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言娇女归来:皇上臣妾要爬墙
17260800000064

第64章 被人下毒

阿娇一句“她为什么会离开皇宫?”引起了青衣和紫鸢的注意。

阿娇也不知道自己怎么会突然问起这个问题,只是突然觉得自己像是忘记了什么事,她只模模糊糊的记得她出过一次宫,但是具体是因为什么原因,她脑袋里是一片空白。

“小姐,你没事吧?”青衣和紫鸢二人同时担心的说道。

阿娇这么突然来的一句倒真的是把二人搞懵了,一心在想阿娇是不是受了什么刺激,故意这样说。

看阿娇不像是在开玩笑,青衣也意识到了事情的严重性。

转头问紫鸢阿娇这种情况是什么时候开始的,而紫鸢也说不清楚。

突然想起来什么,一拍脑袋对着青衣,机械地说:“我~记得~有一天早上,小姐说要去摘点桂花,说她早上睡不好,当时我还想同她一起,不过被拒绝了。”

“对,就是那天早上,小姐还嘀嘀咕咕的说什么忘记了什么。”

说到这儿,青衣想起来了,好像她去找阿娇,说黎君颜的事的时候,阿娇手里就提着一个篮子,难道就是那天,青衣在心里自问。

“哦,对对就是黎君颜出事那天。”终于想到具体是哪一天的紫鸢一拍手打叫道。

可这都已经过去了一个多月了,都这么久才发觉,青衣也在暗暗自责,自己要是早一天发觉就好了。

不知道这个会不会影响到阿娇的身体状况,青衣对此也是束手无策。

话一问出口,阿娇也察觉到了自己的不对劲,再一联想到近几日来,先是忘记一些小事情,到后来发展到今天的事明天早上起来就忘了。

起初以为只是因为太累了,导致有些时候心力不足,才会记忆不好,而从最近的频发的情况来看,应该没有这么简单。

还是得什么时候去问问师父,阿娇心想,她给自己看过没有查出什么问题,连自己都没查出来,可能就只有神医温红烛能帮她了。

阿娇漫不经心地说:“走吧,回去再说。”

阿娇从来没有觉得长清殿到昭阳殿的路,有这么长过,这一路走来都是迷雾,她看不清前路,看不清前方等着她的将会是什么。

翌日。

清晨,万籁俱寂,天蒙蒙亮,黑夜正欲隐去,破晓的晨光慢慢唤醒沉睡的生灵。

灰蓝色的穹隆从头顶开始,逐渐淡下来,淡下来,变成天边与地平线接壤的淡淡青烟。

旭日东升,薄薄的阳光倾洒在宫殿的琉璃瓦上,给这冷漠无情的皇宫增添了几丝暖意。

让早起的阿娇心情莫名的好了起来,再一想到黎君颜可能就快救就出来了,心情更是好了不少。

好心情总是短暂的,总会有人恰到好处的打断,“小姐,不好了,不好了……”。

阿娇半开玩笑地对着紫鸢说:“你小姐我好着呢。”

“不是啊,小姐,是离……离……”

阿娇好奇地看着紫鸢,等着青衣把话说完,她想知道到底是什么事,让她反应这么大。

“离贵人死了”见紫鸢离个半天都离不出来,青衣直接接过紫鸢的话说道。

“什么?快带我去看看。”

等阿娇到长清殿的时候,刘彻和太医已经到了,没多久卫子夫和王娡也带着自己宫的人赶了过来。

幽暗冰冷的房间里,离贵人安静的躺在地上,而她身上还穿着昨天的那件白色的衣服。

安安静静地躺在那儿,虽然一无声息,却反倒比生前任何时候的她都还要美丽,生前的离贵人美是美,就是太过于飞扬跋扈,而现在脸上多了一份宁静,更热人怜惜。

“这怎么回事?”自己的后宫出现这种事,让刘彻非常生气。

地上跪着的太医,不敢直视刘彻,磕磕碰碰的回到:“回皇上,离贵人这是中毒而死。”

“将昨夜长清殿的人全部都给朕带上来。”

带上来的宫女太监全都不敢说话,心里都在暗骂自己怎么这么倒霉,就碰到了这样的事,还不知道命能不能保住。

“昨夜可有人来过长清殿?”刘彻面无表情地询问众人。

“回皇上,昨夜……昨夜只有前皇后来找过我家娘娘。”其中有个宫女首先供出了阿娇。

“你可有什么解释的?”刘彻质问阿娇。

“没什么好解释的,我昨夜是来过,可这也不能代表人就是我害的吧?”阿娇勾唇反讥。

“可昨晚除了姐姐没有人来过这儿。”卫子夫“善意”提醒到。

阿娇算是看明白了,她是被人给下套了,昨天就是一个勾,阿娇心里一阵嘲讽,不知道这人是布了多久的局,才让自己神不知鬼不觉的就掉进去了。

现在阿娇是十张嘴也说不清了,王娡也在一旁不断地给刘彻施压,再加上阿娇也没有证据证明自己的清白,更是遂了王娡和卫子夫的心。

阿娇也明白这是有人故意陷害自己,就怕此次不仅黎君颜救不出,自己也搭了进去。

“够了”刘彻冷眼看着在自己面前唇齿相讥的女人,不由的恼怒起来,这些人在想什么他都一清二楚。

刘彻倒也没有想要处置阿娇,只是将阿娇禁足半个月,此事就此了结。

在刘彻眼中,离贵人只是他众多女人间的一个,可有可无,而阿娇不一样,无论是她这个人还是她手中的东西,他都不能少。

得到这个处置阿娇也不意外,这宫中佳丽三千,没有人会在乎多一个还是少一个,死后也不过是一抔黄土,魂归故里。

如果你想要死的明白,死了有人还你个真相,那就必须让自己有让人记住的价值。

“来人,送娘娘回宫。”

刘彻一声令下,没人在反对,进来一群人恭恭敬敬地护送阿娇回昭阳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