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武侠古墓容情
16690100000082

第82章 千年古村

八百三十四年前,商纣王因不务正业,荒淫无度,凶残暴虐,激起了百姓的极力反抗,各地贵族的极大不满,百官敢怒而不敢言。周武王姬发揪住时机,号召庸人、卢人、羌人、髳人等东南、西南少数民族部落,准备揭杆反纣。四万多人马兵临朝歌城外,吹响了牧野之战的前奏。

“过江龙”万重山的先祖,原来在帝辛纣王手下做掌管军队的副职,知道纣王的天下气数已尽、时日不多了。就在八百三十五年前的腊月,也就是牧野之战前夕的一天深夜,早就作好了出逃准备的他,在纣王不知情的情况下,召集部分手下,携家带眷,偷偷地远离朝歌,逃到了两千里外的南方——长沙郡湘南县境内。

这位先祖在朝为官时,就惧怕纣王灭绝人性的残暴。有一次,他对纣王的****提出了一丁点想法。纣王听不得半句逆耳忠言,在下令手下将其杖刑后,还要将其处以凌迟之刑。幸有少师比干冒死相保,才幸免于难。

这位先祖因一点小小之事,就差点把小命葬送在这位暴君手下。从此以后,他见“君”如见虎,在堂上再也不敢多言,不敢仰视了,生怕一个不小心,就把性命搭上。而今,这位“胆大妄为”的先祖竟敢在大军压境之时背叛他,临阵脱逃,如果被他抓到,那还得了啊?!不被活剐,只是赐死就算大幸了;更何况还有家眷和其他人员呢?如果真正被纣王抓到,后果不堪设想。因此,这位先祖一定要寻找一处相当安全的居所。

于是,他下令儿子与同来的两位偏将遍寻四处。湘南,在当时尚属未经开发的南蛮之地,要寻找一处僻静的地方并非难事。但这位先祖的害怕心理,使得寻找理想之地成为了难题。他们经过一个月的努力,终于在玄山脚下、水府湖畔寻得一处宝地,即现在所居之地——涟山。

涟山之名是这位先祖到来之后,按照所处地理环境而取名的。这里原来只是一处较为宽阔的萋萋芳草地,前有水府为野,后有玄山可依,是一处理想的栖息之所。别说你纣王已大军压境,朝歌保不保得住还成问题,恐你没有心思和机会来找我了;就算你赢得了姬发,平定了叛乱,稳固了政权,腾出了时间,可是你纵然有天大本事,也不可能想到我会在离你两千多里的地方,找到了一处神仙居所。因此,这些人就放放心心地在此安顿了下来。

这位先祖虽然在纣王手下干着掌管军事的副职,但他对人们如何休养生息还是有些心得。他们在选定下来后,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搭建窝棚,先住下来再说……

这位先祖在选择了涟山后,便号令只要能拿得起生产工具的男人,必须开荒种地,将带来的五谷、桑麻种子,播撒在开垦的土地上。由于土地肥沃,土质良好,水源充足,阳光充沛,每年的收获完全可以自给自足。

在生存问题得到解决后,开始考虑生活问题了。他们开始改造初来乍到时的窝棚生活,筑土造屋,以安居所。所造的土坯房屋,是按照商朝北蒙(今河南安阳)的风格建造的。在男耕把饱肚问题解决后,开始女织,以解决温暖问题。

经过几年的艰苦奋斗,这些出逃的人们,便过上了当时外人无法想象的、神仙般的世外桃源生活……

万重山的这位先祖原来不姓万,而姓芮,单名羊,是为了确保这里的人们不被泄露而改姓的。同时,让一同来的其他两家,分别改童姓和张姓。芮羊这样改姓的目的有两个:一是可以避免泄露的可能;二是寓意我们找到了神仙一样的居所,就要万世守护好这童年般的快乐之所,永不对外张扬宣传。

