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新中华1873
16007300000017

第17章 说服

此时,一个白须老者突然发问:“贫贱之地,这位大人到此不知有何贵干?”

夏云桐这才发现,其余人都是站立各方,但有五人居中而坐,白须老者正是其中之一,可见这五人乃是真正的首领。

旁边一粗豪大汉喊道:“我们在此闲聊,是不是也犯了什么王法?”

这一嗓子立刻引起了一片鼓噪:

“别想来要银子,这里可不是大陆!”

“胆子倒也不小,就带着几个人过来。”

“年轻轻就能当官,不知道是做了什么龌蹉恶心事爬上去的。”

“哎,你们先别嚷嚷……”

“狗官……”

“张大麻子,你咋趁乱踢我屁股!”

一时间说什么的都有。

眼看场面紧张,一言不合就会闹出大事,夏云桐和孙雄飞倒也罢了,李仕茂等几人早已吓得瑟瑟发抖。

只见梁老三往地上猛一跺足,一抬脚,青石板地面赫然一个深深的脚印。

众人大惊,“好功夫!”

此时场面一静,夏云桐趁机朗声说道:“不才夏云桐,台湾兵备道夏献纶大人之子,今日特来拜会各位同胞!”

这几句说得极响,众人都是轻声议论:

“哦,这就是那个夏公子?”

“真的是他?这么年轻…..”

“果然有些气概。”

不出夏云桐所料,他赈济灾民,曝光率极高,百姓之口悠悠,传播得自然极快,这艋舺的汉民也有所耳闻。

白须老者的语气明显和缓:“原来是夏公子大驾光临,有失远迎,来人,快快看座,只是刚才这同胞二字何意啊?”

夏云桐没有坐下,他说道:“你们来自不同的城市,或是耕地,或是渔猎,或是行商,或是开矿,但在外人看来你们有一个共同的名称,汉民。我们有共同的祖先,几千年生活在一起,彼此都是兄弟姐妹,此乃同胞之意。在这异乡为异客,本该精诚团结以求自保,岂能相互争斗,自相残杀呢?”

一个胖胖的家伙说道:“你是不是想让我们去给竹堑城解围,给你们当炮灰?”

夏云桐脸上带出了怒气:“你以为我在求你们,在利用你们吗?我在救你们!”

顿了顿继续说道:“我知道你们正在开会讨论,刚才不是有人说‘闲聊’吗?我看倒是说了实话,闲聊只能是闲聊,于大事毫无益处,谅你们也拿不出什么章程,要不是竹堑城给你们挡着,这里早已经血流成河了,还让你们好整以暇在此‘闲聊’?”

这番话说得众人都有些羞惭,刚才的确是汉民首领开会商议局势。

白须老者是浙南的吴青峰,粗豪大汉是漳州施存孝,胖子是泉州甘利千,其余二人是厦门罗大成和粤东梅义山,今天已是第三天了,但几天来无非争吵不休,各翻各的旧账,到现在也达不成共识。

见场上一片寂静,都屏息听自己说话,夏云桐又缓缓分析形势:“竹堑城一旦失守,先不说番兵屠戮,朝廷也绝不会坐视不管,必然派遣大军来台征剿,到时候镇压番兵之余,顺手将你们这里也清洗一番,贪官酷吏蜂拥而至,一番搜刮打压,你们从前的好日子也就到头了,居然还在这里争吵不休,可知死到临头乎?”

一番话说得大家如醍醐灌顶,老者问道:“夏公子言之有理,但不知该如何是好?”

夏云桐的声音充满了自信:“这汉番战争是大灾难,但也是天大的机会,改变命运的机会,背井离乡的滋味不好受吧?一无所有的滋味不好受吧?你们有的已经是移民第二代了,仍然是这块土地的异乡人,你们还想再次漂泊流浪吗?又还能迁徙到何处去呢?投奔那片怒海吗?不如就此奋起,团结一心,抓住这个难得的机会,一举掌握这片土地,番兵夺不走的,官府也夺不走!”

这些话已经有些诛心了,完全不像他一个官员身份该说的话了,这时候孙雄飞上前两步,高声说道:“夏公子说得不错,我孙雄飞不过山上的一个猎户,此番进城避难幸有公子赏识,现在已经是一名军将,这真是改变自己命运的好机会!”

孙雄飞现身说法,极有说服力,让在场诸人都精神一振。

夏云桐激情澎湃:“今天我站在这里,不是代表官府,甚至也不是代表我的父亲,而是代表我自己,一个堂堂正正的汉人,和你们一样的汉人。长久以来你们一直忍受着,背井离乡躲避命运的折磨,但今天我向你们指出一条道路,那就是团结起来跟我走,用双手和血泪为子子孙孙争取一个家园,让他们不用像你们那样痛苦地活着!”

话语就像锥子一样,扎入了所有人的心底,有掌声响起,不知道何时起,有人将夏云桐的话语传到了外面去,就像蚂蚁传信般,到处奔走相告,外面聚集的汉人也开始鼓掌。

夏云桐的声音响彻整个院落:“终有一天,汉民们能够昂起头对自己说,这是我的土地,这是我的国家!”

“没有欺压,没有劫掠,我们将成为主人,任何人别想让我们当奴才,番人不行,洋人不行,那些达官贵人也不行!”

欢呼声,掌声响成一片。

“我们要用我们的剑,为我们的家人和孩子获得粮食,用我们的团结和牺牲,争取堂堂正正做人的尊严。这一切不靠乞求和眼泪,不靠懦弱和逃亡,只有靠我们的铁和血!”

整个龙山寺内外雷鸣般的掌声,海啸般的欢呼声,耄耋的老者包含热泪,血气方刚的年轻人兴奋雀跃,因为一条道路展开在他们面前,虽然前路慢慢,但迷惘的阴霾已经驱散……

热烈的讨论持续了一整夜……

到了6月14日,所有的汉民都已经达成了共识:接受整编,并服从夏云桐的指挥。

不管首领们愿意不愿意,必须顺从已经沸腾的民意,否则他们马上会被拉下来。

青壮男子有的是,甚至一天之内可以集结数万,但是打仗需要严格的训练和必要的武器装备,这些汉民都不具备,只能先从原来械斗的人员中挑选一批,组成一支简单的民兵,搜集一切能找到的武器,包括一些杂七杂八的枪支,由一些有经验的人员进行训练。

同时明确一些号令通讯,战场进退组织等等,传令工具选择了军号,这是前世千锤百炼的经典,冲锋、撤退、集结等号声浅显易懂,不需要任何知识,只听其节奏就能知道。

夏云桐还颁布了必须遵守的军法,就是“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他把那首歌曲拿过来,教大家传唱,只做了一些小修改,比如“革命军人”改成“汉家军人”等等。

这些让大家都很佩服,一切仿佛都是计划好了一般,当然军事训练一年半载都不够,现在军情紧急,只能用几天时间简单组织一下。

夏云桐心情很急,他只能暗暗祈求,竹堑城能多坚持几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