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马云的资本
17111900000008

第8章 眼光——看别人看不到的,做别人不敢做的(2)

马云在浙商总会“2016浙商经济形势分析研判会”上演讲时说道:“企业应该考虑如何解决明天的问题……未来世界不会建立在规模经济、权势和金钱的基础上,而是建立在知识、智慧和创新的基础上,任何东西有前瞻性才有意义。今天许多企业争取解决的是今天的问题、昨天的问题,而不是考虑如何解决明天的问题。我希望大家能够站在前瞻性这个角度去思考,假设你在10年前,有什么事让你觉得做了会不一样,那么同样的,如今企业必须去做什么事情,才能在10年以后活得更好。”

我们知道,当前世界经济形势异常复杂,一个企业如果不能适应其快速变化,最终只能是穷途末路的命运。企业要想在瞬息万变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除了要有独一无二的核心竞争力,更需要富有前瞻性的预见力。这样才能更好地规划公司以后的发展,并使之处于不败之地。

当然,企业每一次的预见都会存在有一定的风险。因此,一个敢于预见的创业者必须有勇气去承担这种风险,并且善于避开风险中的各种阻碍,相信每一次风险都是机遇,这样才有能力将风险转化为机遇,这样才能在超前于他人的眼光中拔得头筹。

4.眼光放远点,未来的事大家拼的是想象

2015年11月,有记者问马云:“很多人现在看不懂阿里,它收购了很多企业,这些企业和阿里最初的电子商务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

马云答:“16年前很多人也看不懂阿里,现在仍然没看懂。我们的使命是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我们的生态系统,是帮助中小企业在融资上、在寻找客户上、在解决物流问题上、在跨境贸易上有更多的(便利)。中小企业太多,没法一家一家地帮助,那我们搭建一个生态系统,在这个生态里,企业可以找到融资,可以找到客户,可以找到物流,可以公平交易。”

一个人的眼光,不仅仅在于他有高瞻远瞩的能力,也在于他有没有丰富的想象力。如今变幻莫测的市场往往决定了企业的兴衰成败,然而有些企业恰逢市场惨淡的时候,往往很容易泄气。事实上,机遇无时不有,无处不在,关键在于你是否能够练就一双火眼金睛,能够看得比常人更远。

正如马云说过的:“在创业的过程中,不要看到小金子就忙不迭地捡起来,否则会不胜其累,无法到达遥远的金矿。唯有把眼光放长远,全力投入到创业中去,才能收获最丰厚的回报。”

在创建C2C、B2C项目不久,马云就发现其发展的重要瓶颈是物流业的滞后。经过一系列的考察,马云心中腾升出了“大淘宝”战略计划,这个计划也成为了阿里集团未来发展的重中之重,因为这一战略不仅会改变物流业整体的布局,还会使C2C、B2C、B2B产生联动效应。

经过一番市场调查,马云发现,送货慢、服务态度差、质量无法保障几乎已经成了如今网购零售业的心病。虽然一些B2C企业如凡客诚品、京东商城等已经有了自建的配送团队,但是其覆盖范围还是很有限的,而且缺乏统一的服务规范。因此,马云将目光看向了更远处,创建了以物流为主的“大淘宝”战略。相比于单一的B2C企业来说,马云的这次“大淘宝”物流计划因为依托阿里集团C2C、B2C、B2B业务,因此具有巨大的潜在需求和发展空间。

你看不懂别人的布局,是因为别人比你站得高看得远。马云曾在论坛上自嘲脑袋小记忆差。他称:“我觉得我脑袋小,所以要记很多东西很困难,所以记得快,忘得也快。我对10年以后、8年以后、5年以后的事情要做什么,我特别有兴趣。因为昨天的事大家拼的是记忆,未来的事大家拼的是想象,想象要的是理想,还有现实。”

在经济动荡的年代,企业更需要发展想象力,通过创新不断开辟新的蓝海。通过想象、创新诞生一片新的市场,引导一种新的消费趋势,将创新转换成强大的经济力才是最关键的。如1982年,SONY推出了其耳塞产品的开山之作,微小的喇叭变成两条细线,塞进每个人的耳朵中,时至今日20余载,建立了无人能比的耳塞王朝,为其带来了数以亿计的销售奇迹;Google颠覆了在线广告的赢利模式,推出搜索排序的商业模式,这一模式的改变,顺应了时代的潮流,为企业开辟了一条新的财路。