与芮羊同时逃离朝歌,来到玄山的还有一家,因有其他缘由,将在另外章节中叙述。

只要原来在朝中有一定影响的人改了姓,其他兵士的姓改不改,就不重要了。他们有的仍沿用过去的姓氏,有的分别与主人同姓了。

涟山村,这突然冒出来的村落,由于一直“龟缩”在这远离尘嚣的高峻挺拔的玄山脚下,不仅逃过了商纣王的追杀,避免了春秋战国的纷乱之苦,也躲过了秦始皇的横征暴敛。现在的他们,对外面的世界不闻不问、不理不睬,怡然自得地过着自己的生活。这里的各种建筑、生活方式、语言文字、民俗风情,一切的一切都是沿袭着商殷时期的模式。

早在万重山的先祖芮羊时,就为涟山人订下了一条铁的定律:“不问世事,自我生存。”这条规矩一直延续到今天。八百多年来,没有人敢走出这涟山村,更没有人进入过“桃花源”。即使有外人伐舟经过,也万万想不到在大山脚下,涟水湖畔,古树参天蔽日的茂林深处,还会有人在此繁衍生息。同时,由于当时人烟稀少;加之这玄山有不少诡谲可怕的传说,唯恐避之不及。因此,经过此地的人,少之又少。

虽然经过了八百多年的休养生息,可是这里变化的只有人口,由原来的不到三十人,发展到现在的近一百人。这里与外界完全隔绝,没有人离开过涟山村,也不敢离开涟山村,除有“不问世事,自我生存”的严厉“法则”约束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大人们对帝王的残暴可怕、对战争的无情灾难,一代一代地、绘声绘色地传给他们的子孙,在人们的心里从小就烙上了畏惧的印记。在******之间,最可怕的是人;在君子与小人之间,最可怕的是小人。八百多年来,涟山村没有小人,在村长的领导下,过着平等自由的生活。

可是过了八百多年平静生活的涟山村人,万万没有想到,在这有着天然屏障的玄山上,竟然会出现一头只有远古时代才有过的魔兽。猰狳的出现,害死了村民、急坏了村长,更愁苦了将继承祖父村长之位的万重山。

一触莫展的“过江龙”万重山,想到了“走出去”的办法。这是一个大胆的设想,也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可是,在有着严厉“法则”约束的涟山村,他能“走出去”吗?

走出去,就意味着对“不问世事,自我生存”的背叛。人,一旦踏入外面的世界,就不可能“不问世事”;走出去的目的,是为了消灭猰狳,为了更好地自我生存、自我发展。于是,要么自己学会绝世本领,要么请人来帮忙。学会绝世本领,非一朝一夕可成功的;请人帮忙,就会打破涟山村近千年来的宁静,“自我生存”将受到外界的冲击,涟山村就不再是世外桃源了。如此,祖父村长会同意吗?涟山村民会阻挠吗?如果被否定的话,就凭这些“不问世事”、息武戒斗的村民,能对付得了这头凶猛无比的怪兽吗?

万重山清楚地知道,只凭村民的力量太过弱小,是不可能战胜尚不知道到底是什么样的怪兽的;如果印证了祖父担心的:玄山上不只一头怪兽,还有其他食人异兽存在的假设,又该怎么办?万重山越想越觉得可怕;越想越觉得只有“走出去”一途了。

第二天清晨,万重山来到祖父的房间,在将晚上的想法禀告祖父后,恳切地道:“祖君,为了先辈们创立的基业,为了涟山百多村民免遭伤害,您就答应吧!”

万重山的祖父是芮羊的第十九代孙,改姓万后,祖父叫万平良。在他的基因里遗传了先祖们敢作敢为、胆大心细的个性。他对万重山语重心长地道:“孙儿,你的想法是好的,也是保住涟山村的有效办法,爷爷支持你。但是,你的想法有违祖规祖训,爷爷作为村长,不能带头违背,得与村上其他几位长老商议商议啊!”

