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铁血王朝
16994300000182

第182章 斩首行动

齐王起草的第一份公函发出之后,迅速引起了各地混乱局面的产生,由此齐王后悔不已,自责缺乏了稳定的大局观念。为了弥补过失,针对第一份公函的漏洞,齐王又发出了第二份补充上书,建议朝廷马上纠正一些过激和不完善的作法,尤其是以稳定局势,绝对不许冤枉无辜为主。但是,有些地区本来左道邪教十分活跃,百姓信众非常普遍,官府一旦开始清理搜捕,马上引起了反弹,顿时寒冬腊月间,各地民乱的告急文书纷至沓来,朝廷顿时陷于了恐慌和手忙脚乱之中。

“报,浙东民变,江浙行省发来告急文书!”中书省左丞相别儿怯不花可也是忙昏了头,只好将所有告急文书转送到大都督府,希望对方拿出紧急措施,迅速平息民变。

“王爷,您还是裁决吧,齐王殿下可是远在河南,紧急公文转送过去可是要耽误大事的!”皇家陆军副大都督,新军训练总监申通催促着正心慌慌,却是手足无措的大都督府副大都督楚王爷。

“老弟,这调兵可是大事,不得不慎重而行,非齐王殿下不可,我们可不能乱了规矩!”楚王异常坚持地说道:“所谓家有百口,主事一人,人人都当家,那还不乱套了?不行,即便耽搁几天时间,也要按规矩办事!”

“唉,我看这样,既然浙东闽中等处最为紧急,咱们可否以朝廷公函形式发出急电,由各行省平章,或者驻地大将为首,集结军队,先行根据局势出兵弹压。否则贼众一旦占据州县,形成勾连,到时候可就难以收拾了!”

“这倒是一个应急之策,但是需要中书省行文才行,要不我们还是请皇上下诏,马上组成联合司令部?这可是齐王殿下早就设计过的,只是限于时间紧迫未来得及建起来而已。”

应急司令部很快组建起来,因为是齐王早有提议的,加上此次源出军情,大都督府自然成了办公场所。第一个动作就是,得到皇上批准,小神通的动议马上发到了出现动荡的各行省。而接下来朝廷调兵的决策却再次卡壳了,没人敢越俎代庖啊。正在众人愁肠百结的时候,齐王的第二份公函到了,小神通马上被宁宗皇上招到了宫中。

按照当时官府记载:时“妖幻之人”名目繁多,淮南谓之“二襘子”;两浙谓之“牟尼教”;江东谓之“四果”;江西谓之“金刚禅”;剑甫谓之“明教”等,名目繁杂,但明教尤盛,有秀才、官吏、甚至低级官兵加入。其首领号曰明使,又有肉佛、骨佛、血佛等名堂,着白衣乌帽,所在之地结成社团,传布伪经邪说,供奉佛道老祖画像,甚至将经卷刻印流传,影响巨大。

研判着各地形势,齐王迅速做出了一个决定:“斩首行动”。尽管有些恐怖和不太道义,甚至会带来负面影响,想到一旦各地民乱蔓延开来,造成的危害可是无以估量的,不采取极端措施,快刀斩乱麻,只能造成更大损失。

召集了身边的女子特战队、陆战队、亲卫军主要军官,齐王与他们根据得到的情报,对几个主要民乱区域,主要幕后教唆者,或者是作乱的头目进行了分辨。经过大半天,加上小半夜的计划,最后决定:将三组人马混编做四路,一路齐王亲自带队,目标是江西;一路麦麦提珠儿带队,目标是淮南;一路小厨子负责,目标是两浙;一路由胖妞带队,目标是剑甫。为了保险起见,除了齐王一路人马迅速启程南下之外,其他三路人马在麦麦提珠儿指挥之下,首先对淮南地区展开了行动,目的是联合作战,增强实力的前提下,达到练兵目的。

考虑到全国局势,齐王还专门给四川、云南、湖广等行省,交州等地发文,让他们关注类似邪教传布活动,同时调集大江南北的探马赤军,随时向所在行省,乃至府路州县传递情报。又秘密调集了两支火枪营,迅速赶往泉州,等待新的命令。

原来历史上,河北栾城的韩山童父子,首先在北方传教,声称白莲花开,弥勒降世,借此创设白莲会,依托佛教,造作经卷符箓,四处招收信徒,并于1351年率众举行了反元大起义,因为泄密,韩山童被俘,未久被处死。其子韩林儿在教友刘福通等人保护下逃走,后来被拥立为“小明王”,直到被吴王朱元璋派人谋杀。但是,因为历史轨迹变化,韩家父子巧遇齐王,一死一俘,民变的规模和次序也发生了较大变化。

话说淮水沿岸一度为鱼米之乡,但是因为黄河多次改道,夺淮入海,致使两岸地区多次灾害,百姓不堪其苦。加上蒙古人的歧视政策,苛捐杂税繁重不堪,百姓怨愤极大。接着民怨沸腾,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士利用曲解的宗教教义和歪门邪术开始蛊惑百姓,收敛财富,鼓动闹事。

寿春,历史文化名城,军事重镇位于淮水南岸八公山下。着名的淝水大战即发生于此,而淝水至今仍为这座历尽苍苍的古城形成了天然屏障。再加上城墙高大坚固,瓮城、城门、护城河、吊桥、角楼、警辅以及城垛的望洞和射孔设施周全,防御体系完备,真可谓“固若金汤”,历史上就有“铁打寿州城”之说。古为“江东之屏藩,中原之咽喉”,“有重险之固,得之者安”,故历代为兵家必争之地。

春秋时代随着楚考烈王迁都寿春,此地即成为楚国东境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真正高度成熟的楚文化最终形成于斯。楚文化是我国古代一支极其灿烂的历史文化,它同吴越文化、巴蜀文化并称为“盛开在长江流域的三朵上古区域之花”。

寿春楚文化对华夏文明影响巨大,尚东、尚赤、尚左、崇巫、念祖、爱国、忠君等观念根深蒂固。同时,此地历史典故众多,传播深远,有汉淮南王刘安欲求长生不老之术,率八公登临北山造炉炼丹,发明美味佳肴豆腐。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豆腐之法,始于汉淮南王刘安”,因此此地理成为了中国豆腐的发祥地。寿地形胜,公园383年的淝水之战,更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以少胜多的着名战例,被列入美国西典军校军事教材。寿州窑为唐代名窑之一,当时在全国位居第六。

另外“一人得道,鸡犬升天”、“风声鹤唳、草木皆兵”、“投鞭断流”、“围棋赌墅”、“赵匡胤困南塘”等成语典故均出自这里。“时苗留犊”的典故早在唐代就被作为儿童启蒙教育的典范。楚音乐在整个中华民族古老文明史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无论是声乐艺术还是器乐艺术,都有着辉煌的成就。

西汉淮南王刘安及其门客集体所着的《淮南子》,描绘宇宙万物的形态,叙述往古的传说,在天文、地理、物理、化学、民俗和文学等诸多领域都做出了重大的贡献。对“二十八宿”、“干支纪年”、“二十四节气”、“阳燧取火”、“豆腐之法”等方面的记载,对当今人们认识自然、了解自然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是一“大旨本道德,而纵横蔓延,多所旁涉”的“大百科全书”式的巨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