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影响中国人的十大汉字:让
16157600000005

第5章 泰伯三让

泰伯(公元前1285年——公元前1195年),商朝岐(qi)山(今陕西省岐山县一带)人。

在一个伸手不见五指的夜晚,有两个人在一片空旷(kuang)的荒郊野岭上深一脚浅一脚地走着。不知道走了多少个白天黑夜,他们终于走到了一座小村庄,然后便在那里安家落户了。这两个人是谁呢?原来是泰伯和他的二弟。

泰伯兄弟共三人,他们的父亲是商朝的国王。父亲非常看重三弟的儿子,认为他不但品德高尚,而且很有才干。他逢人便夸这个孙子如何德才兼备,并说:“我的这个孙子,如果将来能继承我的王位,他肯定能使老百姓安居乐业、国家兴旺发达!”

泰伯得知这一情况后,私下对二弟说:“父王很赞赏侄儿的品行才干,并很想把王位传给他。如果侄儿将来要继承王位,那么三弟就必须先继承父王的王位。二弟,你说咋办呢?”

二弟听了泰伯的话说:“咱俩现在就向父王推荐他不就行了吗?”

泰伯皱了皱眉,说:“事情恐怕没有这么简单吧。这么多年来,难道你对三弟的品行还不了解吗?他为人谦让,肯定不愿继位。”二弟忙问:“照你这么说,那该咋办咧?”泰伯说:“我看,我们俩最好逃走,走得远远的。到时候,三弟不继承王位也没有办法。二弟,你觉得我的主意怎么样?”二弟说:“行!行!我一百个赞成。”

于是,在一个漆黑的夜晚,他们俩打点好行装,悄悄地离开了京城。泰伯和二弟在这个远离京城的地方住下后,都改了名换了姓。泰伯在当地积极参加农业生产劳动,热心为百姓排难解纷,做了不少好事。因此,当地的百姓一致推选他做地方的长官。

泰伯听说此事,顿时慌了,忙找二弟说:“我可做不得长官呀!侄儿继承王位后,还要扩张领土、令四周的少数民族臣服于他呢。在这个地方当官为王,不是有意与侄儿作对吗?看来得想个法子推辞才行。”二弟说:“哥哥说得对,我支持你。”

后来,泰伯把头发剃光了,又叫人把他身上涂画得乱七八糟的。当地的百姓见他这样,也就不推选他当长官了。转眼间,十几年过去了。

一天,他们俩得知父亲去世的消息,痛哭流涕。二弟对泰伯说:“我们俩在外漂泊了这么多年,从来没有对父王尽过孝。在他老人家安葬前,我们俩回去看一看他的遗容吧?”

泰伯沉思了很久,说:“我也很想回去看一看啊!可是二弟,你想过没有,我们俩在外躲了这十几年到底是为了什么呀?现在正是最要紧的时候。如果我们俩这时回去,三弟肯定不愿意继承王位,那我们俩的苦不就白吃了吗?”二弟听了,忙说:“哥哥说得也是,真是不好办啊!”

父亲去世后,三弟继承了王位。三弟去世后,王位又传给了儿子,后人尊他为周文王。孔子对泰伯三让王位的评价很高,他是这样说的:“泰伯的品行,已达到了最高境界,简直无法用人间的语言来称颂!”

《史记·吴泰伯世家》

《论语·泰伯篇》

本篇成语解释:

1.【德才兼备】:de cai jiān bei 兼备:都具备。思想、品德和能力都好。

2.【安居乐业】:ān jū le ye 安:安心;居:住、生活;乐:喜欢;业:劳动。安定地生活,愉快地劳动。

3.【排难解纷】:pai nan jiě fēn 给别人排除危难,调解纠纷。现多指调停双方间的争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