“爷爷,孙儿等候您的佳音就是!”万重山听完祖父万平良的话,心里有了几分高兴。他的话已打动了祖父,突破了村长这非常关键的第一道防线。

村长万平良召来村上五位长老,在痛陈魔兽对村民的危害,分析玄山存在其他异兽的可能后,将如何保护村民、保存涟山的问题提交大家讨论。长老们议论来、讨论去,还是找不着有效解决的办法。万平良便将孙子万重山的想法抛了出来,可是都提出了反对意见。他们一致认为:如此一来,涟山村还没有等到被魔兽吃掉,就遭到了外人的入侵,说不定纣王的后裔比魔兽还要凶残呢!

虽然过去了八百多年,但在他们的潜意识里,还残存着对纣王的惧怕。诚然,他们的先祖们被纣王害惨了、吓怕了;同时,他们总认为现在还是商殷时期。

一个上午快要过去了,但商议还是没有结果。最后,万平良想了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采纳万重山的建议,但必须得乔装改扮,不能让人认出来,不得对外泄露自己的居所、村内的情况,不得惹事生非;在找到足以除掉魔兽的正道高手,或者练就足以对付魔兽的本领后,必须立即秘密返回涟山。五位长老没有明确表态,只是默认了村长万平良的意见。

在出发前一天的傍晚,万重山来到张千秋家里,看望了幸存下来的“玄山三鹰”之一的“红鹰”“千仞红娘”张百春,也是来告诉她“水府三杰”将要为“玄山三鹰”除害报仇,保护村民之事;并安慰她好好休息,等待他们回来。

万重山与张百春早已情窦暗生,张千秋也看出了端倪,只是双方父母还蒙在鼓里。张千秋、张百春见万重山临行前还来看望,十分感激。

张百春精神受到巨大刺激后,尚在恢复之中,现在见哥哥和心上人要离开她一段时间,心里感到一下被掏空了一样的难过。她扑在万重山的怀里,“哇”的一声哭了起来:“能带我一起出去吗?”万重山心疼地道:“春妹,你的身体还没有完全康复,不宜同我们一起在外面闯荡。我们会早去早回,到时我们永远在一起,彼此不再分开。好吗?”

张百春虽然受了惊吓,但心里没有忘记万重山对她的许诺:“你上次与我说的事还记得吗?与你父母谈了没有?”“春妹,因为你们三人突遭意外,还没来得及与我父母详谈。这事我一直放在心上,不敢忘记呢!等我们回来后,一定把我俩的事办好!”万重山诚实地回答了张百春的问话。万重山的一片诚心,让张百春的心得到了莫大慰戚,她不由自主地在万重山的脸上亲了一下。

张百春担心“水府三杰”从未离开过涟山,不知外面是何情形,怕他们受到意料不到的事情或伤害,便不放心地再三对万重山叮嘱道:“你们在外一定要小心谨慎,切莫争强好胜;注意安全,保重身体,早日回来!”

第二天刚交卯时,万重山与其他“二杰”童平海、张千秋就启程出发了。他们暂别涟山、离开玄山、走出水府湖,来到了去长沙郡的官道上……

“水府三杰”冲破了八百多年来自己构筑的“牢笼”,向大千世界走去。当他们来到外面的世界时,感觉得耳目一新,大开眼界,根本不是祖辈父辈们说的那样恐怖可怕。他们的出现,一下就吸引了人们的眼球:特殊的发型、异样的服饰、不一样的语言,让人认为他们是从远古走来。“水府三杰”不用乔装改扮,就能让人认出来。其实,老村长万平良和长老们的担心完全是多余的。

“水府三杰”向东北方向而去,过长沙、到岳阳,当他们见到浩瀚的洞庭湖后,一时舍不得离开。在这里,他们待上了好几个月,有如蛟龙回归大海之感。

虽然人们不知道“水府三杰”从何处而来,欲往何处,有何本领,但他们的确在洞庭湖掀起了几波大浪,特别是在将祸害四乡八邻的几个渔霸葬身鱼腹后,让人们对他们刮目相看了。可是这样一来,就把村长爷爷给定的纪律给破坏了,也将他们的父母和“千仞红娘”张百春的再三叮咛抛诸脑后了。

“水府三杰”恐防因此而惹出麻烦,招来是非,便迅速离开了洞庭湖,一路北上,朝中原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