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完结
15830600000098

第98章 归来

蓦地,上方传来懒洋洋的三个字:“忠不忠?”

明日立刻记起自己所编的桥段,第一时间做出应答,一甩鼻涕,斩钉截铁、铿锵有力地呼了一声:“忠——”

这后韵绵长的一声回荡在朝堂之上,深得河南腔的精髓,众文武却听得云里雾里,这君臣二人一唱一和,唱得却是哪一出?

原来御史台审查“秦桧”的奏折直接上报赵构,并未传开,只有寥寥大臣知晓,却一时未联想到这个桥段。

御座上的赵构却似没听清似的,又问了一声:“忠不忠?”

明日听出小王八蛋的期许之意,精神一振,有如后世说相声的捧哏一般,浑身使劲,再次应了一声:“忠——”

这次的“忠”声更壮,乃是多了一人加入,位于右列武将之首的检校少保、神武右军都统制、领二镇节度使——张俊。

张俊虽为武人,但最会迎合圣心,即便没听过这个“典故”,反应却是最快的,抢功般地跟进第二声。

不愧是武人,中气十足,只是多了一丝谄媚,余音缭绕,听得明日起了一身的鸡皮疙瘩。

范宗尹自然看过御史台的奏折,此时才寻过味来,反应已比张俊慢了半拍,暗骂这厮无耻,不愧叫“张铁山”,面目黧黑,又脸皮奇厚。

“范三照”此时只照别人,不照自己,正懊恼间,正寻思是不是补上一个“忠”,便听得圣上不甚满意地问了第三遍:“忠不忠?”

这一下,应者更众,满殿回响:“忠——”

以范宗尹为首的左列文官喊得最响,大多是善解上意的老江湖。

只有富直柔暗自一叹,心如明镜,秦桧南归的疑点甚多,圣上显然不欲追究了。

右列的武将人数本就不多,并非个个都如张太尉这般八面玲珑,顿时输给了文臣之列。

太尉乃武将最高阶的虚衔,也可作为高级将领的尊称。

赵构仍不满意,再来第四问,:“忠不忠?”

“忠——”此时,再迟钝的臣子也反应过来,满朝文武异口同声,不亚于山呼万岁,声动殿内殿外,再经过大小宦官、大内侍卫的悠悠之口,传入民间。

自此,赵宋官话便多了一个御口亲封的典故:忠不忠?忠!

后世之人若是知道这个最大路的河南方言竟是出自秦桧,只怕河南人头上的恶名又多了一项。

赵构龙颜大悦,好似看到一殿的孤臣,皆只对自己一人效忠,油生感慨:“好一个‘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秦爱卿朴忠过人,朕得之喜而不寐,盖闻二帝、母后消息,又得一佳士也!”

皇帝金口玉言,一句话为归来的“秦桧”定了性。

听到“爱卿”两字,明日心中的石头彻底落地,知道自己给赵构留下极佳的第一印象,忙不迭“谢主隆恩”,更感谢后世那位以笔为刀、剖向黑暗的文坛斗士,自己一不留神盗用了他的千古名言,于心有愧啊。

明日进入了状态,在大殿之上侃侃而谈,纵析金国目前的政治与军事形势,皆是堪称机密级的第一手资料,不是御史台的奏折可以涵盖的,听得赵构颔首不已、群臣聚精会神。

这份挞懒提供的大礼,更令明日在庙堂之上的第一次亮相中,就站稳了脚跟。

不知是王氏的填鸭式补课起了作用,还是逐渐适应了大宋官场的气氛,在后世一介白丁的明日,政治嗅觉也变得灵敏了,竟然嗅出了挞懒对大金怀有异心的味道,对那日偷听到的“莫须有”阴谋有了一丝猜想。

明日言罢归班,赵构再次龙颜大悦:“众卿家,秦卿南归,乃天赐我朝良臣,当予以何任?”

范宗尹怎可放过这个顺水人情,上前奏曰:“礼部尚书有缺!”

富直柔尽职尽责,明知圣意已决,依旧出班反对:“陛下,臣以为不可!秦公南归事宜尚待察议,俟察明之后委任不迟。”

明日心中佩服,不知该恨还是该敬这位诤言直谏的富中丞。

同知枢密院事李回与范宗尹同一阵线,附和启奏:“陛下,秦公存忠帝室,天下共闻,身在胡地,如苏武守节,今冒死南归,反遭如此猜忌,岂不教世人寒心……”

又有大臣走出,加入辩论的行列,或曰其疑、或辩其忠,朝会成了辩论会,无论哪朝哪代,皆是如此。

看着群臣嘈嘈不绝,赵构眉头暗皱,此时他年纪尚轻,掌控朝廷的能力不足,愈发体会到缺乏一位忠实执行朕意的孤臣,而秦桧的适时归来,正是时也势也。

一直隔岸观火的明日,感觉到赵构的眼神已瞟了他几次,心知是时候表态了,“秦桧”可不是官场上的逃兵,而是政坛的斗士,一路踩着对手的肩膀往上爬,绝非优柔寡断之辈!

