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完结
15830600000064

第64章 赛德克巴莱

此刻江水如怒,张牙舞爪,任凭那健泳儿也要见水龙王去,众人不由齐声惊呼。

马上兵士蓦地一声大喝,竟生生将马坐得跪下,逃过一劫。

众人方看清楚,此人身如铁塔,面若金刚,真好汉也!

这兵士毫不为刚才的历险所动,蹬蹬蹬牵马来到渡口,口中直嚷:“船家,船家!”

歇亭里的众人忙为其让出个空来,摆渡的中年船家夹在人群里应道:“军爷,有何指教?”

兵士并不入亭,站在外面施了一礼:“俺要过江。”

不待船家答话,众人已纷纷道:“军爷,如此风暴,禁渡矣,且等一日。”

兵士又施一礼:“俺乃岳统制麾下斥候,有要务过江,等不得也,劳烦船家了。”

船家不由气道:“你看这江,如何得过?你不想活,勿扯上我!”

兵士不禁着急起来:“俺总要过江去,你既不渡,可否借条小船,让俺自渡。”

船家气得反笑起来:“我吃饭的家伙给你,我怎办?”

亭中有人反应过来:“岳统制,莫非是岳飞?”

兵士微有不耐地答到:“正是!”

亭中顿时热闹起来,声浪竟将风暴声盖了过去,皆议论岳飞军的严明军纪和忠勇事迹的,此际的岳飞正以克复建康之役及献俘越州之勋而名声渐起。

那船家亦敬佩地看向兵士:“原来军爷乃岳公麾下,不是我不想渡,实是此刻过江九死一生也。”

众人亦纷纷附和,劝兵士先进亭歇息,缓缓再说。

兵士正色道:“岂不闻军情如火,俺宁为水溺死、不违岳统制令!”

兵士的这番话令众人深感震撼,要知大宋官兵的积弱乃天下共睹。

当日靖康之难,号称大宋最精锐的禁军骑兵,在开封上下的殷切期望中出战迎敌,竟连马儿都骑不上,令围观百姓骇异而绝望。

新帝登基以来,这等境况并未改善多少,那些官兵们,只会在百姓面前耀武扬威,与敌人相接却一触即溃,一军上下,尽是贪生怕死之辈、欺软怕硬之徒,除了贪财就是好色,再没别的本事了。

而眼前的兵士与众人熟悉的官兵截然不同,不仅凛然正气,更有为了完成任务不惜一死之心。

原本众人虽久闻岳飞治军之名,仍是将信将疑,今日见其一卒,终得窥得全貌,方知传言非虚,更有百闻不如一见之感叹。

看着兵士投向自己的恳求目光,船家脸上之色由犹豫而坚毅:“军爷,不是我没胆驾船,而是我家中上有老娘下有幼子,不能犯险,至于这小船,军爷尽管使用!”

在众人激动感怀的目送里,兵士牵马踏上了小船。

是时,天昏地暗,浊浪滔天,但见一叶轻舟之上,一人一马,出没狂风巨浪之中,义无返顾,昂首驶向看不见的彼岸。

风暴正炽,歇亭里的众人忽然皆跑到了渡口边,齐唰唰跪成一片,口呼:“菩萨保佑,龙王爷慈悲……”

一白发老者仰天高呼:“苍天啊,你显灵了!我大宋有此官兵,终于有救了——”

半月后,晨,楚州城下,南门守军刚完成换岗,忽见金军南寨阵脚大乱,人声嘈杂,估计期盼已久的援军到达,忙飞报主帅。

正喝草根汤充饥的赵立即刻披挂上马,率六骑亲兵悄悄出城查探。

只闻金军南寨里杀声震耳,锣鼓翻天,正是剧战之刻,赵立判断为己方援军,天降个里应外合的战机在眼前,不及回调兵马,当机立断,扬起手中双抢,大呼:“赵立踏营来也,鞑子骁将,前来接战!”

亲兵们亦同声吆呼起来,一将六卒,竟直接杀入金营阵脚乱处。

好家伙,这七人如下山猛虎,锐不可当,冲向那个正在鏖战的战圈。

正酣战的金兵万没想到身后又有敌人出现,哪想到对方只有七骑,被杀个措手不及,纷纷抱头鼠窜。

原先的战圈露出了破绽,里面的被围者发觉敌溃,往前一冲,已与赵立七骑合兵一处。

果然是一队大宋骑兵,约莫百人,个个伤痕累累,人马浴血,旗头手中的残破大旗已看不出颜色与军号,可以想见这一路杀来的血战之惨烈。

赵立不及相问,大喝道:“我乃镇抚赵立,尔等快入楚州,我来殿后!”

一为首大汉挥袖抹去脸上血迹,露出金刚般的五官,豁然是先前那风暴中单骑渡江的斥候,简捷地嘶声报告:“岳统制麾下踏白军第十二队长周宏,奉令增援楚州,见过赵将军!”

