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一班忠魂之木棉花开
16017800000139

第139章 亭无脚

风情日暖,枝上花开。

楷起了一个大早,七月的张家寨是一个迷人的地方。

不仅是山青水绿风景美,更是因为山上名扬四村八寨的乌洞杨梅。

湘西产杨梅,张家寨更是盛产各种杨梅,山上白杨梅、紫杨梅、硬杨梅、青杨梅,东一棵西一棵散落在各个山头。

张家寨的杨梅更是因为海拔比较高,气温比外面低上七八度,所以总是比外面的成熟的迟一个来月,如果按现在的话来说的话,就是的点反季节的味道。

七月分梅雨刚过去,山上便不时出现身背竹篓的摘梅人。

在张家寨,山上野果子不论是集体山林,还是私人自留山里头的,都是按族里传统,谁采着就归谁。

一般山头上的酸杨梅,张家寨人是不屑去摘的。

张家寨人都只去摘牛当头里的乌洞杨梅。

那里的杨梅不仅个大胡小,更是一颗颗红得发紫,呈乌红色,所有大家叫它乌洞杨梅。

从树上摘下一颗放在嘴里,肉质细嫩,汁多清甜,满嘴生香。

楷这几年当兵在外,每每想起牛当头山上的乌洞杨梅,立马馋得嘴里直冒口水。

楷选择这时候休假,也就是想上山摘杨梅去。

好的东西总是稀有的。

乌洞杨梅也一样,只是在牛当头山阴处有几株,要想吃到最新鲜最好的乌洞杨梅就得早早的上山才行。

楷没有让二哥陪自己,他想一个人上山走走。

第二天天刚朦朦亮,楷就带上大黑和大黄向山里出发。

小花也要跟着去,但看到它鼓鼓的大肚子,楷只好狠心的训了她几句,小花才哼哼唧唧的极其不情愿的转身回屋后属于它的狗窝里去了。

当楷穿上当兵前的衣服,打上绑腿,拿了一把弯柴刀,身背竹蒌走出家门时,田埂上已经陆陆续续出现勤劳的张家寨人。

割牛草和放牛水,是这个时节张家寨人的主要农活。

星光依稀,月影朦朦。

穿过石板桥,楷从公路转上一条刚够一人行走的山间小道。

路的两边修剪的挺干净,这都是村里的老人做善事,不计任何报酬义务做的好事。

张家寨几乎所有的山道,长年都是这样由村里人自觉砍好的,路边供人遮风避雨的凉亭也全是村子里集资和出义务工而建。

侗家人就是这样纯朴乐善。

从这里往山里再走上七八里地就到牛当头。

大黑和大黄不是很兴奋,只是前前后后的围绕着楷跑来跑去。

也许是好久不见楷,它们俩都不舍得远离楷吧。

要是往日它俩早跑没影了。

楷知道还有就是楷今天并没有带猎枪,他只想上山走走。

大黑和大黄相当有灵性,一看楷没带枪,就知道这次上山不是去打猎,它们俩当然会听话的跟着楷。

楷很快就翻过两个山头,前面就是最有名的冇脚凉亭。

传说当年有一县太爷听说张家寨有一凉亭叫冇脚凉亭,他左想右想就是不明白,这凉亭没有脚怎么能立起来。

也就是房子没有柱子,这房子怎么盖起来?

