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金家湾
17066100000135

第135章 留有后手

撤退,也是一门十分有讲究的战争艺术,军队在撤退的时候,一点也不能让敌方知道或者感觉得出来,不然,敌人就会采取果断措施,给你以疯狂的痛击,造成巨大的损失。

具体来说吧,这次日军进攻猛烈,抗日救国军背靠河流,十分的危险,首先,必须保证河上的桥安全,否则,撤退的战士,就会被逼到河里去,后果不堪设想,同时,又要保证,万一日军踏上了桥,就要果断的炸毁它,防止日军通过桥而攻击到河这边的守军。

前面的战士猛烈的攻击日军,后面的战士在阵地前埋上引爆地雷,开始撤退。

日军进入到雷区后,地雷被引爆,炸得身首异处,撤退的战士,以最快的速度跑过桥来。

榴弹炮注意,防止日军的大炮前移,轰炸河上的拱桥。

趁日军被地雷炸晕了的时候,来一次反冲锋,让日军不知道抗日救国军是在进攻还是在撤退,战士们齐声呐喊,气势逼人,又把日军赶到了壕沟那边去了。

铃木太郎在望远镜里看到,这金家湾的部队,确实勇猛,看来,不能逼得太紧了,现在,这“独立十八军”在“背水一战”,个个都和你在拼命,得“避其锐气”才行。

撤退的好时机,战士们将衣服,帽子,留在防线上,迷惑日军,让日军以为对面的军队还在阵地上,不敢轻易进攻。战士们的人,抬着伤员,赶快跑过河来。

果然,日军的炮兵,对着救国军的“阵地”,又是一阵猛轰。前进了的日军大炮,好多炮弹都打到河里来了,掀起好大的浪头。

等到铃木太郎再次组织起部队冲锋的时候,抗日救国军的战士们,已经全部过河来了。这一次,日军是毫无阻挡的就冲到了河边,除了一些倒霉蛋踩响了地雷之外,其他的日军,没有一个受伤的。

日军冲到河边,就停止了,没有上桥。“上村”这个战争狂人,还觉得不过瘾,还想冲过河来,铃木太郎已经下令停止进攻了,“上村”气呼呼的,想违抗命令,铃木太郎让他看河桥上的情况,好多的炸药,堆在拱桥桥洞下,冲过去,就是送死。“上村”只好停止前进。

金日亮一直在思考,铃木太郎发动的这一次进攻的真正目的,没想明白,不过,已经不是很重要了,今后让“特工队”去了解吧。河那边的防线,没有河流作为屏障,在日军如此强大的火力打击下,确实守不住,防线丢了,今后再夺回来就是了,关键是人员没有太大的伤亡就行。

这次阻击和撤退,牺牲战士十七名,重伤二十六名,轻伤五十三人。杀死敌人,估计至少有一百五十个以上,很不错的战绩了。日军不再进攻,现在的紧急事务,就是抢救伤员。

姚金菊怀孕了,抢救伤员,她一直是主力医生,今天,大着一个肚子,很不方便,不只是姚老爷子一家担心,军长他们也都担心,要是肚子里的孩子出了差错怎么办。想一想,让林君友陪着一起上山来吧,既可以抢救伤员,同时也可以照顾妻子。

这就是铃木太郎的一个行动,完成的两个计划,飞机场的“隐患”消除了,林君友也进了金家湾的“军事基地”。

第一次上“部队驻地”,那么多的岔道,就是一个大的“迷魂阵”,如果没有人带领的话,绝对的会迷路,在这山里转来转去的,几天,甚至几个月都上不到顶上。

林君友看在眼里,记在心里,这么复杂的山路,不可能画在纸上带出关去,过关检查特别的严格,每一样东西,都要打开来看,甚至有的还会被拆开。就是因为检查十分严格,他才没办法带地形图出去。

就算进来了驻地,山里军队有多少人数,哪里有火力点,也不可能知道,得到黎队长的情报后,金日亮和特派员一起,将山里的射击点,都改成了暗火力。一路上,林君友也不可能东张西望的,那样,明显的就是间谍了。

到了救护地点,林君友一看这个场面,愣住了,手断了的,脚没了的,肚子被子弹打穿了的……,尽管心里有所准备,他也没想到是如此的血腥,其实,和过去的那几场战争比起来,伤员还不到五分之一,是林君友根本就没有见过战场上的伤员救护点,所以发怵,胃里在翻腾,还是姚金菊拉了他一下,才走过去帮忙的。一边干活,一边强忍住,没有吐出来。

