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言盛宠强嫁:摄政王上位记
16182300000229

第229章 选秀懿旨1

这话一落,不顾花谨微愕的反应,他当即上前,朝凤瑶恭敬而道:“长公主,微臣以为,此等和亲之事,非同小可,稍有不慎便要触及大旭安危。是以此事,定得从长计议,不可懈怠。”

凤瑶眼角一挑,清冷阴沉的道:“本宫自然知不可懈怠。只不过,此番之事,总得有所对策。”

这话一落,嗓音一挑,“不知,诸位爱卿有何良策?”

尾音一落,全场寂寂,再度未有人言话了。

凤瑶神色微动,目光朝许儒亦落去。

许儒亦满面复杂深沉,正于沉默,待得片刻,似是察觉到了凤瑶的目光,而后抬眸朝凤瑶望来,低沉而道:“微臣也以为,此事非同小可,需从长计议。只是依照微臣如今之意,便是,先委婉推脱,随即招纳几名王公家族的贵女,为她们好生画像,再将画像送入大盛宫闱,由大盛皇上挑选心仪儿媳,如此,倘若大盛皇上或大盛太子有瞧上眼的,长公主自可封该女为王家公主,出国和亲。”

凤瑶神色微动,面色沉寂,并未言话。

许儒亦依旧静静的望着凤瑶,神色微动,继续认真道:“毕竟,据微臣所知,大盛太子虽对长公主有意,但大盛皇上却对此有异议,是以,长公主若用这等迂回之术,万一大盛太子与大盛皇上皆有钟意的了,长公主自也可不必和亲。”

“皇傅此言虽可,但大盛乃蛮野之族,想必我大盛的王公家的贵女们,定无一人想远嫁大盛。皇傅如此之策,无疑是要将别家的贵女推入火海。”许儒亦嗓音刚刚一落,便有大臣紧着嗓子反驳。

许儒亦神色微变,眉头稍稍一皱,待得片刻,他才低沉而道:“国之危急,自该全国,而非全家。我大旭长公主自该留在大旭,且这大旭也需长公主支撑,倘若长公主和亲外嫁,我大旭,顶梁柱没了,何能长久?而那和亲的王公贵女,自可加封晋爵,光宗耀祖,此等牺牲一人便救得整个大旭之事,无疑是善意大举,永世流芳。更何况,王公贵女嫁过去,也不一定是受苦,好歹也是东宫太子妃,名权皆握,难不成还委屈了?”

许儒亦嗓音极为难得的有些厚重,言语之词也条理分明,略显强势。

这话一出,周遭之人神色越发复杂,脸色骤变,纷纷开始面面相觑,低声议论。

一时,嘈杂纷繁的气氛骤然升腾。

整个过程,凤瑶满目清冷,思绪浮动,兀自沉默。

许儒亦这话,略有几许道理,只不过,倘若当真要实行起来,想必并无用处。

那司徒夙为了她,都可对他大盛的准太子妃悔婚,如此一来,他盯准了她姑苏凤瑶,又如何能再将旁人看入眼里。

且也说不准,一旦她差人将大旭的贵女画像送入大盛,没准儿此举委婉之法,定也容易被司徒夙拆穿,那时候,司徒夙强行差人将画册退回,又或是加紧让她姑苏凤瑶和亲,如此一来,自也是,弄巧成拙。

思绪至此,心底之意,越发厚重。

待得片刻后,沉寂压抑的气氛里,那一直未言话的颜墨白慢腾腾的上前一步,那张俊美风华的脸微微一抬,极是平和从容的朝凤瑶望来,随即薄唇一启,悠然而道:“大盛之人要令我大旭长公主和亲,此举虽不容易破,但若是,长公主撕毁和亲文书,对外封锁和亲之事,而后,再在几日之内下嫁我大旭中的一人,如此,大婚过后,便是大盛老皇帝与大盛太子恼怒,自也不可再令长公主和亲才是。毕竟,大盛之国,终归是重视脸面,便是大盛太子再怎么放不下长公主,自也不可能,将长公主这有妇之夫,强行抢去大盛,令得天下之人嘲讽。”

凤瑶瞳孔一缩,眼角一挑,深沉复杂的目光朝颜墨白落来,眼见他满身淡定,容色如常,她眉头稍稍一蹙,低沉而道:“摄政王此举,并无不可。只不过,倘若本宫下嫁而令大盛不满,一旦大盛恼怒,攻我大旭,该当如何?”

颜墨白面色浑然不变,平缓而道:“大盛,攻不了。倘若放在以前,大盛一怒,定容易再攻我大旭,但如今长公主许是不知,大楚有意与大盛争夺天下霸主,一旦大盛攻我大旭,那大楚,自能趁虚而入,攻大盛老巢。那大盛啊,虽有猛虎之势,但也有四方之危,这天下几国啊,终归是野心磅礴,那天下霸主的位置,谁人,都想坐呢。”

是吗?