县太爷于是专程从通道坐了八抬大轿来到张家寨,气喘喘吁吁的爬到冇脚凉亭。

县太爷一下就明白了为什么这凉亭叫冇脚凉亭。

楷就站在凉亭里,早上的风在六月间吹在脸上让人感觉很是舒服。

整个凉亭修建地十分巧妙,充分利用山坳的地形,三根横梁搭在山体上,上面三个三角架子盖上青瓦,地面上摆上几条木凳,一个独特的凉亭就出现在大家眼前。

有时你不得不佩服生活中的创意,艺术只有来源生活才是有生命力的。

过了凉亭便是一个小小的黄泥地山垭口,千万别小睢这小小山口,这凹下去近两尺路面的黄泥路就是张家寨有名的红军路。

据说这是当年红军长征路过的地方,由于当时正下大雨,红军过了三天三夜才过完,这个地方的路面也被踩得陷下去近两尺深。

从此这里便留下这一个红军路。

楷站在这,感慨当年红军居然能从这个地方杀出重围,北上抗日,最终夺下老蒋江山。

人呀,这一辈子不到盖棺之时还真难有定论。

当第一缕阳光透过树梢落在楷身上的时候,楷已经站在杨梅树下。

牛当头的杨梅树并不太高,大都离地丈把高,个高点的不用上树,站在地上踮起脚就能采到。

当然要采到最好的,还是要上树上去摘。

牛当头的杨梅树不高但散枝很多,一丛丛的,一棵树就象由十几棵小树长成。

而绝不象别地方的杨梅树,一根主干长到头。

这样的杨梅树最好爬,不用说象楷这样从小在山里滚大的,就是现在城里好采摘的人也轻易就能攀上去。

树下没有别人,楷是今天第一个来摘杨梅的。

满树挂满了沉甸甸的杨梅。

但只有有上面的杨梅才在阳光照射下泛着紫光。

杨梅是不会一下全熟透的,一般都是从上自下,从阳光最足的地方熟起。

楷解下弯柴刀放在地上,大黑和大黄卖力的蹲守着。

楷带着竹篓,灵猿上树,几下就爬上杨梅树。

山里人都惜杨梅树长大不易,从不会用刀乱砍树枝,上山打柴火,也不会有人去砍杨梅树。

楷也不矜持,连忙摘了一颗在嘴边稍微吹了吹,放入口中,没有一丝酸味,一种乌洞杨梅特有的甜味溢满口中。

杨梅的核实在太小,楷甚至连核也没吐就咽入肚中。

楷并不贪多,大快朵颐一顿后,楷挑了一些好的发紫的杨梅用竹蒌装了蒌给家带去。

好的东西不能一个全占了,这是侗家采山时的规矩。

左右没事,往哪儿走都是一样的。

楷没有原路返回,而是沿着山脊被树枝灌木遮挡的严严实实几乎看不出路来的小道向山下走去。

这条道要经过谷底,长虫毒物比较多,村子里走的人便少了。

走这一下去就到岩停冲,比别的路都要近。

大黑和大黄抬起头四处嗅着,看楷要走这条道,两个开始兴奋起来。

有人说养庞物随主人性。

楷好斗,大黑和大黄也还真有点象。

山道很陡,楷只能护着杨梅蒌侧着身往前滑下去,但这比起那边的山还是要好走百倍。

楷想起了无名高地。

楷有时在想自己是不是老了,现在总是睹物思人,总是有意无意就想起过去。

还没到谷底,就碰到麻烦。

大黑和大黄在底下一阵狂吠。

楷连忙紧赶几步,只见半山腰上的平台上,一条眼镜蛇正懒懒的在太阳底下舒服的进行着日光浴。

大黑和大黄正围着眼镜蛇大叫不已。

眼镜蛇显然是很不满大黑和大黄将它的美梦惊醒,盘着身子,弓起头,作势进攻。

大黑和大黄当然不是吃素的,显得相当有经验,两个并不靠近,而是围着眼镜蛇1米五左右不断转圈。

楷看看不是喷毒王蛇,便放下心来。

就这普通的眼镜蛇,大黑和大黄还不是脚到擒来。

眼镜蛇的攻击范围一般是1米多矩离,两条狗不断诱使眼镜蛇进攻,眼镜蛇不知是计,一次次扑出来,一次次被大黑和大黄灵活的闪开。

不到十分钟,眼镜蛇已经累得不能盘起身,只是愤怒的发出“丝丝”声。

楷不想大黑和大黄伤害眼镜蛇,也希望眼镜蛇万一伤着大黑和大黄。

见两狗一蛇斗得差不多了,便呼住大黑和大黄,自己慢慢走向眼镜蛇,

眼镜蛇拼着残余之力抬起头欲作最后之搏。

楷从侧面盯着眼镜蛇,慢慢接近,左手虚放在前,吸引眼镜蛇的注意力。

眼镜蛇果然全神灌注的看着楷的左手,楷右手从后面轻轻一下握住眼镜蛇的七寸。

左手顺势从右手处往下一滑,睁镜蛇想用身子缠绕楷右手的想法也完全被楷破解。

眼镜蛇无助的张开大嘴,露出锋利的獠牙。

大黑和大黄俩激动的蹲在地上高兴着乱甩着尾巴。

楷盯着眼镜蛇的两只眼睛,一会眼镜蛇的眼神从愤怒、不安、恐惧渐渐转为平静。

眼镜蛇感到楷的平静,它知道自己并不会有生命危险,它不再挣扎。

楷慢慢将眼镜蛇放在地上,左手先离开,眼镜蛇果然没有挣扎。

楷迅速的将右手抽了回来。

眼镜蛇没有反咬一口,放蛇和捉蛇正好想反,最后一下,不注意是很容易被蛇反咬一口的。

中国成语是很有道理的。

楷感觉到眼镜蛇的驯服,但仍敢大意,这就是楷,总是冷静的让人觉得象机器。

眼镜蛇摆头看了看大黑和大黄,大黑和大黄呲牙咧嘴的吓唬着眼镜蛇。

眼镜蛇一扭身头也不回到滑入树丛之中。

等楷回到家时,居然发现小花没有出来迎接,这可是很反常。

大黑和大黄早已不满的冲向后院,却见小花已经升格为妈妈了。

小花居然一窝下了六个不狗。

楷和家里人脸上终于泛上发自内心的笑容。

山里人有谁不喜欢小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