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现代都市《翩翩起舞》
168400000013

第13章 蔓延

2

宋学儒和秦天宇并肩缓缓地在沿江的街边走着,默默地走了一段路,宋学儒才开口说话。

“天宇啊,你知道宋老师为什么叫你出来吗?”

秦天宇微微点了点头,他多少能猜到宋学儒叫他出来的目的。

“宋老师有些话想跟你说。”宋学儒叹了口气:“哎,安宁这孩子苦啊,她什么话都不跟我们说,也没有一个知心的朋友,除了她堂妹安静,她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本来她还有个弟弟,我本想等我老的时候,他可以帮着她点,他却没了——”说到这里,宋学儒说不下去了,停了一会儿,他重新整了整神色,继续说:“这事你也知道吧,**年前,她和他弟弟出了场车祸,她弟弟就走了。”

秦天宇声音低低地说:“嗯,我也知道一些。”

“为此安宁很愧疚,这些年来,她一直宁愿走掉的那个人是她自己。”宋学儒继续说道。

“天宇啊,”宋学儒看着他,“老师有个不情之请,希望你能作为一个朋友,有空的时候尽量来看看她。老师也知道不该提这种无理的要求的。”

“宋老师,您千万别这么说,就算您不说,我也会经常来看她,只要我能帮得上忙的,我一定会帮她的。”

“安宁她脾气还不好,有时候说话很冲,请你多担待着点,不要跟她一般见识,她是因为心里太苦了,所以有时候说话会尖刻些。”

“我知道,我能理解的。”

“那老师在这里先谢谢你了。”宋学儒郑重地说道。

这让泰天宇感到有些局促,“宋老师,您别这么说。这样会弄得我不好意思的。”

3

“这是什么?这么多?”

他送走爸爸回来时,我手上正拿着一大沓大大小小的发票在专心致志地复印,他从背后突然地出声,把我吓了一大跳。

“你吓死我了!”我轻拍着胸口,瞪了他一眼,“是发票。”

“怎么会有这么多发票?”

我耸了下肩,说道:“谁知道!”然后续继一张换一张地复印,没理他。

复印完了以后,我不停地抬眼看他,禁不住心里的好奇,问他,“我爸刚才跟你说了些什么?”

“没什么。”他笑而不语。

“说嘛,是关于我的?”

“真的没什么。”

我再问,他也执意不说。我百无聊赖的,就整理电脑里的文档。

他枯坐了一会儿,也觉得无聊起来,双手往腿上顺势一拍站了起来说:“你这儿怎么不买个电视?无聊的时候也可以打发时间。”

“我有电视啊,在后面。”我指了指后面的卧房。

“我能进去吗?”

“没什么可看的呀。”

“不让我进去?”

“根本就没什么可看的嘛。又没装有线电视。”

“怎么不装呢?”

“我不能装有线电视,一装有线电视就完了,一打开电视我就关不了,什么都干不了了。我连宽带都不敢装,宁愿多花钱也要用电话线上网。”

“你也这么爱看电视啊!”

我愣了一下,“还有谁也像我这么爱看电视?”

“安静啊!她在网上跟我说过,她很爱看电视,她说,能随心所欲的看电视,而不用担心有人来关电视、关电闸那是她最大的幸福。”

我心里惊呼,差点又露馅了,不敢再做声了。

“呃,你既然那么爱看电视,为什么又逼着自己不让看呢,晚上关了店不是也没别的事吗?”

“唉,你不明白的啦。”

“什么事我不明白,” 他好奇看着我,“不能告诉我?”

当我斩钉截铁地说“不能”时,他难掩脸上的失望表情。

4

6月24日是一个应该被记住的日子,这一天疫情最严重的北京被双解除了。人们终于从非典的阴影中可以舒一口气了。

安静给我带来了两本厚厚的书,一本《张爱玲文集》,另一本是《席慕容文集》。

她坐下后,就开始绘声绘色给我讲非典期间我们镇上发生的事。她说前段时间我们邻镇发现了一例疑似病例,那一整条巷子和人都被隔离了。我们镇也开始‘戒严’了,镇上的各个出入口都有人轮流守着,手臂上还带上袖箍,感觉像是回到了一种特殊的年代。

她笑着说,可回到了什么样的特殊年代,她也说不出个所以然。

“更夸张的是,”她又接着说:“大家都囤积粮食和食品,去买东西的时候仿佛都不用花钱似的,一买就几斤几十斤的买,买绿豆得疯抢,体力差点的都抢不到。我妈也把冰箱塞得满满的,一打开厨柜,里面全是海货和干货,大米都买了好几袋。你说夸张不夸张?也不怕长虫子。”安静又笑开了。

我也笑。我喜欢听她讲我们镇上的事,我称之为我们镇上的新闻。

后来我又问他秦天宇有没有再约她,她说没有,就给她发过一条短信,问她最近怎么都不上网。

到了午饭时间,我让她留下来和我一起吃,她说要早点回去,下午要送货。

我们这个城市别的没什么,就是加工业出奇发达,几乎家家户户都办有小型的加工场。安静家就加工一些鞋扣、铆钉之类的。现在市面上又开始流行在鞋面上、衣服上点钻(人工钻、玻璃钻),安静家也有此类加工。

我来这里开店之前那几年也一直靠这个挣些零钱,有时候他们会送到我家,有时候就让爸爸去拿过来,加工好了再送回去。一般都论斤计价。可惜的是,我干这个的时候,安静家还没有开始加工,要不然就能为我提供很多方便了。

午饭过后没多久,秦天宇就来了。

“你要早上来就好了,就能和安静碰上了。”他一进来,我就对他说。

“是吗?”他反应不甚热衷。

“安静说,那次见面后,你们就约过一次。”

“嗯。”他有点含糊而答。

“不会吧?这都四五个月了你们才约一次。”

“也许真的是闻名不如见面,见面不如怀念吧。我总觉得安静与‘乍暖还凉’的差距实在有点大。”

“何以见得呢?”我心虚地问。这时后屋有人在喊。

“安宁,你来一下。”

“什么事?”我冲里间喊道。

“我这儿有份通知单,你先打印出来,再复印50份。”

“噢!知道了。”

“我过一会儿来取,大概多长时间能好。”

我因为没看到字多还是少,就把时间拖得长了点,于是喊道:“一个小时以后吧。”又对旁边的他说:“你帮我去后面拿一下,好吗?”

“当然没问题。”他马上站起身,突然又俯过身来,冲我挤了挤眼,打趣道:“不是不让我进去吗?”我被他的这个表情逗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