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现实先锋泪
16572800000011

第11章 召部下邹珍定计策

邹珍说:“我们从大城市,进到这大山沟里搞三线建设,花了二十多年的心血。把厂搞起来了。不说功劳,也有苦劳。可是上面把安厂长撸了不说。又在我们背上捅上一刀。从银江机械厂调来一个乳臭未干的小子当厂长。他九号就到。在坐的,很多人的儿女都比他大,但现在时兴一长制。今后我们还要在他的胯下求生活。日子会好过吗!你们还想象在老厂长在时那样过安逸日子,能吗!权不在我们老紫金人手里。大家就别想过好日子。”

为了加重语气,凝聚气氛。邹珍停了一下说:“是伏首听命,任人摆布,还是象个爷们那样活着,你们自己想想吧!”

屋里很静,就是掉颗针在地板上。都能听的声响。

付厂长刘金川,总工程师程世远。总会计师钱守财,供销处长向盛财,生产计划处长张志高,及八个车间主任。都是紫金厂的核心人物,他们都是从一线来三线的老人。他们跟随安太平和邹珍都在十多年以上。

他们都很了解邹珍这个女人。紫金无线电厂的厂长是安太平,大事小事做主的还是邹珍。安太平是个老鳏夫,邹珍是个寡妇,两人既是同事,也是情人,所以,安天平很听邹珍的。邹珍很武断,开会时,谁都可以发表意见,他们都很清楚邹珍这个女人。但最后拿主意的是她一人。

听了邹珍这一席话。大家不知她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都没有一个人接她的话。闷着不出声。

能参加今天会的人,都是邹珍的心腹。象倪凯福,刘有善,钟如松,安东篱这些后来调进紫金无线电厂的中层干部。连参加这个会的资格都没有,只有在解决生产技术难题时,用上他们。

邹珍一伙内定了迎接新厂长方针时,也得对他们保密。要是让他们知道了。说不定会惹出什么麻烦来。在决定参加这个会议的人选时,邹珍就考虑到了这一层。

“大家想想,该怎么迎接这位新厂长!”邹珍的语气温和了许多。

参加这个会议人员中,总工程师程世远的心情十分矛盾。想到这四千多人的大厂。他有些搞不明白。中专以上文化的人占40%。五级以上技工占35%。设备有60%是进口设备。按理说,是搞得好的。不想开放后这几年,部里放了手,让企业自谋生路,自求发展,不再下达指令性任务。厂断了上面的拨款,就成了老太太过年,一年不如一年了。

才几年时间,在银行里欠的贷款,就将近两个亿,更不要说拖欠工人的工资了。

这些欠款,就是全厂人什么都不干,坐着吃都够吃两年的了。何况大家每年还出那么些产品。企业搞成这样。程世远实在搞不懂。也不知道猫腻在哪里。

来个新人改变一下厂里的气氛,有什么不好。若他来了。能改变厂里捧着金饭碗要饭吃的局面,有什么不好。

安厂长是个好人,就是少主见,邹珍说什么,就是什么。

邹珍是个‘三八式’老干部。她虽然是‘三八式’老干部。可是,她在部队是搞文艺的,对工业一窍不通。这也没什么,就是她太专横,太霸道。以我划线,顺我者昌,逆我者亡。紫金无线电厂是她一手遮天。对科技人员也不重视,更不会放手大胆使用科技人员。象这种外行充内行的领导来管厂。能管好才怪。

听说新来的厂长是个没满三十的年轻人。这样的人,能管好厂,程世远也不相信。他心里也有问号。程世远为紫金无线电厂担心起来。他希望换个厂长,将工厂搞起来。他又不相信一个不到三十岁的青年,能搞起来。

在这个邹珍迎接新厂长定计会上,程世远他只好一言不发。是迎是拒,他不想发表意见。

到会的其他人,都和邹珍是一条战壕里的战友,大家群情激昂,各诉己见,七嘴把舌,讨论了三个多小时。才停下来。

邹珍归纳成“冷,拉,阻,击。”四字方针。冷,是来了给他一个冷脸看。不派车去接,给他个下马威,他若知趣,就滚回他的银江机械厂去。这是邹珍做的决定。拉。若他癞着不走,就拉他入伙共享太平。只要他听话,他可以当他的厂长。阻,他若不走,又不听话。就各方使跘,让他无法工作下去,知难而退。击,就是设计害他,让他一败涂地,永世不得翻身。自己滚出紫金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