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金家湾
17066100000092

第92章 意外惊喜

不知不觉,一年的时间就在讲故事中过去了,我的口才是越来越好,故事也是越来越精彩,听故事和在餐馆吃饭的人,比去年多了两倍都不止,餐馆老板赚钱了,也没亏待我,过年的时候,给了一个大红包给我,哇!一千元人民币。我也不客气了,带回去好好的孝敬一下父母。

好好的,开开心心的过年,工厂开工的第一天,我来深圳了,大家好长时间没听故事了,老打电话问我故事的结局怎样,故事还长着呢,要在电话里讲,恐怕我拿的红包,又要送给电信局了。

盛情难却,老板又给我们听故事的人,一间专门的房间,还装修得好漂亮,一个茶馆的模样,边听故事边喝茶,好惬意。克服一下吧,尽管“假日综合症”还让人不适应,今天还是接着去年的第九十一章,往下讲。

大家新年好,恭喜发财。

去年讲到金日亮接到了秘密任务,同时阿南惟畿,又在准备占领长沙了,薛将军给他预备了一个大“火炉”。估计一定会像我们过年吃的饼干一样,烧得“旺!旺!旺!”的。

大的情况如此了,具体的故事,我们还是一点点的,仔细的讲。不然,一下子说完了,大家下班了,不知去哪里,没了一个娱乐节目不是。好,不再废话了,言归正传。

第二次会战的时候,金家湾抗日救国军为了狙击日军的偷袭,好多战士受伤了,医药紧张,是金仁俊从外地买来了西药,可以说也是救了好多战士的生命。现在,伤口开始愈合了,那些抗生素啊什么的,在那个时候实在是太贵重了,一点也不能浪费,那是救命用的,生命没有危险了,就可以用中药代替。

当然,中药虽是山中有,不过,现成的也用得差不多快没了,要再去采才行。

采药,要是在平原的话,还不那么辛苦,在山林中,上上下下,陡坡悬崖的,不只是辛苦,还危险。这就需要既懂医学,熟悉药材,还年轻的青年去挖药了。

不用说,这个任务,也是林玉英来完成了,周部长,毕竟年纪大了,后勤部,出点人力还可以,要是让周部长亲自带人上山,不现实。

林玉英呢,她也不认识山里哪些草是药材啊,只能找人帮忙,她肯定找中医世家的姚金菊帮她了。就一个人还不够,还得找一些懂药材的年轻人才行。另外,救国军里一些女战士,陪着去呗,临时学习,今后一定还会有这样的任务,那时候,就不缺人手了。

都是年轻女孩在一起,自然很开心,尽管是战争年代,人性还是不可改变的,天生的追求快乐,幸福,开心。一路走来,说说笑笑,还要偷偷的打听打听谁的小秘密,当然,就是心中中意什么样的男孩了,那个欲说还羞的模样,真是可爱。

慢慢的,大家也学会采药了,毕竟都是生在农村的,一些花花草草,平常都见过,只是有些“熟视无睹”,不知道那是药材罢了。现在,经过药材专家一指点,恍然大悟,原来这些东西都是宝贝啊,那时候,我还把它们砍回去当柴火烧呢。

在工作忙的时候,林玉英没注意,姚金菊在医院这么长的时间,就她妈来过几次,看望她,她的兄弟,姐妹呢?再看看,也该结婚的年龄了,她丈夫呢?

问过之后,才知道,这件事,正是她父亲的心头之痛,别人都说她父亲是“神医”,可是,姚金菊的母亲生下她之后,一场病起,尽管生命在危急之中抢救过来了,却再也不能生育了。所以,姚金菊的爸爸,恨心加奋心,努力研究医学,才得了个“神医”的称号。

姚金菊,有一个曾经中意的男子,她父亲也很喜欢那个勤快,爱钻研的小伙子,可是,不知道为什么,突然就不辞而别,再也没见过他了。

说到这里,姚金菊也问林玉英:“看那个金仁俊,对你很有好感的,你和他也说得来。”

林玉英笑一笑:“那是他给我们弄来了医药,感谢一下。”