他的思维跳出历史,仿佛看到了自己“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未来。

“臣有话说!”明日斗志昂扬,一步迈出班列,一个脱胎换骨的秦桧就此诞生……

“生了!”一个接生婆欢喜地宣布,“夫人生个男娃!”

江中的一条大船上,响起初生婴儿的第一声嘹啼,满船的妇孺老幼皆露出笑脸。

大船的前后浮满各式各样的大小船只,满载的南去,空载的北回,穿梭不停,蔽江遮日。

长江北岸,无数的大宋兵士整齐有序地上船,远处的喊杀声不绝于耳,此情此景,若给二十一世纪的人看到,定会联想起另一场著名的战役——二次大战时的敦刻尔克大撤退……

“退朝!”当殿内侍宣布。

“喏——”满朝文武躬身一拜,齐声唱喏。

古代唱喏,用于见面和离开时,或是听令时,须配合行礼,未必非要喊出“喏”字,说其他话也可,如同后世的握手寒暄和挥手告别。

时至中午,赵构退至后殿用膳,下午不朝,只在后殿阅批公事,称“后殿再坐”。

文武两列,笔直身立,等本班之首先行,随之依次迤俪而退,称“卷班”,下午各回官衙办公。

百官廊食——朝廷午餐时,范宗尹毫不避嫌地唤明日过来,低声相告:“会之,圣上对你方才答辩十分满意,拜礼部尚书既定矣,助你南归之人各有封赏,这是草目。”

明日喏喏致谢,虽然早有预知,但看到那升官的名目还是满心窃喜,这甫一登场就得个从二品的礼部尚书。

那救了秦桧一家的酸生王安道跟着沾光,赐同进士出身,补迪功郎,寻并改京秩。

连梢工孙静亦补承信郎,真个一人得道、鸡犬升天,这官也忒容易当了。

明日所不知的是,正在千里之外拼死冲杀的大英雄,从军八载,百战九死,不过刚升到从五品的武功大夫、昌州防御使,并任通州和泰州镇抚使……

“大宋通泰镇抚使——岳飞在此!”自柴墟镇退到南霸塘的岳飞,命令大军随军属渡江,自率二百背嵬兵断后。

岳飞教精骑埋伏于桥后的松林,自个横枪立马于南霸桥上,面对蜂拥而至的大金追兵,学那三国故事里的张飞大吼一声。

“是岳爷爷!岳爷爷……”岳飞的名字如同惊雷直劈下来,顿时万马齐嘶,金军骑兵得令般齐刷刷勒住战马,看着天神般单枪匹马立于桥上的岳飞,面面相觑,再不敢前进一步。

金骑中间分出一条道来,一员血染身骑的金将在部下们的敬畏目光里越列而出。

已树立绝对威信的移刺古可惜地看着岳飞,认定对方即将丧生于大金的铁骑之下,能让悍勇天下的女真战士驻足不前的,除了那已死的赵立,就是眼前的岳飞了。

移刺古绝想不到的是,自己竟成为大金历史上唯一战胜过独立成军后的岳飞之人。

他举起狼牙棒,指向岳飞:“杀!”

在主将的激励下,潮水般的金军铁骑向南霸桥涌去……昏天黑日。

是役,岳飞以二百背嵬兵阻击万余大金骑兵,激战一个时辰,身中两枪,杀敌无数,南霸桥下河流为丹,飞属仅存十数骑而退。

江心的最后一条大船,岳飞抱住一个胸骨尽碎的背嵬兵,虎目含泪:“你叫什么名字?”

“卫——林,要——打——回……”卫林一句话未说完,已然断气。

令校站到岳飞的身后,轻声道:“夫人生了三郎,请统制起名。”

“就叫霖儿吧。”岳飞看着江北的失地,反思着生平第二次败绩。

几个月前收复建康之际,他气吞万里、猛志倾天,以为光复故土乃举手之劳。

经此役后,岳飞终于摆脱了不切实际的轻敌思想,踏上了百战百胜的万丈光芒之路。

“我必将归来!”岳飞看着天边的晚霞……

明日看着同一片晚霞,这一日总算过去了。

若说此前的他只是以虚拟的身份介入历史的话,那么,自今日起,他将以一个完全真实的身份出现在历史的舞台上。

后世史载:大宋建炎四年?大金天会八年,十一月,丙午(初六),秦桧入见。是日,通、泰镇抚使岳飞自柴墟镇渡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