凤瑶面色微变,“据本宫了解,大楚这几年并无嚣张,何来突然敢对大盛敌对?”

“不过是对外不曾嚣张,对内,则招兵买马,肆意扩充兵力。这天下几国,谁都不是软柿子,便是大旭,也从来不是。”

凤瑶神色复杂,沉寂观他。

颜墨白满身淡定,从容的目光也迎上她的,浑然不避。

待得片刻,许儒亦低沉沉的出了声,“摄政王此言虽有理,但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倘若大盛当真不顾大楚的威胁而举兵我大旭,我大旭终归是牺牲之品。摄政王以我大旭的命途来豪赌,一旦激怒大盛,看似并非好事。”

颜墨白勾唇一笑,懒散无波的朝许儒亦望来,“本王此举不妥,难不成你许儒亦的法子就妥当了?刻意用大旭的贵女画像去蒙惑大盛老皇帝与司徒夙,你当真以为那大盛老皇帝与司徒夙会对那些贵女看上眼?说不准到时候,那二人还得怪罪大旭,变本加厉怪我大旭不恭。是以,拒本王之意,那大盛毫不留情且指名道姓的让我大旭长公主和亲,态度强硬,全然不要我大旭反抗,如此一来,若非长公主及早下嫁一人,断那大盛太子念头,若是不然,长公主云英未嫁,大盛太子定放不下心。”

这话一落,似也不愿与许儒亦多言,反倒是稍稍抬眸,目光再度朝凤瑶落来,缓道:“长公主一旦和亲,大旭群龙无首,坍塌是自然。长公主若是不和亲,不下嫁,自也断不了大盛太子之心。是以,微臣之言,不过劝谏,至于如何决定,长公主可自行考虑。”

说完,不再朝凤瑶观望,仅是稍稍垂眸下来,满身温润,不再言话。

凤瑶神色幽远,起伏万许。

待得半晌,她才强行按捺心神一番,低沉而道:“和亲之事,自得从长计议,今日,便先到此为止,容本宫再好生思量后再定夺。只不过,今日之事,诸位务必守口如瓶,不得外传,谁若外传,律令处置。”

说完,放眼扫了一眼在场群臣。

凤瑶神色微动,目光朝身旁的宦官望去。

宦官会意,当即宣称退朝,随后,凤瑶不再多呆,稍稍起身,朝殿门而去。

出得殿门,冷风迎面而来,竟是有些凉薄。

抬头之间,空中略微阴沉,极为难得的似要下雨。

凤瑶神色幽远,缓步往前,身后,则有微急的脚步声跟来,待得片刻,一道温和的嗓音扬来,“长公主。”

凤瑶回头一望,目光在许儒亦面上扫视一圈,而后回头过来,低沉而道:“皇傅可是有事?”

这话一落,许儒亦已快步行至了她身旁,转眸观她,嗓音也稍稍卷了几许担忧,“和亲之事,微臣这几日定会好生与大盛交涉,长公主不必太过忧心。”

凤瑶满目幽远,并未朝他望来,也并未将他这话太过听入耳里。

司徒夙的性子,她自是知晓,倘若她姑苏凤瑶云英未嫁,他自也会一直都打她的主意。

不得不说,一个连自己的准太子妃都可肆意拒绝之人,又如何,会真正的放下她姑苏凤瑶?

只奈何,此情终归只能成追忆,血海深仇相隔,那些感情之事,她姑苏凤瑶都能放下,那司徒夙,为何独独放不下?

难不成,那人心底竟还残存自信,自信便是挥军灭了她的父皇与兄长,竟还能自信的让她对他恋恋不忘,一往情深?

思绪至此,嘲讽浓烈。

凤瑶瞳孔一缩,淡漠而道:“司徒夙既是打定主意要让本宫和亲,想必无论如何去交涉,都并无用处。”

许儒亦眉头一皱,“此际言道这些,也仅是都为猜测。长公主可让微臣去试试,也许这结果,定能让长公主满意。”

凤瑶神色微动,淡漠而道:“不必了。”

说着,嗓音稍稍一挑,“司徒夙的性子,本宫还是略有几分了解。也亦如摄政王今日所言,倘若本宫云英未嫁,如论如何,司徒夙都不会放过本宫。”

“长公主此意,难不成想依照摄政王之言,择人下嫁?但如此之为,也易得罪大盛太子,是以……”

未待他嗓音落下,凤瑶眼角一挑,低沉沉的出声打断道:“大盛对大旭本是虎视眈眈,此番无论本宫是否违逆大盛之意,大盛皆不会放过我,也不会放过我大旭。是以,与其本宫和亲大盛,变相的将大旭亲自送到大盛手里,还不如,豪然的赌上一把,也许那时候,大盛的确内忧外患,顾及大楚势力,不敢情义挥军再灭我大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