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手足口病
16363500000004

第4章 临床表现

各种类型的肠道病毒可引起手足口病,同型的病毒可侵犯人体的不同器官而引起不同的临床综合征,不同型别的病毒又可侵犯相同的器官而引起相似的临床表现。而且病毒感染性疾病个体反应差别非常大,一部分儿童得病后很快痊愈,也有部分儿童症状很重。这主要取决于患儿体质状况、受感染病毒毒力强弱的影响,所以其临床表现复杂多样。

普通病例的临床表现

手足口病潜伏期是2~10天,常见为3~5天。多发生于学龄前儿童,尤其以小于3岁儿童为高发年龄段,可引起手、足、口、臀部等部位的斑丘疹或疱疹。

部分孩子发病前无明显不适,约半数孩子在发病前1~2天或发病的同时有发热,伴乏力,可出现咳嗽、流涕等感冒样症状,也可出现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痛等胃肠道症状。

手足口病临床表现主要以手、足、臀部皮疹及口痛为特征。典型皮疹是手心、足底、口腔黏膜出现米粒大小的小水疱,一般为淡红色,疱液较少,疱壁周围有一红晕。皮疹出现于手掌、足底时,更具有诊断意义。口腔黏膜出现的疱疹、溃疡多见于舌、颊黏膜及硬腭等处,偶可涉及软腭、牙龈、扁桃体和咽部,疼痛明显,患儿常因疼痛致吞咽困难而拒食。同一患儿并非一定在手、足、口、臀的所有部位都出现皮疹,大多数只是在两三个部位有皮疹发生。疱疹具有“四不”特征:不痛、不痒、不结痂、不留疤,并且无色素沉着,1周左右消退。多数患儿体温亦在1周内下降,病情也随之恢复。绝大多数患儿病情较轻,病程自限。

重症病例的临床表现

手足口病重症多发生于3岁以下的幼儿,尤其是EV71感染的患儿容易出现神经系统受累。因为EV71具有神经毒性,累及神经系统时主要表现为急性脑炎、脑膜炎、脑干脑炎、脑脊髓炎等。中枢神经系统受累往往出现于皮疹后2~4天,表现为精神差、嗜睡、昏迷、抽搐、肢体无力、急性瘫痪、尿潴留等。

一、早期症候

早期识别与规范治疗重症患儿是成功救治的关键。

重症病例的早期特征包括:

1.持续高热不退。

2.精神反应差、昏睡、呕吐、易惊跳,肢体抖动、无力,或出现弛缓性麻痹。

3.呼吸增快、心率增快、面色苍白。

4.出冷汗、末梢循环不良。

5.血糖增高。

6.血压升高。

7.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明显增高。具有以上特征,尤其是3岁以下的患儿,病程在5天之内者,有可能在短时间内发展为危重性病例。医务人员及家属应密切观察病症变化,有针对性地做好救治工作。

二、临床表现形式

持续昏睡、呕吐与惊颤为重症三大前兆。应特别嘱咐患儿家属注意观察重症前兆,及时就诊。神经系统受累的临床表现主要有惊颤、烦躁不安、头疼、呕吐、颈部坚硬与疼痛、眼睛复视、斜视,以及睡眠状态改变如嗜睡、昏睡或无法入睡,出现意识状态异常如胡言乱语、视听幻觉,肢体运动出现异常如肌张力减低或增强、步态不稳、肢体麻痹、运动失调。手足口病患儿脑干受累会引起休克,休克前常见自主神经兴奋症状,包括脸色苍白、心跳过快、血压上升、出冷汗、肢体颤抖、神情紧张、高血糖等。

危重病例的临床表现

一、神经系统症候

因手足口病重症极易发展为危重症,所以手足口病危重症状也多发生于3岁以下的幼儿,其神经系统症候表现与重症相同。严重者表现为颅内压增高或脑疝,如深度昏迷、持续抽搐、呼吸浅表不规则、双吸气或呼吸停止、剧烈头痛、血压升高、脉搏缓慢、瞳孔大小不等、对光反射迟钝或消失等。

二、呼吸系统症候

神经源性肺水肿是指继发于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的肺水肿,目前其病理机制不清楚,可能与颅内压升高、儿茶酚胺分泌增加、血流重新分配、肺血流量明显增加、肺动脉高压、肺动脉毛细血管有效滤过压增加有关。神经源性肺水肿和肺出血是手足口病最严重的并发症,也是患儿死亡的主要原因。患儿出现呼吸浅促、呼吸困难或呼吸节律改变及口吐白沫或粉红色血性泡沫,随病情进展可迅速出现口唇发绀,严重的低氧血症无法缓解,肺部听诊可闻及干啰音和湿啰音,提示已经出现神经源性肺水肿。

三、循环系统症候

手足口病患儿在原发病的基础上出现面色苍白、皮肤发花、四肢发凉、指端发绀、出冷汗、心率增快或减慢、血压升高或下降、呼吸急促、脉搏细弱、尿量减少、精神委靡、毛细血管再充血时间延长、心音低钝、心律不规则、肝脏增大等表现时,提示患儿已经进入休克等循环功能障碍的状态,应尽快采取有效措施,阻断病情进一步加重。

四、消化系统症候

危重症手足口病患儿常可并发胃肠功能障碍和胃肠出血,考虑为应激反应,临床表现为腹胀、肠鸣音减弱或消失、呕吐物或胃肠引流物有咖啡色液体、黑色大便或柏油样大便,大便潜血阳性。短期大量失血超过25%时可出现休克,主要为面色苍白、四肢发凉、脉搏细弱、血压下降、脉压差减少等。出血过多可致失血性贫血,当无明显原因出现进行性血红蛋白下降时,应考虑到尚未排泄的胃肠出血。对特别危重的手足口病患儿,应置胃管,以便了解患儿胃肠道有无出血,并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