想不到,是一段不开心的往事,林玉英就暂时停了下来,和姚金菊一起,再学习辨认其它一些不常见的珍贵药材。

林玉英的话,勾起了姚金菊的回忆,那个叫做林君友的青年,是她和父母在武汉的时候,一家人开一个药铺,父亲为人看病,由于父亲的医术好,来看病的人很多,父亲对待病人又仔细又负责,所以,就有些忙不过来了。一天,来了一个中等身材,风度翩翩,特别儒雅的青年,一直在等着。一家人都在忙,父亲也一直在给病人看病。青年人也没说来这里是干什么的。所以,就一直等到晚上,病人的病看完了,药也抓好了,父亲以为,这个青年也是来看病的。就问他:“是不是来看病的,可以过来了,我看看。”

青年人静静的坐下来,原来,他不是来看病的,是想来学习的。正好,药铺里也需要人手,父亲就问他:“你有没有一点基础,或者说,懂不懂一点药材或医学。”

想不到,这一问,让父亲都吃惊了,这个青年,不但药材知识丰富,而且,看病的医学技术也非常的高。有这样的人才来拜师,一家人当然高兴了,当然接受了。

这位青年,学习特别认真,人也不怕苦,上山挖药,焙制药材这些吃力的工作全都抢着去干。姚金菊的父母,那是看在眼里喜在心里。时间稍长,慢慢的了解,原来,这位年轻人,家庭苦难的孤儿,从小,父母因病双亡,在叔叔家里长大,朋友也不多,要好的就一两个。

姚金菊和她父母,都以为,这位年轻人,是为了生活,或者是因为孤儿,从小养成孤独的性格,在家乡,总觉得有些不合群,所以出远门来重新生活。

她们认为的原因,有一个是对的,那就是,林君友想学好医学那是实实在在真心的,他父母的病,医生没有挽救过来,这位年轻人,发誓要学好医学,不要让其他的人家,和他一样,成为孤儿。另外一个原因,这位青年是不会说出来的,就是,姚金菊,长得和他在家乡的那位女朋友特别的相像,这才是这位年轻人来这里的真正的原因,不然,不要说中国这么大了,就是在武汉,医术好的诊所,医学世家,还是特别多的,怎么刚好就选中他们家了呢。

这些回忆,全都在日军攻打武汉的时候,结束了,那一天,姚金菊一家,为了躲避战乱,决定回到老家来,走之前,要问问林君友是不是和他们一起去湖南的,可是,就怎么都找不见人了,战争的枪声都可以听到了,她们一家才随着从武汉最后一批撤离的人群一起,回到了湖南老家。

想到这些,姚金菊是脸红,遗憾,恨,她知道,林君友,一定是因为日军攻打武汉,躲避战火了。但是,这位一直“懂事”的好青年,怎么就这样,招呼都不打一个,自己跑了呢,毕竟,对于心中中意的人,姚金菊,有时候,是可以原谅他,或者,他是担心,一打招呼,这段情谊,舍不得,自己说不定就走不了了。难道,他有其他中意的人?希望他今后的生活幸福。

最后总结,都是日军害的,不然,大家在武汉就不会分离了。

于是,大家就一起骂日军。那些因为战争,失去丈夫,失去兄弟的,又开始流泪了。

天晚了,回家吧,天黑,在山上挖药材,很危险的。

药材比较多,林玉英和几个女战士一起,背着竹筐,和姚金菊一起到她家去,这些药材,要制成成药。也有些女战士,想学习如何制药,就不知人家收不收徒弟。

远远的,姚金菊就看见家门口,一个熟悉的身影,那种翩翩风度,难道?自己眼花了,还是在梦中,再仔细看看那人,不会吧,难道真的是他?心中一阵惊喜。

不由得,脚步加快了。近前一看,真的是他,就是林君友,后面,父母也过来了。跟着姚金菊的人,一看这情况,就知道,有珍贵的客人了,有反应快的人,已经明白了,这位公子,不会就是姚金菊刚才在山上说的那个林君友吧。

一时间,姚金菊竟呆呆的站着,不知说什么了。还是林玉英替她说了,问年轻人:“你不会就是林君友吧,刚才,姚金菊都和我们说过你了。”

那年轻人笑了,回答:“我是的。”

女兵们开心极了,都说:“有心人,天不负,你们是真的有缘。”

别人家的喜事,自然有很多要说的话,外人在,不方便,女兵们就放下药材,回去了,那些想学习制药的人,也不好意思现在说了,今后再问吧。

一段时间的分别,双方当然有很多话要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