白自己的意思,公孙卿笑了笑,再进一步地说:“如果臣没记错的话这个江都王还有一个女儿流落在民间。”

对呀,如果不是公孙卿突然提起,刘彻都快忘了还有这么一个人,自己侄子的女儿怎么算也是皇亲血脉,也算得上是身份显赫的公主,配区区一个乌孙国的王子也是够了。

而且据传闻,刘建的这个女儿学识渊博,多才多艺,却因自己的母亲不受宠,而被赶出家门流落民间。

不久后,刘建起兵谋反未成自杀,而刘建的夫人们也因此被杀,从那以后就再也没有人见过这位传闻中的“江都公主”。

“就怕来不及。”刘彻不是不明白公孙卿的意思,不过这天下这么大,找一个人可是何其的困难。

两日后使臣就要返回乌孙了,就在那一天和亲的公主也必然要同使臣一起去到乌孙。

“不试一试又怎么能知道行不行呢?”公孙卿并不赞同刘彻的看法,说出了自己的看法。

既然传闻中的的刘细君是一个见多识广的女子,必然也能够深明大义,将国家大义放在个人利益之上。

隔日刘彻便下了一道圣旨,称谁找到江都王的独女刘细君重重有赏。

只是刘彻不知道也就是这一道圣旨,让阿娇永远都不能原谅他。

当皇榜张贴出来的那一天,青衣是十分震惊的,她没想到过了这么多年,这件事还是被翻了出来。

而得到消息的刘嫖也是一阵慌张,生怕这件事暴露,唯独只有公孙卿一人有种置身事外的感觉。

莫雨就一直没想明白,青衣是自己主子安插在刘嫖和阿娇身边的眼线,可为什么又要将青衣嫁到塞外,这样自己不就没有办法在第一时间知道堂邑夷侯府的动静了吗。

可莫雨哪知道,公孙卿可不仅仅只是把青衣嫁到塞外这么简单,他还有其他的打算。

“当个对朝廷有用的细作比就在阿娇身边做一个无用的花瓶有用多了。”

这是那晚公孙卿留给莫雨的话,现在的青衣,已经不是原来那个可以任他摆布的青衣了,她对阿娇有了感情,那对他来说也没有什么用了。

相反将她嫁到塞外,避免了她和阿娇的接触,既可以防止她露出马脚,牵连自己,又可以第一时间掌握乌孙国的消息,日后对自己也是有用的。

听了自家主子的话,莫雨不得不佩服自家主子的远光是如此的长远。

自从得到刘彻在找江都公主刘细君起,青衣就一直陷入了不安之中。

这一天晚上她做了一个决定,她要为黎君颜和阿娇做最后一件事。

她要去找刘彻说出一切,她要和刘彻做一个交易。

在宣室殿外,青衣将一个玉佩交给宣室殿的掌事太监,叫其转交给刘彻,没一会儿太监就出来请青衣进去,说皇上有请。

“朕还真是没想到竟然是你。”在见到青衣的那一刻刘彻也是一脸的诧异。

“青衣来找皇上也是不得已而为之。”

“有何不得已。”

“青衣想请皇上放了黎君颜。”

“你可知道你这是在要挟朕?”刘彻生平最恨的就是别人威胁他,不由地放高了音量。

“青衣不敢。”

“不敢?”

此时青衣不敢直视刘彻的眼睛,只能低着头不卑不吭地等着刘彻的下句。

“不敢,你还用这种态度对朕说话。”突然想到了什么,刘彻换了个语气问道:“你凭什么认为朕会答应你?”

“如果皇上不是因为找不到合适的人选,我想皇上也是不会大费周章地找青衣的。”

“你很聪明,可有时候聪明也不见得是件好事。”

“可也只有聪明才能保住身边的人。”

“好,朕答应你。”

走出宣室殿的大门,青衣脸上已经布满了泪水,而天公也不作美,下起了大雨, 不知道是否因为太过悲伤,连无情的神也忍不住地的哭泣了起来。

她已经分不清自己脸上的是雨还是泪水了,身体好沉重,心好痛,可不管前路有困难她都得走下去,就像此刻回昭阳殿的路一样。

雨打芭蕉,潇潇雨未歇。“黎君颜,我在雨中等你,等你告诉我你爱谁。”

雨溅衣裳,漫漫长路,独自前行,为谁不知,泪已千行,或雨或泪,有意无意,只愿远方,听闻他安。

从此,前尘陌路,千里相隔,天涯孤月,他和她,只存在于那个她的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