当然,也有一些企业的成功来源于企业家的直觉和对市场机会的“赌注”。然而,这种“赌注”却只会让企业家们出现急功近利的问题。例如,只看到了短时间内的赢利,忽视了企业未来的发展,让企业一时获得蝇头小利,而在未来造成整体格局的大变动。

乐视控股集团创始人贾跃亭用长远的眼光观察市场动态,洞察到了将来市场的发展趋势必将向满足在互联网时代下人们需求的方向发展,他提出了“乐视生态系统”这一概念,贾跃亭说“乐视生态,是一个开放的闭环生态系统。开放,是外延式成长,指用户、合作伙伴均可参与其中。只要能满足用户的需求和利益,充分发挥乐视生态价值,别人做不好,或者别人不愿意做的,我们在充分评估后,就可以做。”

在贾跃亭看来传统工业时代下的专业化分工理论早已经落伍了,专业化分工曾经在资源不足、信息沟通效率低下的情况下带来了高效率的工业化大生产,但是也带来了非常多的弊端,尤其是对于创新的遏制。现在的时代已经由工业时代进入互联网时代,由传统互联网时代将要进入互联网生态时代。可以说,乐视打造了一个商业界的“巨无霸”,通过生产一些与核心业务紧密相联的产品,扩大对用户的影响力,吸引更多用户聚集在乐视麾下。

经济市场每日都在不停地变动,企业要想在这种变动中寻求更好的发展,那么就应该对市场随时保持一种灵敏的悟性。这种悟性是企业管理者对经济所应具备的触觉,只有把握好这份敏感性,才能更好地分析市场、投入市场,最终赢得市场。

著名的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曾将创业者定义为那些能够“寻找变化,并积极反应,把它当作机会充分利用起来的人”。的确,能够发现独特的机会是成功创业者所必须具备的一项特质,是成功的起点,在某种意义上就意味着创业已经成功了一半。

一个成功企业管理者的眼光绝不会只放于眼前的小利上,他们会自己发掘出更为广阔的市场与目标,并且制定可行的方案去拼搏与奋斗。对于他们来说,只有拥有高瞻远瞩的能力,才能实现长远计划。

5.用你敏锐的眼光发现机遇

马云说:“一个行业注意它的人越少,它就越有发展的前景。别人不注意它,你注意了,你就是有眼光的。”对于做生意的人来说,眼光是最重要的,眼界有多宽,商路就有多宽。有人曾经用猎狗这种动物来比喻优秀的商人,猎狗平时谨慎而低调,可一旦嗅到了市场的气息,就会迅速出击,抢先找到猎物,而旁人只好眼睁睁地看着它们将猎物叼走。

比如在遇上市场惨淡的时候,许多人也许会说:“现在的市场不好,没有机会。”但是还有一部分人就会认为,市场不好的时候往往是机会最好的时候。对于他们而言,机遇无时不有,无处不在,关键在于你能否练就一双敏锐并能发现机遇的眼睛。

马云出生在浙江杭州。那里是中国经济最成熟的长三角经济圈,有着中国最为庞大的从事外贸业务的中小企业集群,是中国民营经济最为活跃的地方。

作为土生土长的杭州人,马云对于中小企业的需求有着最为深刻的体会:购销资讯的缺乏、产购信息的不对称,以及国际业务和转口贸易的成本偏高,都是让这些中小企业主十分头疼而又一直没有办法解决的问题。

马云就从这里看到了商机:中小企业使用电子商务将会是未来的一种趋势。马云坚信:“互联网对于发展中国家是机遇,对中小企业是机遇,互联网是以快打慢,以小博大。竞争会迫使更多的企业上网。不上网的企业,会老不会大。”

于是马云毅然放弃在北京已经稳定的事业基础,回到杭州,建立了阿里巴巴,最终大获成功。

马云的成功经历告诉我们,一个人的成功并不是偶然,而恰恰是他的那种独特的猎犬式的眼光和远见促成了他的最终成功。有人说,马云创业的时候环境和机会比我们好,是他运气好,所以成功了,但我们没机会了。其实,这不过是一个借口,世界永远都是充满着机遇。当初微软做起来的时候,人们都说没人能超越微软,后来出现了雅虎;人们说没人能超越雅虎,后来又出现了eBay;人们觉得eBay已经很了不起了,又出现了谷歌;当人们觉得谷歌已经像太阳一样无法被超越了,现在又出现了Facebook。