赵立眼睛一亮,虽被围日久,但岳飞之名早已传入其耳中,两人素未谋面,赵立却有种惺惺相惜之感,恨不得早日相见,把酒畅谈,心想:“朝廷总算派对人了。”

这队已接近强弩之末的宋军鼓起余勇,快速冲出金营,往楚州奔去。

越过寨门口时,忽然有二骑金将从侧面偷袭上来,殿后的赵立仿佛不知道一般,眼看二金将手中枪即将刺入其背,赵立身形陡转,瞋目怒吼一声,双手一绞。

二金将犹不知发生何事,已落于马下,赵立那手中枪已倒转过来,钉其二人于寨门外,此乃存心立威,好教追兵胆寒。

果然,身后再无金兵追出,只发一阵箭雨为宋骑送行。

九月中旬,正午,赵立如往常一样直奔危险的最前线——炮石隆隆的东城门,身后紧随着加入楚州防御战的周宏。

这几日金军全力攻城,昼夜不息,楚州的困境并没有因岳飞军的一队来援有所改善。

赵立已自周宏口中明白了楚州的危局。

此时江南宋军主力尚存,以张俊、刘光世、韩世忠三大将军职最高、所部最强,分别号称张家军、刘家军、韩家军。

除了韩家军新败于长江,元气未复,张刘二军皆保留了实力,各有数万兵力。

朝廷动议救援楚州,自然首选张刘二军。谁知张俊以“等若送死”的理由,拒不从命。刘光世则派出轻兵应付了事。惟有岳飞军全力以赴。

其实,岳飞麾下万余将士,虽然长期转战不得休整,粮草窘乏,衣甲短缺,并要分兵留守辖区泰州,仍亲率主力北上驰援,攻至承州郊外,却成孤军。

只因其他各路镇抚使除赵立义兄弟李彦先外,皆敛兵自保,不相声援。

岳飞无奈之下,只能派出小部人马拼死杀入楚州报信。

身陷绝境,赵立依旧能谈笑自如。

这个徐州汉子不喜声色财货,与士卒同甘共苦,每战皆甲胄先登,视敌如仇,自誓必死报国。

围城以来,他与楚州军民同甘共苦,先食野豆、后食芦根、再食榆皮,丝毫没有削弱那一颗报国之心。

赵立与周宏踏上城道,督兵防守。

但见城墙下的护城河已被金军填平,十数台巨型投石机在最接近的有效距离内,不停地抛射石弹。

一队队的金兵如搬食的蚂蚁般,一波波地架云梯攻城,又像被淋了开水的蚂蚁一般纷纷落下城墙,催战的鼓声丝毫不歇。

久攻不克的挞懒动了真火,顾不得部下的伤亡惨重了。

赵立精神抖擞,正指挥当中,忽然半空中传来啸声,听惯炮声的赵立与守城兵们早闪到避弹的角落。

却见周宏呆呆不动,原来其本擅于野战,如何辨出炮石的方位,竟不知躲避。

眼见七八块巨石同时打来,而周宏已躲避不及,赵立发一声喊,纵身跳上前,一脚将周宏踢开,自己却逃不过飞石了。

只听“咔”一声,一块巨石不偏不倚,正中赵立头盔。

待周宏和几个亲兵魂飞魄散地扑过去,赵立站于原地,头盔裂开,已是血流满面。

众人忙欲抬其去治疗,赵立勉强摆了摆手,示意不要碰他,口中慨然地吐出这十余字:“我已伤重,终不能为国破敌了……”

言罢,赵立目光正对北方,带着壮志未酬的遗恨,良久不动。

众人才知主帅已逝,同时拜倒在地,放声痛哭。

周宏“咚、咚、咚”连磕个数十个响头,磕一下,吼一声“杀”,直至额头血流如注,可见白色头骨。

那浸满了国仇族恨的“杀”声响彻城头,不绝于耳:“杀!杀!杀……”

是时,赵立尸身仍直立如故,兀自不倒,栩栩如生,真不愧其“立”之名。

一颗正在升起的大宋将星陨落大地,其年三十七岁,噩耗传开,楚州军民齐哀,举城同哭。

下旬,金军破城。

在侍卫们的簇拥下,挞懒终于志得意满地踏进了这座曾带给其无数恶梦的不屈之城。

就在踏上主街道的那一刹,高头大马上的挞懒看到了毕生难忘的一幕——一个宋人女子忽然冲出来,扑住一个金兵投向桥下的河中,同归于尽……

挞懒才知道,自己的恶梦远远没有结束,连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宋人女子,原来都不是这么好欺负的。

那一刻,挞懒忽然有了一个强烈的预感:这个曾经懦弱得连兵士都骑不上马的民族,一旦觉醒,没有人可以征服,除了他们自己!

楚州保卫战,历时一年有余,最终以悲壮的结局落幕,有后人悼之:虽云壮志莫成,固已荣名不朽!”

城破之日,远远的一处山头,立着几个灰黄色的人骑,为首一人注视着楚州的方向,瘦削的背影动也不动,默默无语。

良久,身后一人劝道:“明日大人,该回了。”

几骑迅速离开了山头,消失在枯黄的大地上。

同月,伪齐立国,后世史书上的跳梁小丑刘豫,穿戴起不金不宋的衣冠,拜过天、祭过地,南面称尊,即伪皇帝位,定都北京大名府(今河北大名)。

刘豫称帝后的第一个举措当然是自古新帝都要做的事——大赦天下,其所谓的天下,不过是京东、京西等地(今中原部分地区)。

刘豫的第二个举措却大杀自己登基的风景:全国通缉明日。

明日,又成了一个国家的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