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完结
15830600000226

第226章 不能说的秘密

“最好的弓?我晓得哪里有,这便去取!”二衙内韩彬见妹妹获救有望,自告奋勇,疾跑而去。

韩寒还是不放心,尽起管家的职责,严肃诘问:“岳五,你打算如何救九娘子?”

“管家、少家主,擒贼先擒王,树倒猢狲散!小人打算一箭射死挟持九娘子的贼人。”岳五不减恭敬,言简意赅,阐述了自己的计划。

闻此言,众人相顾失色。

“啊也!好汉,贼人甚远,万一你一箭不中,岂不是反而害了小女?”韩肖胄闻言大惊,说出众人一般所想的话。

“岳五,贼人停于二百步外,最好的弓手也没了准头,你有把握?”韩寒也觉得不太可能。

他平时与护院多有交流,亦知大宋弓手正常射远皆在一百五十步之内,顶尖儿好手也不超过一百七十步。

“所以小人才要最好的弓!”岳五表现出的沉稳远远超出了他的年龄,不再多说话,只是像跟树桩似地立在那儿,显得胸有成竹。

时间紧迫,韩肖胄好不容易抓到这根救命稻草,怎敢丢掉,又拽过韩寒,低声询问此子来历。

韩寒身为管家,每一个佃客投入韩府,都要过他的眼,但也仅知岳五来自毗邻安阳县的汤阴县,是个农家子弟,略略知书,为人忠厚,勤劳本分,平时木讷寡言,倒不知他竟有一身好武艺。

“良弓来了!”二衙内韩彬人未到声已至,正焦急等待的众人皆转头望去。

但见他手中高举着一张古铜色的简朴大弓,没有任何雕饰,弓臂的长度和粗度均超出了寻常的牛角硬弓,弓弦反而更细。

岳五是识货之人,脱口赞道:“好弓!”

“好弓!”这一声,竟是听故事的行者叫的,倒似他见过此弓一般。

明日心中有一动,仿佛记忆中有条线索指向此弓,却不及细思。

只见韩寒摇头晃脑,自夸道:“当然是好弓,岂不闻‘军中有一韩,西贼闻之心胆寒’?这可是韩魏公征伐西贼时缴获的战利品,据说能射四百步,可惜几十年来无人能开……”

西贼便是西夏人,只因北宋深忌太祖赵匡胤黄袍加身的故事重演,习惯以文臣甚至宦官统领军队,当年韩琦便曾统兵对西夏作战。

“原来是韩魏公传世之宝!”岳五听了此弓来及之后,躬身一拜,恭恭敬敬地接过大弓,勾弦一试,恰似千里马配上了黄金鞍,神采飞扬道,“拿箭来!”

先前取弓的护院递上一袋雕翎箭,岳五取出三枝,两枝咬在口中,一枝搭在弦上,遥遥指向一个方向,作了一个请众人闪开的动作。

这个方向的人群忙不迭闪出一个空档,刚好对着院中的一棵老榆树,距离不下二百步。

但见岳五将箭头一仰,居然瞄也不瞄,拉弓就射,一箭刚离弦,另一箭已上弦,如此一气儿射出三箭。

众人看得大眼瞪小眼,不知是谁先起的头,一齐拥向老榆树,到得跟前,但见三枝雕翎箭呈品状钉在主干上,入木甚深,一片喝彩,这等弓力和射术,端的前所未见。

明日听到此处,心旌摇曳。

自参加了春猎大会以后,他只要将日月诀运至极致,调动全部的精气神,也可射出石破天惊的一箭。

但仅此一箭而已,接下来便要调息半天,不像其他的神射手,可以不停地发箭,因此他只能算是半个神射手。

但凡射手,换一张生弓或者初射时,都要先射三箭,这有个名目,唤作“三光开泰”,又称“三箭定弦”,只为射手刚上来弦生手冷,要通过前三箭找感觉。

一般射手定弦时能前三中一就很不错了,但像大英雄这样,手握生弓,开弦便射,三箭俱中,说明少年的岳飞,已是高手中的高手。

而行者的反应更令明日奇怪,其眼中异芒一闪,脸上分明掠过一丝激动之色。

而堂内诸人,早已听得入神。

便是岳楚,也抱着睡着的小家伙若有所思,似乎被韩寒的精彩讲述带回了五哥的少年时光……

“好汉,快点动手!”韩肖胄终有了信心,催促道

岳五站在大树前对着靶点端详片刻,点点头,又轻轻拔出两箭,转身而去。

拿箭袋的护院提醒道:“好汉,箭袋!”

“两枝足矣,还请管家陪我一起上望楼!”岳五略一停步,韩寒忙跟上去。

聚在昼锦堂外的盗匪,见筹银的正主儿半天没出现,只有胖管家带着一个少年庄汉去而复返,愈发鼓噪起来。

谁知望楼上的少年庄汉忽然擎起一张弓,将盗匪们吓了一跳,以为情况有变,阵脚一阵混乱。

匪首张超更是本能地躲在韩九儿的背后,以小妮子作为挡箭牌。

韩寒便按事先商量好的计策,扬声喊道:“好汉,少家主有封信,要射于你!”