事实上,世界上许多事物都隐含着一些决定未来的玄机,经商也是如此。在创业之时,如果能够对市场走向保持一种灵敏的悟性,培养对市场敏锐的双眸,就可以更好地分析市场,投入市场,最终赢得市场。

一个年轻人乘火车,发现当火车在荒凉的山野中穿行时,乘客们索然无味地望着窗外。当火车到了一个拐弯处,一所简陋的平房进入人们的视野。这时,几乎所有乘客都被这沿途唯一的“风景”吸引了目光。返回时,年轻人中途下了车,找到了房子的主人。得知房子的主人每天都忍受着火车从门前经过时发出的噪声,很想低价出售房子。于是年轻人低价买了房子,并认为在这儿做广告最合适不过了。于是,年轻人开始联系大公司,说明自己的想法。后来,这个广告媒体被可口可乐公司看中,租用3年,年轻人得到了18万元的租金。

在如今的市场中,机遇并不总是以高大威猛的形式出现,有时一件看似简单的小事中就可能蕴藏着巨大的机遇。这时候,就需要用敏锐的眼光发现机遇,别让机遇与我们擦肩而过。机遇对于每一个人都很公平,对每个人都一视同仁。但是因为人们对它的看法不同,才造就了不同人的得失。有人对机遇视而不见,生活在庸庸碌碌中;有人以敏锐的眼光捕捉到了机遇,走上了成功之路。

著名的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将成功创业者定义为那些能够“寻找变化,并积极反应,把它当作机会充分利用起来的人”。的确,能够发现独特的机会是成功创业者所必须具备的一项特质,是成功的起点,在某种意义上就意味着创业已经成功了一半。

经济市场每日都在不停地变动,企业要想在这种变动中寻求更好的发展,那么就应该对市场随时保持一种灵敏的悟性。这种悟性是企业管理者对经济所应具备的触觉,只有把握好这份敏感性,才能更好地分析市场、投入市场,最终赢得市场。

6.敢于领先一步

有人说:如果资金与资源是工业社会最重要的竞争要素,那么时间优势则是信息时代最强大的竞争战略武器。的确,在现今社会,参与创业的人在不断增加,如果你选好了一个项目,不赶紧行动,若是被对手先行一步,你的成功机会就会大打折扣。

抓住商机对于创业者来说很重要。那是决定创业者成败的关键所在。然而,什么是商机?并不是等到所有人都听到了发令枪响才是商机,用马云的话说:“如果时机成熟,就轮不到我来做了!”相反,恰恰是大部分人都还处在“看不到”“看不清”“看不懂”的时候才是最好的商机。

马云在创立阿里巴巴的时候,很多人并不相信一个见不到人的平台能给人们带来机会和诚信,然而,就在这时,马云推出了诚信通,这不仅解决了当时人们都在担心的问题,还使中国进入一个新的网络交易时代。

人们常说,弱者等待时机,强者创造时机。尤其是在这样一个信息时代,对于创业者来说,时机就是商机,商机就意味着成功。

1983年,霍华德·舒尔茨作为星巴克的市场经理,被派到意大利米兰去参加一个国际家居用品展。一天早晨,他来到宾馆旁边的一个咖啡吧。他发现意大利的咖啡店和美国很不一样,他们只向客人出售现做的新鲜咖啡。他看见咖啡师傅一边磨咖啡豆、压进浓缩咖啡、蒸牛奶、递给顾客,一边友善地与顾客聊天。

意大利当时差不多有20万家咖啡店,仅米兰一地就有1500家,几乎每一条街道拐角处都有一家,所有的咖啡吧都很受欢迎。舒尔茨发现,在这里咖啡店不仅仅是一种商业的模式,它已经成为一种文化。咖啡就像是一种纽带,而咖啡馆则是人们情感交流和休憩聊天的绝好的“第三空间”。舒尔茨被这些充满人文气息的咖啡店深深地震惊了,坚信这种全新的咖啡文化必将成为休闲时代的潮流。

于是他抱着发扬这种文化理念的决心回到美国,他首先想到的就是改变星巴克,但是星巴克的管理层们却异常顽固,舒尔茨无法说服他们,以至于最终不得不离开了星巴克。

1986年,离开星巴克的舒尔茨开起了第一家咖啡店,这种新的咖啡文化,给了人们全新的体验,他的生意异常火爆,到1987年就开了三家,每个店的销售额都达到了年均50多万美元。而就在这一年,星巴克拥有者鲍德温等人打算把星巴克卖掉,舒尔茨立即融到了400万美元将它买了下来,就这样,新的星巴克诞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