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药王孙思邈
16992500000005

第5章 为医不仕,离家隐居

孙思邈把一生全部的精力都倾注于济世救人。他坚守“为医不仕”的志向。

北周大象元年(579),宣帝继位,因其皇后是杨坚(后来的隋文帝)的女儿,故封杨坚为隋王并任丞相,由杨坚总揽朝政。杨坚仰慕孙思邈的才华和影响,想征召孙思邈做国子监博士。杨坚辅政有意篡周,为壮大自己的势力,准备人才,特派人到孙家原村登门召请。

孙思邈深知政局动荡,“王室多故”,借口有病,坚决辞而不应。官员们竭尽努力,也未说动孙思邈。最后无奈,只好与孙思邈道别,怏怏策马回京复命。

孙思邈深知自己拒绝了北周朝廷的征召,官府肯定大为不悦,有抗旨之嫌。“恐征书之复至”,他毅然决定,离家隐居,去太白山。

孙思邈为什么要选择去太白山呢?

太白山山林茂密,峻峰高耸入云,灵丹草药千百态,去天三百浮云间,积雪捧海壮奇观,俯首满坡尽妙药。它是横贯我国中部的秦岭山脉的最高峰,主峰海拔3767米,位于陕西境内的眉县、太白、周至三县的交界处,南面接连佛坪、洋县等一部分山地,峰顶有冰川遗迹,降雪终年不化,故曰“太白积雪六月天”,为关中八景之一。正因太白山有独特的地理环境和瞬息万变的气候条件,使这里成为用之不尽、取之不竭的中草药天然宝库。其种子植物达1600多种,中草药640多种,动、矿物类药材100多种。名贵药材有太白贝母、太白米、太白三七、太白花、药王茶、手儿参等100多种。

乡亲们知道孙思邈要离家远行,纷纷前来劝阻、告别。孙思邈面对家人和群众依依不舍的伤感神情,说:“精研方药,远游行医,普救含灵之苦,乃吾之所志也。”

北周大象元年(579)深秋,孙思邈来到太白山开始了隐居生活。孙思邈在太白山,除了为山区群众行医治病,向群众访问医药外,每到七八月“开山”时节,就同山民、道士、游人一起,背上背篓,带上弓箭诸物,进深山,到峰顶,攀悬崖,爬峭壁,采集各种名贵药材。阴雨天则看书学习,研究药物。因其在太白山居住时最久,故史称“隐于太白”。

太白山关于他与中草药的神奇传说和故事,至今在民间脍炙人口,流传不息。同时,他曾隐居的遗址遗迹也尚还存在。药王洞在三清池南,山巅之阳,玉皇池东南十里有药王池,地极“幽僻,松林茂密,药产颇多,风景优美,形势佳胜,为一山之冠”。

现山上还有药王洞、药王祠、药王庙等。游人进山的路边,可以看到孙思邈当年开凿的石条、石板栈道和石壁上刻有“药王栈道”字样,可以想象当年孙思邈进山采药的艰难,和他为研究太白山药物所作出的伟大贡献与坚忍不拔的顽强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