那张超往两边一望,韩府并无其他的动静,而且这么远的距离,只要不是强弩,弓箭怎地也射不到,自觉有些丢人,平白折了头领的威风,重又探出头来,扯起喉咙:“爷不识字,看甚么鸟信?只要看白花花的银子!”

好个岳五,要的就是这个惊鸿一瞥的瞬间,只见他闪电般搭箭上弦,拉若满月,箭尾一挑放弦,三个动作一气呵成,只听“嗖”的一声,雕翎箭灌着风儿直冲下去……

这一幕,直把院内的韩府上下看得心脏几欲跳出口来。

站在岳五边上的韩寒,更是连呼吸都屏住了、眼睛也不敢眨一下!

然而,也就是一呼一吸、一眨眼的时间,结果已出。

韩寒并非武人,看得不真切。

据韩九儿事后跟他讲,她只听到那枝箭带着尖锐的啸声扑面而来,她的小嘴张圆,未及叫出声之际,便感觉身后的匪首抖了一下,居然一个倒栽葱摔在马前。

她瞪目看去,一枝箭居然穿透了他的头颅,那双死鱼样的眼珠却依旧色迷迷地盯着她……

小妮子迟到的尖叫终于响彻昼锦堂上空,倒把院内的韩府中人吓得够呛,以为她被误伤。

众盗匪同样尚未反应过来,便见头领被一箭儿射毙,不由一个个丧胆失魄,阵形大乱。

岳五天神般立于望楼之上,俯视下面群龙无首的盗匪,弓上又搭一箭,虚指下方,声若雷鸣:“尔等还不退兵,难道想跟此贼一般下场吗?”

“遇上硬点子,大伙儿扯乎!”不知谁吆喝了一声,聚集的上百盗匪顿时像炸锅的蚂蚁一样散去。

当真来得快去得也快,须臾,偌大的昼锦堂外围空地上,只剩下一人一骑和一尸……

韩寒一席长话,讲到了尾声:“盗匪退兵后,老家主亲自接见了岳五,少家主则有些忐忑,因为开始的悬赏之言,担心岳五提出过分的要求。谁知岳五并非挟恩图报之人,仅仅提出,欲借籴一石。老家主欣赏之极,又将那把西夏大弓赠于岳五。只可惜,岳五在扈从少家主出使辽国时,将此弓弄丢了,否则,不知又有多少敌将和贼人死于此弓之下……”

他一声嗟叹,终于讲完这段往事,又喝了一杯桂花酿。

厅内众人皆长舒了一口气,丫鬟和家丁固然跟着叹息,伪齐官员却心叫万幸,否则岳爷爷不知要射死多少大齐武将!

“好个小……岳五岳大帅,胖施主,某陪你干一杯!”行者说着,单手抓起酒瓶,一仰脖子,痛饮起来。

明日心头一警,便见鬼影蒯挺的目光斜过来,有暗示他动手之意。

行者只有一臂,又举瓶喝酒,眼下确实是出手的良机。

明日的身子却一缩,做出不想惹事的姿态。

行者已干了一瓶酒,不见丝毫酒意,愈发精神,又问:“韩九儿上山学道时,那小……岳五可曾随扈左右?”

一听此言,明日浑身激灵一下,脑海中仿佛有个模模糊糊的影像,一下子找到了焦距,变得清晰起来。

根据秘士的情报,岳飞在韩家为佃时,曾有两年的离家经历,不为人知。

行者刚才专门问了韩九儿在宣和年间,可曾离家两三年。而韩寒的回答是,她曾跟一个女冠上山学道一两年。

岳飞离家的时间段和韩九儿不在韩府的时间段,隐隐不谋而合,这绝非巧合!

明日起先已有判断,韩九儿八九不离十,便是白虎山一役的关键人物——小九——梁山三十六结义中的军师“无用”。

行者这一问,或许别人都听不明白,但怎逃过明日的大脑?

当然,若非他刚好听过白虎山的故事,只怕也联想不到。

毕竟,就是神探福尔摩斯,若是没有一个个线索的指引,也发现不了迷雾背后的真相。

行者的意思不言而喻,韩九儿化身“小九”期间,岳飞也跟她在一起!

这……说明了什么?说明了什么!

天!怎么可能?

明日激动得身子微微颤抖,大脑仿佛短路的电路那般,噼里啪啦直响、火花四射……

便是想象力最丰富的历史小说家,也决计产生不了这样的联想吧!

明日做梦也没想到,摆在他面前的,是一个不见任何史载、没有任何演义敢于演绎、就连这时代的人也丝毫不知的惊天大秘密!