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抗日英烈
15925400000001

第1章 雨夜遇险

埝子村最大的地主叫王东兴,听老辈子人说,王东兴有一儿一女,儿子叫王洪,女儿王梅。闹日本子哪会儿,他儿子当了汉奸,女儿却是八路军区小队政委,领导着一支游击队神出鬼没地打击侵略者。蠡县地处河北大平原上,在闹日本子时,因为没有山可守,也没有森林可以隐身,所以当时的战争异常的残酷。那时曾有”蠡县不收县长,干部供不上敌人逮捕”的俗话。蠡县在当时是”兵家必争之地”:物产丰富,有着中国粮仓之称,日本鬼子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美梦破灭后,由于战线拉得过长,前面有国军力阻,后有八路军断其粮草武器弹药供应,就想了个以战养战的法子,冀中平原盛产棉花和小麦,更成了他们重点掠夺对象。在当时,除了蠡县县城,在大百尺,南庄,李岗,林铺,莘桥都修有敌人的据点。这里又是联结保定,高阳的中心,更是敌人突击的重点。每次鬼子扫荡至少出动七路大军,大规模的扫荡一月一次,形式非常的严峻!

可是斗争再残酷,也没有吓倒英勇的蠡县人民,这里是抗日斗争最惨酷,也最顽强的战场之一。从一九三八年开始,这里这组织了三个大队的战日英雄!王梅同志就是当时参加的革命。在当时的县长王夫的领导下,跟敌人展开了你死我活的斗争。这一天,王梅刚从七吉村开完会,走在回家的路上,自从王县长派工作团在村里建起第一个党支部开始,这里的抗日活动,就象星火燎原一样,蓬勃发展起来。鬼子的残暴凶狠,令人发指,村边的累累白骨控诉着鬼子罪行,但是祖国山河沦陷,百姓在日寇铁蹄下呻吟,要想生存,要想活得有尊严,靠什么?国民党的军队一溃千里,对人民的抢掠烧杀,比鬼子还要凶残!人们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睁大眼睛盼着,救星在哪里?出路在哪里?是共产党,是毛主席,派来了八路军,把人民组织起来,号召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有枪出枪,组建起自己的子弟兵,保家卫国,人们象黑暗中见到了太阳,紧紧地团结在党的周围,和日本侵略者,和汉奸卖国贼进行你死我活的斗争。王梅走在路上,还在想着开会的内容,由于叛徒的出卖,我八路军一部被敌人包围,除魏振堂侥幸突出重围,其余全部壮烈牺牲!王梅的心象是被人生生撕下一块似的疼痛。

时间已是半夜了,天上的星星睁着渴睡的眼睛,远处不时响起零星的枪声。“自打日本鬼子侵占蠡县以来,平静安宁的生活,被生生打破,整个平原成了鬼子的屠宰场,成了人间的地狱!我们要报仇,为惨死的父母兄弟报仇!为饱受日寇欺凌的兄弟姐妹们报仇!我们不能成为任人宰割的牛羊!我们要团结起来,拿起武器,跟敌人战斗!用我们的热血和生命保卫我们美丽富饶的家乡!”麦收铿锵有力的发言还响在耳边,麦收还真不愧是一个念过书的知识分子,讲起话来有板有眼。眼下已是夏天,地里的高粱没了顶,玉米棵子也窜了半人高,刚下过一场透雨,庄稼可着劲长。“要是太平年间,又是一个丰收年,乡亲们该多高兴呀!都是这万恶的日本鬼子!”王梅没敢回村里,而是一步一滑地来到村北三里远宋家窑的野坟地里。自从1939年年初,日军侵占了冀中蠡县后,经常在深夜突然包围了村子,搜捕村里的民兵、干部,残忍地杀害我们抗日的志士。惨痛的教训,逼得蠡县抗日军民不得不想办法。他们在野外树林里偷偷挖个四五米深的斜形洞,简称”蛤蟆蹲”,白天,在村里工作,组织、发动群众,晚上,就跑到野外的洞里躲避起来。

王梅摸黑下到洞里,由于刚下过雨,道路十分泥泞,到了”家里”王梅浑身的泥水,她点着灯,她脱下外衣拧干了,也没地晾,堆在一个用砖垒的高坛上,又从湿衣服口袋里掏出一个玉米饼子,吃起来,这里临出村时,区小队的队长麦收给她塞在口袋里的。想起麦收,姑娘脸上泛起一丝红晕,那他那滚烫的话语还响在耳边。这个小伙子,最近老是用一双深情的眼睛望着她,在一些细微的地方关心着她,姑娘的心是敏感的,但是另一个男人的身影又浮现在脑海里,她在心底念着”长景,你在哪里呢?你还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