妻子大着一个肚子,干活比林君友都灵活多了,打针,止血,做手术……,林君友有时候都瞪着个眼睛,要姚金菊提醒才知道该做什么,等于就是一个学徒。好在伤员不多,除了林君友,其他的人,都是熟手了,手术没有多久就做完了,只是,一些伤员身上的麻药作用过去了之后,痛得不自觉的喊叫起来。

林君友是忙得一身是汗,再看妻子,还好,没什么变化,到底是久经沙场的人了,干活比较轻松自如。

紧急事情干完了,休息一会,一般的护理工作,有林玉英她们做。

林君友关心的问妻子:“你应该没事吧,我真担心你会累坏的。”

姚金菊反问:“你看我有事吗,那些种地的农民,大着个肚子,还要下地干农活呢,这些事情,算不了什么,倒是你自己,好像刚才是挑着重担走了几十里路一样。”

林君友笑了:“我是不习惯,多半是吓的。”

姚金菊说:“多干几次就好了,那几次的情况,比这糟糕多了,抢救了几天几夜。”

我的天,那是一个什么样的场面啊,林君友惊呆了,想想,那几十万人,百多万人的战争,经常发生,受伤的,死了的,是一个什么样的状况啊,这战争,实在是太残酷了。

军长和特派员,已经下令,让“特工队”调查了解,这一次铃木太郎突然发起进攻的真实意图,如果只是击垮金家湾计划的第一步,那么,金家湾就要做好准备了,日军的军力如何,是对抗,还是撤退,撤退,又撤到哪里去。

经过“特工队”的了解,日军抓了好多的民工,军长和特派员想,日军不可能是挖战壕或者修碉堡,这么多的民工,也不可能是修大型工事,日军不可能计划长期“坚守”的,他们的目的是进攻。守在一个地方挨打,这里也不是交通要道,军长和特派员几乎同时想到了,飞机场。

看来,日军已经决定要击垮金家湾的部队了,也就是说,第四次长沙会战,日军已经在行动中了,只是这一次,计划和准备工作,日军做得十分的充分,一步一步的,稳打稳扎,看来,金家湾,危在旦夕了,必须有计划,如何应对才行。

告诉“特工队”,注意日军的行动,找准机会,破坏日军的计划。同时,还要留下“后手”,今后方便自己的工作。

如是,黎队长决定,让三个“特工队”队员,变成民工,让刘民辉带着皇协军和日军一起,被抓走了。

机场的建设工作,铃木太郎安排佐藤负责,不久,佐藤就用卡车,装着一百多个民工,带着工具,在一大队日军的“押送”下,来到了一座山头上。

日军站岗,几个施工人员,带着民工,打桩,布铁丝网,从此,外人不得入内。

铁丝网里,日军的施工指挥员,指挥民工埋炸药,放炮,炸山,运石头,铺路,建房子,修跑道……。

从此,大家就是吃,穿,住,拉,撒全在铁丝网里,谁也不能出去了。

为了让工程进度慢下来,三个打入民工队伍的“特工队员”,让大家故意将饭菜倒掉,少吃一些,装病,因此,大家没少挨日军的皮鞭。

好几次,三个队员都想搞暴动,黎队长将情况反映给军长和特派员后,军长和特派员都不赞成,这样一搞暴动,死伤的都是民工,而且,他们死了,日军还会再找一批人来,搞不好,“特工队”被暴露了,今后为打机场留下“方便”的计划都得落空。三个队员,这才没有组织暴动,一心一意,拖延工期,再有就是,如何留下破绽,让今后的战士们能够进来,这日军的监工,看得这么严紧,还真是不好留“后手”。

三个队员,彻夜难眠,挖地道吗,不可能,日军日夜监视,天天点名,每一个人都得出工,搞“豆腐渣”工程,让跑道烂坑,房子倒塌,也不可能,所有的工程,日军亲自检查。

眼看着工程都要完工了,还没办法,最后,在铺下水道的时候,一个队员想到了,将下水道建宽一些,日军的检查人员,只担心这些民工偷懒,工程偷工减料,这下水道,宽了一点,高了一点,水跑得更快,正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